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之死,日本态度耐人寻味,民众痛哭:永远不会忘记蒋公恩情

五彩的记忆 2024-04-04 10:06:46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不忘历史,永记先辈!

蒋介石是近现代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尤其是他的征战杀伐使得国内外对他褒贬不一。1950年元旦,蒋介石并没有在台北欢度新年,而是带着蒋经国等人从台湾出发,进行实地调查。

1955年,蒋介石彻底放弃反攻大陆的主要据点大陈岛。从此,已经没有多少人再信蒋介石说的“我带你们回大陆”的梦话了。

步入晚年之后,蒋介石也回归了平静,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渴望落叶归根,如今都没能如愿。蒋介石去世后,各方面态度不一。

令人惊讶的是,日本的态度耐人寻味,日本的民众竟然痛哭:永远不会忘记蒋公的恩情。那么,蒋介石和日本人的关系到底有多么亲密呢?

蒋介石去世后对日本的态度

1969年7月,蒋介石夫妇来到阳明山避暑,为了安全,在通往阳明山大道的沿途都布满了警卫人员。但即便如此,蒋介石也没有逃过命运的捉弄。

一个下午,蒋介石的车队准备去往阳明山,前导车在一个转弯处看到一辆班车在前面的站牌停留,并没有看到后面的车,这个时候突然有一部吉普车超车过来,冲着前导车撞来。

前导车的司机反应比较快,赶紧刹车,跟在后面的总统车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撞在了前导车的车尾。

事故发生后,蒋介石和宋美龄立即被送往医院。

宋美龄要比蒋介石的情况好一点,蒋介石胸口撞伤严重,使得他之后的身体状况直接下降,心脏的毛病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甚至出现过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

进入70年代,他的病情再次恶化,脸上的病容也越来越明显。他长期在台北的荣民总医院接受长期的治疗。

1972年的一天早上,蒋介石醒来之后全身湿透,这也意味着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亮起了红灯。

从1972年9月到1974年12月1日,蒋介石在病中,病况还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但在《蒋介石治疗报告》中指出,蒋介石有血管硬化及心脏肥大症,随时都会产生并发症,所以应该采取保守治疗。

1974年11月,蒋介石肺部积水虽没有改善,但他身体好了不少,已经搬回了自己的住处,而且身体也比较稳定。

1974年11月,孔氏兄妹从美国请来名医,他认为,应该在蒋介石病情稳定的时候,赶紧抽出肺部的积水。

宋美龄也认为美国专家的意见是正确的,执意要做肺部穿刺手术。台湾的医生不建议这么做,却也无可奈何。

即便是蒋经国也感觉到有些许不妥,却也没办法左右宋美龄,只好请母亲决定。

很快,医生给蒋介石动了手术。可手术过后的蒋介石,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衰弱,甚至失控。

当天晚上,蒋介石高烧41度,就连宋美龄也慌了神,而美国名医也早已离开。

进入1975年,蒋介石的病情出现反复,3月份病情恶化,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抢救才转危为安。蒋介石醒来后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召集重要人士口述遗嘱。

4月5日,蒋介石感觉到腹部不舒服,尿量减少,医疗小组给他使用了少量的利尿剂,尿液很快排出。

晚上八点,脉搏突然变慢,医生立即进行抢救,心跳时有时无,最终在11点50分,蒋介石瞳孔放大,医生多次抢救也已经毫无作用。这才确定蒋介石已经去世。享年89岁。

蒋介石去世时,妻子和儿子、孙子也都陪伴在侧。蒋介石去世后,台湾当局启动所有的宣传,对蒋介石进行悼念。

蒋介石去世的第二天,国内外已经得到了消息,但却褒贬不一。毛泽东得知后,只是说了三个字“知道了”。在《人民日报》上,标题也非常讽刺“蒋介石死了”。

意外的是,日本的态度却非常耐人寻味。日本民众沉痛哀悼蒋介石,甚至比肩台湾的哀悼气氛。

他们一边祭拜,一边痛苦地说道:“如果没有蒋公的大义,就没有今天繁荣的日本,日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蒋公的恩情。”

那么,日本为何会对蒋介石有如此的评价呢?这也要从蒋介石和日本的关系说起。

蒋介石与日本的关系

蒋介石和日本的利国主义的关系一直耐人寻味。

1927年8月13日,将军诶是突然宣布下野,不管别人怎么挽留,他还是一定要外出游历。

当时,他就选择日本为为首选目标。

其实,他出游日本,也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因为在四一二政变上,日本给予了蒋介石支持,田中内阁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对蒋介石本人的好感。

其次,蒋介石有着日本情结。他曾在日本学习生活长达六年之久。能去日本留学,是他日思夜想的梦想。

来到日本之后,他看到了日本军队的生活,也成为了他日后建军的蓝图。

后来,蒋介石回忆说:“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整军建军的工作,是有一日千里的进步,是值得我们中国效法的。”

再次,蒋介石出游日本的目的也是为了正式拜访宋美龄的母亲,求得同意。不过,此行,也并未只为儿女情长,也是寻找故友和新交。

最后,蒋介石出游日本,也是在考察当时的中日关系。那个时候的中日关系日趋紧张,排日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华中华南地区。

到了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新闻。蒋介石在这期间,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为了避免这一事件的扩大,蒋介石指示张学良,必须坚决执行不抵抗政策。

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从他去日本留学之后起,就深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悬殊,对此,蒋介石大都选择隐忍、避让。

而他作为国民党的领袖,就不会对中国军队有信心,他提醒自己,不到最后,不要和对方决裂,甚至还在日记里抄录卧薪尝胆的故事来自我激励。

当然,他也多次在日记本中痛斥日本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蒋介石虽然知道中日战争是迟早就会爆发的。对于他来说,日本的也信和行动,也是他统一中国的障碍。

但他此时考虑更多的是中日战争什么时候发生对中国更有利,对巩固蒋介石的统治更有利。

结论是战争爆发的越迟对中国越有利,对蒋介石越有利。

就算是在1937年,淞沪会战在我军大面积伤亡,蒋介石还是决定更换阵地。想要留一个团死守,借此来感动中外人心。

蒋介石忌惮日本的军事实力,却选择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期待英美苏的辅助。

后来的他,也不得不开始集中精力抵抗日寇。

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最终战败。但令人疑惑的是,在日本的一座神社中,专为蒋介石建了一座石碑。

碑文上写着:“大恩无以为报,特立斯社于此,以表诚挚感谢,永世不忘。”

天皇确认战败当日,蒋介石也号召中国人,不念旧恶,与人为善,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

冈村宁次被蒋介石打动,指示日本守住国民政府尚未接收的地盘。

“所有武器、装备、器材一律移交给中央政府,不但不接受中共的任何要求,且必要时将断然采取自卫武力行动。”

到了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日本民众的反应也并不意外。其实,他们如此感谢蒋介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放弃对日本索求赔款,甚至还释放了百万俘虏。这对于日本来说,蒋介石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112

五彩的记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