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师长张琴秋为何没有被授上将军衔?

梦幻之人 2024-03-12 19:52:45

说起现代战争,主角自然男人的天下,但是战争从来没有让女人走开,正常情况下,女人在军队中只会负责一些卫生,医疗等辅助性后勤工作,不过也有例外,有时间女性会战斗人员编入临时性的战斗部队,但是成建制的清一色女性作战部队,规模最大的要数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到达四川北部,当于川北地区的地方实力派军阀田颂尧正率主力离开当地参与了四川军阀内战,红四方面军很多攻占了川北地区的通江、南江、巴中等地,同时很快在通江地区组建了川陕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发动群众,很快大量群众加入了红四方面军,青壮年男子纷纷补充进入了红四方面军的一线作战部队,而当地妇女也在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女工部部长张琴秋的带领下担负起看护、慰问、洗衣、运输,担架等辅助工作。

1933年3月,田颂尧率领主力部队返回川北跟红四方面军进行作战,由于田颂尧在川北地区经营了很多年,所以红四方面军跟田颂尧作战相当吃力。

面对战事吃紧的问题,红四方面军将负责总部安全的部队都投入了一线,为了保障后方的安全和稳定,红四方面军只能将后方负责后勤工作的妇女也临时武装起来,组建了通江妇女独立营。

通江妇女独立营营长由红四方面政治部妇女宣传队长苏风担任,政治委员由曾广澜担任,日常军事训练由总部手枪营连长秦基伟,全营共下辖四个连队,每个连队80人左右,总人数300人左右。

通江妇女独立营编制

营长:苏风(17岁),教导员:曾广澜(30岁),军事教员:秦基伟(19岁)

第一连:连长:向翠华(16岁),,第二连:连长:刘桂兰(17岁),第三连:连长:侯守玉(17岁),第四连:连长:詹应香(16岁)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打垮了田颂尧的部队并在川北地区站稳了脚跟,随后作为临时组建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也被解散。

1934年3月,蒋介石命令四川军阀刘湘对红四方面军进行全面围剿,川军分六路向红四方面军全面进攻。红四方面军为了全面应战,重新将妇女组织起来组建了通江县妇女独立团,编制人数2000多人。

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由通江县转移到旺苍县,随后在旺苍县也组建了旺苍县妇女独立团。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将通江县妇女独立团与旺苍县妇女独立团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全师总人数8000人左右。

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编制

师长:张琴秋,政委:曾广澜

第一团:团长:张琴秋,政委:曾广澜,第二团:团长:刘伯新,政委:吴朝祥

第一团属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机动团,正式作为野战部队加入一线战斗序列。

第二团主要负责保卫机关、红军医院、仓库,运送弹药、粮食,转送伤病员等工作。

1935年4月,妇女独立师随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同年5月撤销了辅助工作占主体的第二团,随后将妇女独立师缩编为妇女独立团。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师,红一方面军的王泉媛与吴富莲分别调任妇女独立团的团长与政委,到达陕北后,妇女独立团改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纳入西征军序列,最终在西征中全军覆没。

参加长征的女性,红一方面军共计30人,红二方面军共计18人,红二十五军共计7人(周东屏,戴觉敏、余光、田喜兰,曾纪兰张桂香、曹宗楷),而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性差不多3000多人,因为很多都是加入一线部队最终战死沙场,结果很多女英雄连名字都没能留下。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其中女性被授将军军衔只有参加过秋收起义的李贞少将,因为女性作为军事干部的本来就是少数,而且作为高级军事干部更少,所以女性被授衔将军更有难度。

当然如果说,妇女独立师师长张琴秋如果没有调地方工作,授衔肯定是上将军衔,因为红军时期的师级干部是55年授衔上将的基本标准。

21 阅读:12033
评论列表
  • 2024-03-14 16:02

    担任红四方军政治部主任,资历和职务高,如果要受衔的话对应大将级别。

    用户11xxx90 回复:
    同样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周纯全,也是四野后勤部长和志愿军后勤部长,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才授衔上将,以战功和资历,如授衔时还在部队,张琴秋很可能是中将或是上将。
    能吃能睡就是福 回复:
    那是因为好多人转入地方了,没参加授权,张琴秋和陈少敏如果参加授权最低也是中将[汗]
  • 2024-03-21 11:58

    上将[点赞]

梦幻之人

简介:分享有意思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