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的经天纬地之才,在“她”出现时,差点喷涌而发了

屏山品红楼美 2024-02-25 19:11:03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极尽批评时政,但是作为一个出身士大夫阶层的文人,对于评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准,有自己的逻辑。

在曹公笔书的《红楼梦》里,男人是普遍不如女人的,若以修齐治平论,红楼人物里最优秀的男人可能算是林如海和贾雨村,贾府里的男人无一个可堪大任,但是,红楼诸钗出类拔萃者却不乏其人。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杀伐决断,秩序井然,曹公赞凤姐“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这一联,治国、齐家,写得明明白白,告诉读者女子不比男子差,甚至比男子要强得多。而且在人格和精神上,女子如水,男子如泥,更是差距甚远。

曹雪芹在绝对的男权时代,能这样评价两性,实属超越时代,就算是今天,也有着现实意义。

凤姐在曹公看来,已经是远远高过男人了,但就红楼人物来说,凤姐无论是个人才干还是运筹谋划,她都远远不如秦可卿。

秦可卿高屋建瓴,她懂历史周期律,更懂一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她知道贾府目前的处境和即将陷入的困境,于是她从家族祭祀和子孙教育两方面考量,提出家族延续永继的耕的问题,即通过大量买入家族祭祀田土的方式;读的问题,就是子孙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秦可卿解决问题的方式看似平常,实际上极为高明,这两项无论是对一个家族还是一个国家,都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秦可卿临终嘱咐了一番凤姐,但凤姐醒来后,就基本上全忘了,秦可卿的解决方案并未在贾府得到施行。

除了秦可卿之外,贾探春同样是非常有才干的一位女性,她不过是暂时管理一些家事,就非常善于发现问题并予以了革新,只是探春作为闺阁姑娘,贾府能给予她的空间十分有限,就是这短短的时间,也足以令凤姐心服口服,直接说三姑娘识文断字、脑子清楚,比自己更厉害的多。

还有宁国府女主人尤氏,和王熙凤操办秦可卿丧事比,尤氏办理贾敬的葬礼时,贾府的财力已经捉襟见肘,而且正值国丧,家族主人们、重要人丁都不在,尤氏在缺钱少人、自己一介女流有诸多不便的情况下,硬是能将贾敬的葬礼办的井然有序,至少在筹谋规划、各方腾挪、人事经用方面,表现出了比凤姐更高的水平。

另外还有鸳鸯、平儿,都在管理家事上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她们虽身份低微,但她们行事、做人,无不获得贾府高层统治者的一致认可。

读者知道,红楼人物处于最顶层的,是金陵十二钗,而金陵十二钗里,金字塔尖上的人物是林黛玉。

林黛玉之所以成为红楼女性第一人,她的形貌、品格、文采固然重要,但对于《红楼梦》要表达的深刻主题来说,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的。

曹公想要说的,是林黛玉作为以文化传家士林典范林家的代表,她来到贾府,可以为贾府补齐文化这一短板,挽贾府大厦于将倾。因为小说有对比:

小门户的尤氏、秦可卿尚有很高的见识和才干;

国子监祭酒家的小姐李纨可以教育出来贾兰这样的国家栋梁之才;

那么文曲星林氏(比干)的后代、探花公兰台寺大夫林如海的基因,被进士老师贾雨村启蒙的林黛玉,能为贾府带来什么呢?

小说暗写的地方有好几处:

一是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草(结大红珠的就是人参了),林黛玉吃的药叫做人参养荣丸,人参,就是绛珠,养荣,就是滋养荣国府,贾家,用什么滋养?自然是林家的诗礼家风和黛玉的深厚文化,就是在说她如果和宝玉结婚,林黛玉作为荣国府女主人,子孙在她的教育下,林家的诗礼传承就有了赓续,贾府也就完成了文化上的转型。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林黛玉进荣国府的第一天,曹雪芹就安排她去了荣禧堂,而且还在那里吃了一杯茶,荣禧堂是政治要地,并非女眷生活的地方,让林黛玉去这个地方,意在提醒读者,林黛玉并非孤女投亲,她身上还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当林黛玉和荣禧堂链接之后,这个责任可以看做是家国责任,对于贾府这种敕造国公府而言,国、家一体,齐家也是治国。

纵观整部《红楼梦》,进入荣禧堂者,从头至尾只有林黛玉一人,贾政从来都是出现在他的书房,王夫人别说是正堂,她连耳房也不去,而是荣禧堂大院偏厦三间正室内。贾母也同样都没有出现过这个地方。元春省亲时,荣禧堂应该是在使用的,但小说故意不写,就将这唯一的踏足者,留给了林黛玉。这只能说明一点,林黛玉有经天纬地之才。

这绝不是巧合,曹公就是要让林黛玉和政治做紧密的链接,然后留下蛛丝马迹给予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林黛玉本人是否流露过她愿意承担家族责任呢?有的,元妃省亲,这是一场骨肉相逢,但也是一个政治事件,是家和国的一次融合,一次家国治理交相辉映的具体场景。

黛玉对于元妃省亲,在精神上出现了极为少有的积极和振作,她的心情是兴奋的,原文写道:

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

这段话极其重要,封建社会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无非修齐治平,实现个人的价值,也可以称之为学而优则仕,就像年轻时向往成为一轮明月的贾雨村那样,在最高统治者忽然出现在面前时,林黛玉和她老师年轻时一样,要大展奇才,以期望自己的所学能有用武之地,或者说,自己的能力本领能得以发挥。

林黛玉当然知道自己不可能去考举人进士,为国效力,但她作为女眷可以在内帷教导家族子弟,这在体现价值的意义上,是一样的。否则,孟母、岳母和那么多青史流传的伟大母亲,为啥被统治者世世代代推崇呢?

林黛玉的这一心理描写,证明她和探春、凤姐、尤氏、秦可卿一样,都有个人价值体现的内在需要。

曹雪芹不可能直接去描写黛玉的野心和攻击性,这和他要塑造的林黛玉的整体文学形象相冲突,就像林黛玉分为两次将林家全部家产悉数代入荣国府,她实际上是个巨富,但不能将她定位成小富婆一样。

但是,林黛玉是有一腔个人价值实现愿望的,林黛玉继承的家产是巨额财富,这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片来源:《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0 阅读:23

屏山品红楼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