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古代人物孔老二形象的描述

姚金林 2022-05-29 08:03:12

刽子手他妄图推翻奴隶制垂死命运的需要,更乞求于这两种职能,施行这两手。为了欺骗人民群众成为服贴的顺民,他十分重视从精神上奴役百姓。他所鼓吹的天命观,他所泡制的天才论,他所捏造的“德”、“仁义”、“忠恕”、“中庸”等信条,通通都是套在劳动人民和当时新兴势力身上的精神枷锁。他是个最善于耍两面派手腕的刽子手。

01

善于耍两面派的穷凶极恶的刽子手

他胡说什么:“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奴隶只能永远做奴隶,奴隶主就应该永远大富大贵,耀武扬威。他恶毒诬蔑劳动人民是“小人”、是“下愚”,吹捧奴隶主贵族是“君子”、是“七智”,说什么“富贵的有智慧的人和卑贱的愚蠢的人是先天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他又恬不知耻地自命天才,说什么上,天把治天下的圣德和使命赋予了他(谕藉·述而,“天生德于予”),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他成日唠唠叨叨“仁”、“爱”、“恕”之类的骗人鬼话,大摆其沮、良、恭、俭、让,的伪善人的架子,把自己伪装得十分巧妙。一天,季康子间他:“假如把坏人,统统杀掉,然后去亲近‘好人’怎么样?”他马上说:“您治理国家为什么要害人呢?

只要用德政去治理,百姓自然就会好起来。统治者的品德好比风,百姓的品德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可是,在尖锐激烈的阶级大搏斗中,一旦他所顽固维护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受到冲击时,他便马上收起那些娓娓动听的言词,扯下那“文质彬彬”的而纱,露出一付凶神恶煞的刽子手嘴脸。

奴隶的纷纷起义,立接威胁着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孔子恨得咬牙切齿,真恨不得把起义的奴隶全部杀绝。公元前五二二年,郑国统治者对在聚众起义进攻崔符的奴隶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孔子,对此拍手叫好,而且从中总结了经验。他说:“杀得好呀!对百姓太宽容,他们就会起来造反,他们造反,就要用严肃的手段惩治他们。”(左传《公二一行年》)

他不仅为奴隶主贵族整治奴隶起义大喊大叫,而且一旦权在手,便把人来杀。当时,鲁国的革新派人士少正卯办私塾讲学,积极宣传革新的主张,甚至孔子门下的弟子除颜渊外也多次跑到少正卯的门下听讲。

孔子深感少正卯是个危险人物。他不只是害怕少正卯争夺他的弟子,抢了他的饭碗,而且害怕少正卯产生巨大的影响,加速鲁国已经动摇的奴隶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崩溃。

当时,孔老二已五十多岁了,由于鲁国阶级斗争的激烈和反复,他的官运突然享通起来,三、五年之,连升三级,保守势力的头子鲁定公先是任命他为“中都宰”(城市的行政长官),后来又提拔为“司空”(管理工程的官),最后爬上了“司寇”(相当于警察总监)的宝座并代理宰相的职务,成了个东街一站,西街乱额的“大人物”。

孔老二以为良机已经到了。于是,他在代行宰相第七天,便将革新派人士少正卯杀掉,而且在朝廷陈昆三天,发泄郁积多年的心头之恨,又妄图以此杀一做百。他如此穷凶极恶地将少正卯杀掉,连弟子们都感到惊讶,衷示异议。子贡说:“少正卯是鲁国很知名的人物,老师一上台就首先把他杀掉,恐怕很不妥当吧?”于是孔子便给编造了几大罪状。

因此颜渊被他选拔为尖子。他对几飞子们说:“颜回呀,他的心能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其他的弟子只不过偶然想起一下罢了。”要弟子们承认谁也赶不上他。可是颜渊这死读书的尖子,又是读书死的范例,由于成天理头读死书,结果短命而死。

孔老二号陶痛哭,大叫:“哎:天老爷要我的命呀!天老爷要我的命呀里”随从的弟子都说他悲哀太过分了,他说:“真的太悲哀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悲哀,又为谁悲哀呢又”可是,对一些不赞成的学生,或某人有点不同的石法,有点不随心的丧现,他就勃然大怒,痛骂一顿。孔子听说后认为宰我的回答基露了周朝奴隶主的罪行,有损周王朝的牌严,责备他不该这么回答。

孔老二又是“天才教育”的吹鼓手。他从唯心论的先验论出发,认为人有天生的聪明和愚笨之分,把门下的弟子按照他的标准分为三流九等。他经常评价这个弟子‘愚笨’,那个‘迟顿’,对他认为“聪明”的颜渊,就喜欢多教。

对他认为“愚笨”的弟子就不愿意教,他说:“告诉他一方的道理,他不能联想推知其他三方的道理,我就不再教他了。”实质上对不愿意象他那样大搞先验论的门徒,他不喜欢,并贬之为愚,就是了。

