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以方指控联合国1500名工作人员与哈马斯有关,美方:证据不足

船长观世界 2024-02-22 18:34:26

据观察者网22日报道,以色列方面不断增加对联合国人员的指控,累计指控人数已达1500人。以方表示,这些人参与了哈马斯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违背了第三方的原则,要求对这些人员予以惩处。

其实早在上个月,以方就已经指控联合国在加沙救济处的工作人员与哈马斯在10月7日的袭击有关,在拿出各种证据后,美国等欧洲数十个国家暂停向该联合国机构提供资金,这也算是以色列获得的第一场“胜利”。

尝到甜头后,以方并未收手,而是变本加厉地指控联合国的工作人员截止至21日,被指控的人已经达到1500人之多,由于人数太多。以方的指控遭到了多方的反对,认为以方是在“没事找事”。

在这种情况下,就连坚定支持以方的美国都受不了了,觉得以色列方面太过分,1500人的数字也太夸张。美方认为;“这种规模和数字,可信性实在太低。”虽然如此,但以方并未放弃,反而继续增加指控,试图用这种方式尽可能地孤立哈马斯。

据了解,以方并不是空口白话,也确实拿出了很多的证据,只是这些证据的可靠性让人十分怀疑。到最后,美方直截了当地表示;“以色列对联合国救济处的意见很大,而且存在偏见,这种偏见扭曲了他们的一些看法。”

巴以冲突进行到现在,依然没有停战的意思,尽管多国都为此而努力,但由于不可控因素,和平仍然遥遥无期,据环球网20日报道,安理会关于巴以和平的提案,再一次遭到了美国一票否决。

由于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愈发的变本加厉,不仅增加了对加沙的进攻,甚至还变本加厉继续在外交上孤立哈马斯,连联合国都不放在眼里,以方为了取得军事行动的胜利,几乎已是无所不用其极,宁可不顾加沙的百万平民,也要达到军事目标。

因此,以色列不顾联合国和其他国家的劝阻,执意要把战争进行到底。但归根结底,背后的支持者还是美国,美国一方面呼吁和平。维护联合国,以此获得中东国家的支持,甚至还蒙蔽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可是另一方面,它又多次一票否决巴以和平提案,更将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到以色列的手中。

美国和以色列之间,实在是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利益交换。美国需要在以色列安插一颗钉子,以此来扩大自身在中东的影响力。以色列也需要美国的支持,以获得在中东的最大利益,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巴以冲突,但每次都在以色列大获全胜之际被迫和平。

直到今天,以色列依然掌握主动,但无法在加沙速战速决,甚至还陷入了战争泥潭中,在以方不利的情况下,美方没有像往常一样力挺和平,而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以色列,似乎要等以色列获得更大的利益,再促成巴以停战。

总的来说,美国和以色列是一丘之貉。以色列虽然凶狠,但毕竟是美国的工具,而巴以冲突也被拿捏得恰到好处,由美国提供给以方武器弹药,以方只管出人出力,哪天美国不愿再继续下去,只要暂停武器弹药供应,以方自然就选择了和平。

但在目前,以方仍然未拿到自己想要的,美国也在支持以色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已经看清了美国的面目,它并不是真的要和平,而是耍两面派手段。

正因为如此,以色列在能肆无忌惮地发起进攻,怒怼联合国人员,甚至一次性就指控了1500名联合国人员。有句话叫:“恶人先告状”要知道,由于以色列对加沙平民做出了太多不可原谅的事情,土耳其、南非、哥伦比亚等国家正在呼吁对以方高层进行调查,对此联合国也是准备介入的。

在这种情况下,以方不仅不承认此事,反而还把联合国给拉下了水,认为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同哈马斯有着密切的接触。事已至此,联合国对以色列也是无可奈何,如果提出对以色列的质疑,那么以色列也可以质疑联合国的“不公”。

以色列实在是用心险恶,试图把水搅浑,而趁机浑水摸鱼。往往这个时候,会有和事佬提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事情大家都有错。”但事实上,如果单论谁有理的话,最凶狠的人也能为自己的过错找出理由,那这世界上也没有对错可言了。

因此,关于事物的判断,是需要一把尺子的。就军事行动来说,最低的底线也是“不伤害平民”,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但是以方却打破了这种共识,不断地轰炸哈马斯的民宅,甚至肆无忌惮地伤害平民。

巴以冲突进行了这么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的处境越来越尴尬,而美国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一个劲地推波助澜。拜登对干涉巴以冲突很感兴趣,为了博取全国的支持,甚至还当众演讲称:“支持以色列和乌克兰对美国未来几代人都有好处。”

由此可见,美国和以色列已经成为威胁和平的最不稳定因素,虽然美国遭受了广泛的质疑,但以色列依然可以如疯子般肆无忌惮地行事。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驱逐加沙的平民,以色列似乎有意把加沙变成一座空城,以便在未来将加沙建设成“以色列人的城市”。谁若是阻挡以色列,便会立即遭到质疑,联合国是如此,就连美国也是如此,再这样发展下去,美国很容易玩火自焚。

0 阅读:33

船长观世界

简介:船长观世界,专注于时事领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