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和陶斯亮一起长大,形容毛主席词汇陶疑惑:为什么选这么个词

五彩的记忆 2024-04-04 10:06:44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不忘历史,永记先辈!

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眼中,毛主席是一位伟人,并不是神,却也有着普通人生活的一面。李讷被誉为“红色公主”,但对于她来说,父亲并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相比于其他人,李讷比其他人更多了些崇敬。

陶斯亮和李讷从小一起长大,两人也会常常谈论起李讷的父亲。但让她想不到的是,李讷形容毛主席的词却仍然很疑惑。陶斯亮忍不住地想道:“她为什么选了这么个词?”

那么,李讷是如何形容父亲的呢?

工作人员眼中的毛主席不是神

在很多人看来,毛主席作为国家领袖,不应该把他看作普通人。在此之前,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是这么想的。

每一个人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之前,都非常紧张,不知道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但当他们和毛主席接触之后,也发现他并不是神,也需要吃饭睡觉,也有他个人的感情。

对此,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吕厚民深有体会。

1953年5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但那天,细心地吕厚民发现,毛主席的脸色始终很凝重。

作为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人员,他知道这个时候,毛主席一定想到了他在朝鲜牺牲的孩子毛岸英。

在接见的时候,一等功的解秀梅在向毛主席献花、握完手之后,突然踮脚,用左臂环住毛主席脖子,在他的怀里大哭。当时,所有的人都愣住了。

吕厚民发现,毛主席的脸上没有了笑容,甚至轻轻地闭上了眼睛。他赶紧把这一幕抓拍了下来。他看到了一位国家领袖,有血有肉的形象。

吕厚民经常跟随毛主席拍摄,在拍摄的过程中,他感受到毛主席除了国家领袖以外更多的身份。他是一个掌管国家的领袖,也是一个关心子女的父亲,更是一个关怀下属和小辈的长者。

在他看来,毛泽东和儿女之间的感情,更加令人动容。

孩子们都住在学校,每周都会回家一次。平日里,他们也很少团聚。1954年夏天,毛泽东去北戴河工作,顺便避暑,他带着李讷、李敏、毛远新。

经常在下午三四点时,毛主席就会和孩子们出现在北戴河海滨浴场。

李讷和李敏在毛主席左侧,毛远新坐在毛主席的右侧,侧身低头指着自己的胸前中说着什么,李讷和李敏也都在扭头看着他。

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像个寻常的百姓家庭。吕厚民也在旁边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

吕厚民回忆毛主席生前,他说毛主席的生活并没有享受什么特权,家庭和子女也都是普通老百姓,孩子们穿着普通,也不会吃什么山珍海味,李讷也在60年代挨饿舔盘子。

子女买东西也是拿着国家分配的票。

李讷因为是毛主席的女儿地位特殊。从小,毛主席就对她呵护备至,他还利用自己在古典文学上的渊博知识,针对孩子自身的心理特点,亲自为孩子们选择必读书目。

在李讷的成长过程中,每一阶段都留下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疼爱。他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对孩子的教育,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虽然毛主席忙于国事,但却从未缺少对孩子的爱,每当李讷心里有一些什么问题时,也总能收到父亲安慰并教导她的信件。

当然,在宠爱的同时,毛主席也明白,对女儿不能溺爱。

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李讷当时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而且比较严重。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被安排下乡锻炼。

在那里,李讷遇到了她想要的结婚对象。写信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的婚姻设想。

对此,毛主席并没有插手,反而给女儿送上了祝福。

他用大信封装好,用毛笔写好了一封信,交给了路来谦。他又交给了路来谦一个大白包袱,说这是结婚礼物,要亲手交给李讷。

他知道这份嫁妆一定很贵重,因为这个大包袱有几十斤重。

很快他见到了李讷。李讷打开了父亲写给她的信件,绽放出了笑容。接着打开那个包袱,没想到竟然是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对于女儿,毛主席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的子孙后代学习马列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后来,当女儿的婚姻出现问题,不愿意回家时。最担心小女儿的毛主席急忙命人给女儿带去了8000元,希望她能渡过难关。

可以说,李讷的一生,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毛主席。

但从小和李讷一起长大的陶斯亮,却对她有着不同的看法。

李讷眼中的父亲

李讷和陶斯亮同是师大附中的学生,李讷要比她高一级。

她们经常在学校里碰到,李讷穿着朴素,总是留着齐耳短发,身上穿着蓝色的制服,骑着国产车戴着国产表。不过,和她们这些女孩不一样的是,李讷总是独来独往。

后来,她们经常在一起玩,也成为了朋友。李讷要比她年长一岁,陶斯亮在她面前,却不由得把自己减去了10岁。因为李讷的知识太渊博,让她感觉到自己很孤陋寡闻。

李讷告诉她,父亲给她和李敏起的名字,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意思。她时时注意影响,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她特殊的身份,使得她不能和同龄人交往。也注定了她是寂寞的,孤独的。

这也让她的性格越来越孤僻,害怕见人。

她从来不穿花衣服、不穿裙子,不梳辫子,不允许自己的身上有任何的一点色彩和魅力。她始终都不肯脱下她的蓝色制服。

一次,她去看望李讷,李讷带着她去见父亲。也正是在这一次,李讷指着墙上挂着的并列的列宁和毛泽东的像,对陶斯亮说道:“列宁一看就非常精明,而爸爸一看就很有海量。”

这是陶斯亮第一次体会到她对父亲的崇敬。

但同时也非常疑惑,形容毛主席的词汇那么多,为什么李讷会偏偏选用这么个词汇呢?

其实,李讷一直以来都非常敬佩父亲,尤其是在她上大学学了历史系以后,才知道父亲是一个多么厉害的人物。

对于她来说,父亲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的天资特别是他经过长期实践的磨炼,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气质,对指导中国革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首先是毛泽东身上的英雄气质,这可以说是他最鲜明的气质。从年轻时期敢于对抗不公,到后来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不透露出他的英雄气质。

第二点就是天下气质,他胸怀天下,从年轻时候他的身上就能看出以天下为己任的气质。

第三点是求真气质。这是他从小养成并在求学和以后的革命实践中日益鲜明的气质。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他的平民气质。

虽然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但在他的身上仍然能找到他平民的本色。他和群众打成一片,把人民高高举起。

所以,李讷用“海量”来形容父亲,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也是因为他宽广的胸怀,胸怀天下的本色。

即便如此,他也非常注重一些小事,尤其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希望国家的主人能尽快过上幸福的生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2

五彩的记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