在他的灌输下,弟子们大都成为忠实为奴隶主贵族效劳的奴才。一路原来好提点不同看法,经常被他痛斥为“粗野”、“卤莽”。但在他耳提面命的驯化下,子路终于“就范”,成为他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忠实助手和得力干将。

除颜渊外,子路是他最忠实的信徒和辩护士,但是正因为子路中孔教的毒太深,也成了个死不回头的殉道者。在卫国的一次变动中,他被对手砍伤,帽缨被击断了,这时,他不忘孔老二的平日教训,忙说什么:“君子死的时候,帽子还得戴好。”放弃了抵抗,一面系帽子,一面被人砍成肉酱。(《左传·亥公十五年》)

02

东奔西跑的爽家犬至死不变的卫道士

孔子五十四岁那年从代理鲁国宰相的交椅上滚下来之后.眼看着鲁哀公被新兴封建势力季氏所控制,他在鲁国的希望再次破灭,于是带着一帮门徒东游西逛,企图寻找一个能推行他们那条路线的新主子。但是,奴隶制度早已处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绝境,所以孔老二只能象丧家犬一般,到处不为人欢迎。孔子怕被抓住把柄,住了十个月便赶忙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经蒲城(今河南长垣县)时,正赶上卫国大夫公孙戌占据蒲城反叛卫灵公。他们见孔子带了这么些人来,以为是卫灵公派来的,便把孔子等人团团围住。孔老二许了一些诺言,公戌才下令解围,放也出了城。

孔子出了蒲城又折回卫国去。但卫灵公无心用他,他也因和卫灵公的老婆南子勾勾搭搭搞得太臭,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好又离开卫国。

孔子经过曹国,曹国根本不理睬他,便到了宋国。这天,他和弟子们在大树下停下来就练习礼仪。宋国代表新兴封建势力的司马桓魅听说他又到宋国来鼓吹周礼,便带人把那棵大树拔倒,并要杀他。弟子们见势不妙,连连催促说:“赶快逃跑吧!”他虽然嘴里说着大话,心里也着实害怕。为了避人耳目,赶忙换上便服,带着弟子仓惶逃出了宋国。

孔子到了陈国,吴王夫差就带兵攻打陈国,夺取了三个城市。后来吴国和楚国争霸,陈国成了被争夺的对象,不断遭受侵扰。在这样的小国住实在太不安宁,那里还谈得到推行他那套“复礼”的主张?在陈国住了三年又去到卫国,但卫灵公还是无心用他。

在卫国无所事事,上哪儿去呢?西边的秦国不能去,东边的齐国也不能去,晋国倒可以去试试看。然而,当时晋国已经是由代表新兴封建势力的“六卿”掌权,执政的是赵简子,孔老二自知同赵简子的主张是根本对立的,到别国去恐怕也会遭到被打击的命运,只好又回到卫国去。

这时卫国发生了变动。卫国太子蒯狡派人刺杀卫灵公和南子,被发觉后吓得逃到了晋国。卫灵公对此不甘休,想用兵讨伐。一天,卫灵公问孔子如何打仗,孔子怕卫灵公不能取胜,不主张他用兵,便说:“祭祀天神和祖宗的礼仪,我学过;打仗的事,我没学过。”卫灵公听了很不高兴。

第二天,卫灵公再同孔子谈话时,只顾仰头看天上飞过的大雁,根本没留心孔子在谈些什么。孔子发觉卫灵公对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只好离开卫国,又去陈国。这时他已经五十九岁了。在陈国他那一套也无人理睬,一年后到了蔡国,偏巧又出了乱子,蔡昭公属膝依附吴国,被大夫公孙翩杀死,楚国又来攻打蔡国,蔡国也不是安身之地,过了一年便向楚国流窜。

在去楚国的途中,被群众围困在野地里,粮食吃光了,孔老二饿扁了肚子,弟子们没精打采。孔老二眼看着渗淡经营的复古事业要完蛋,便拿出了一股子“杀身以成仁”的邪劲,鼓动他的门徒千到底,但是提的起精神来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后来还是楚昭王派来军队给这帮顽固分子解围,他们才到了楚国。楚昭王原来打算重用孔子,想封给他七百社地,一社二十五户人家,这是很优厚的待遇了。

这时卫国的国君卫出公有意让孔子参与国政,但孔老二主张先从“正名”作起,主张用旧的观念形态来约束新的变革的现实,反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因此很不受欢迎,连他的忠实弟子子路都说他是“迁夫子”。他的梦又一次破灭了。

03

结语

孔子在诸侯国之间奔波了十四年,遭到了可耻失败,六十八岁时只好回到鲁国。这时,他虽然已失去权势,蹲在家里靠开私塾馆过日子,但他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是凭着他老练的嗅觉关注社会上的阶级大搏斗。社会上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立即会在他那里引起强烈的反应。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24

姚金林

简介: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