很多人艾灸后出现两大类伤害,你知道吗?

炎黄国粹 2024-05-05 11:30:28

艾灸,源远流长,奥妙无穷,《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将灸炳列为中医五大方法之一,适用于北方,最大功效是祛寒。

艾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独特方法,对人非常有益,而且功效强大,很多中医爱好者都在用。

综观当今使用艾灸者,对艾灸的理解层次不同,使用艾灸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使用艾灸不当,结果造成了两大类伤害!

不错,从阴阳的角度看,艾灸不当会造成两大类伤害——伤阴与伤阳!

本文首先论艾灸不当之伤阴危害。

艾灸具火热之性,容易伤阴,这个很好理解。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警告说:“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意思是说,脉微数的人,不可用艾灸。脉微者脉极细,脉微数,非微弱,微者阴虚,但是阳气未必虚。数脉即跳动频率比较快,快是热像,说明有热。脉细而数,说明是阴虚火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的意思,是指阴虚有热者不可以艾灸。

“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阴虚有热者,艾灸后火热进入体内,会引起烦逆,会使阴更虚(追虚),会使热更实(逐实),火热会使血离散到脉中,艾火看起来虽微小,但内攻则很有力,能烧焦骨髓,伤害体筋,人体的阴血就很难恢复。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脉浮,病邪在表,应该用汗法,不可以用灸法。艾火有向里、向下走入人体的趋势,使用艾灸之后,病邪无法出去,病邪因借艾火之力向里走,从而变得亢盛,病邪进入体内并传至腰以下,使人腰以下感觉沉重而麻痹。这种情况就叫火逆(此时宜用汗法,将火往外宣发出去,而艾灸后火往里走,所以是火逆)。实际上,应该是脉浮、里不阳虚之人,不适合用艾灸,而适合用汗法。里阳虚之人,也不适宜用汗法。

以上是张仲景对艾灸不当提出的警告。

多数人认为,“瘦人多火”——这句话当然不能绝对看,其实瘦人也有阳虚寒重的。

另外,肥人也有不少是具有内热体质的。

所以,人的阴阳寒热,要具体去看。具体怎么诊断人的体质阴阳寒热,有很多方法,以后有机会我也会专门论述。

张仲景特别指出“脉微数”、“脉浮”(里阳不虚)之人不适合艾灸,实际上是说阴虚有热、阳浮且亢(阴相对而显虚)者不适宜用艾灸。

很多人见人便说艾灸好,不分辨体质就给人艾灸,如果遇到阴虚之人给予艾灸,则会造成内热加重。

笔者曾亲见一失眠女士,偏瘦,本是内有烦热,用了艾灸,结果失眠更重……

以上,就是略论了艾灸不当伤阴的危害。至于艾灸会伤阳,待续。

如何正确使用艾灸,请参看吴越的讲课《“阳主阴从”古典灸法》。

炎黄国医研学者吴越

2024年5月5日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笔者的经验: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

吴越心愿:为想学中医又不得其门而入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医学习阶梯,为学医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问难解者提供系统明析的透彻解惑,为从医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难以应对疑难痼疾者提供以医入道的升华指引。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阳主阴从”高效养生法》等自助中医普及课程。

B、针灸系列:《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门一日通》与《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道一点通》等

C、经方系列:包括由浅入深的《分类讲病》《经方易用》《经方直用》《经方逻辑》等阶梯

其中,《经方逻辑》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

0 阅读:6

炎黄国粹

简介:传统文化精髓善解人生疑难;炎黄国医要妙呵护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