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嫡子和庶子,差别到底有多大?嫡子天生比庶子更尊贵?

访风聊历史 2024-03-17 21:52:39

古代人之所以要分嫡子和庶子,主要是因为继承权的问题。

按照古代的宗法继承制,嫡子确实享有优先继承权。在皇宫里面,皇帝的嫡长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直接继承皇位。在一般的王侯之家,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爵位的资格。而在一般的百姓家,嫡长子也确实有优先继承大部分财产的资格。

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的嫡子,就一定比庶子更尊贵!

至于说像现代很多小说或者电视剧里面,提到的‘嫡庶神教’,什么庶子见到嫡子之后,得给嫡子磕头……这纯粹是胡说八道。

而且,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其实也只是最完美的状态下的一种继承模型。放到实际生活当中,真正由嫡长子完全继承家业的情况,其实反倒没那么多。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古代的皇位继承。

请问,从秦朝到清朝,有多少个皇帝,是以嫡长子身份成为太子,然后可以顺位继承皇位的?如果真严格算数量的话,恐怕最多也就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那么,古代的嫡子和庶子之间,真实差距到底有多大呢?为什么古人非要搞这种特殊的等级制度?同样都是自己儿子,为啥就不能一碗水端平呢?

想要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宗法继承制到底是怎么来的?

宗法制最初开始出现,其实是伴随着剩余财产一起出现的。这事比较好理解,毕竟当我们的老祖宗还在母系社会阶段的时候,一个人去世之后,也留不下什么财产。没有财产,自然也就没有继承财产这个矛盾。

而且,在母系社会阶段,因为当时大家的婚姻制度比较混乱。很多孩子长大之后,只认母亲不认父亲。

在这种情况,自然就没有所谓的嫡子和庶子的分别。在那个时代,所有的子女地位其实都是平等的。至于谁的地位更高,那就得看谁以后更强壮了。

但是接下来,进入到父系社会之后,尤其是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的概念出现之后,继承权的问题也同时出现了。

而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其实是尝试过平均分配这个办法的!也就是所有的子女,都可以继承自己父母的财产,身份也没有任何差别!

但很快,大家发现,这种平均分配的继承方案,不利于繁衍和基因传承。

这个道理很简单:假设在夏商时期,有老张和老李这么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有十亩地和十个孩子。

老张去世的时候,把这十亩地集中给了一个孩子,剩下九个孩子,没有分配到任何财产。这样一来,继承十亩地的那个孩子,以后就可以继续正常生活,继续繁衍。而其他九个孩子,因为没继承到家产,都得去外面讨生活。

最后,这九个孩子可能在外面混的都不咋地,甚至有可能会饿死。但只要有一个混得好,靠着自己的努力,多赚了十亩地。那么这样一来,老张的后代就有了二十亩地,以后家族规模就会变得更大。

最坏的结果,也就是那九个孩子,全部都在外面饿死了。但即便这样,继承家业的那个孩子,手里依然还有十亩地。接下来,他可以再生十个孩子,继续重复这个过程。

而老李去世之后,他选择把这十亩地,平均分给了这十个孩子!接下来,虽然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亩地。但他们得到的这一亩地,并不足以让他们过上他们父亲那样的生活,甚至有可能根本找不到妻子,无法完成繁衍的任务。

所以最后,平均分配的老李家的十个孩子,有可能全都过得很不好!而且,因为他们继承了家产,他们也不太可能再去外面努力,只会在家里继承家业。若干年之后,老李家这十个孩子,有可能全都没娶上妻子,全都没能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任务。

于是最终,平均分配的老李家,直接绝后了。

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老张家的继承方案,明显不公平。但是我们别忘了,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生存和繁衍,才是最重要的本能。至于公平,在当时那个社会阶段,得排在两大本能之后好远好远!

就这样,从进入父系社会阶段开始,大家逐渐产生了一个共识:家产不能平均分配!必须得把大部分家产,集中给某一个孩子,这样才更有利于家族繁衍!

那么这样一来,问题来了!

请问,集中之后的大部分家产,到底应该给谁呢?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谁更优秀给谁!就像皇位一样,哪个皇子最优秀就传给谁。但问题在于,优秀本来就是一个主观定义!我们如何明确判断,哪个孩子更优秀呢?到底是更强壮的孩子更优秀?还是更聪明的孩子更优秀?

于是最后,为了避免儿子们为了争夺家产,相互打架。嫡长子继承制,就逐渐出现了。

在夏商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其实还没那么明确。真正彻底明确这个规则,其实是西周建立之后,尤其是《周礼》推行之后的事情了。《周礼》明确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也就是说,按照《周礼》的规定,只有正妻生下的第一个儿子,会拥有继承权。其他庶子,只能分到极小的一部分财产。但是请注意,庶子不是什么都继承不了,只能去做奴隶!而是可以继承极小的一部分!

就比如说,周天子的嫡长子,正常情况下可以继承天子之位。但是周天子的庶子,同样可以去外面做一个诸侯。诸侯的嫡长子,可以继承诸侯的位置。而诸侯的其他庶子,同样可以做卿大夫,同样也能从父亲手里继承一部分土地。

另外,这里多说一句: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便是在西周时期,也只是流传于‘士’以上的阶段。而到了平民阶层,基本上就没啥用了。毕竟,一个平民本来也没多少财产可以分。没有财产,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嫡庶之分了。

而且,到了西周晚期的时候,这套制度就已经开始崩了。最有名的一个案例,就是西周后期的齐国。当时西周这边在位的天子,叫做周夷王。周夷王为了插手齐国的国政,特别不喜欢齐国的嫡长子继承齐国国君的位置。

所以最后,周夷王直接找了个理由,烹杀了齐国国君齐哀公,转而让他的异母弟弟继位,这就是齐胡公。

如果按照正统的宗法继承制,齐哀公显然是唯一的继承人。但最终,身为庶子的齐胡公,却被周天子扶上了齐国国君的位置。所以,这对嫡庶兄弟之间,到底谁才是胜利者呢?

而接下来,到了春秋战国之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嫡长子继承制,就成了一套大家默认但并不是一定要遵守的制度。就算不遵守,也没谁能真的惩罚你。所以接下来,在不同的情况下,嫡子和庶子的分别,就会截然不同。

有的时候,嫡子和庶子,差别会特别特别小。这种情况的代表,就是春秋初期的晋国。在西周末期,晋国的晋穆侯有两个儿子。嫡子叫公子仇,庶子叫做公子成师。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公子仇后来自然顺利继位,成了晋国的国君。

但同时,作为庶子的公子成师,同样也分到了晋国内部最大的一座城,分去了一大部分家产。而且接下来,在那位嫡子公子仇去世之后,作为庶子的公子成师这一脉,花了三代人的时间,直接把嫡子那一脉给灭了,最后硬是抢到了晋国国君的宝座。

这件事在历史上,叫做曲沃代翼。

显然,在晋国这边,嫡子和庶子的分别,就没有那么大。

但同时,有的时候,嫡子和庶子的分别,又会大的惊人!这种情况的代表,就是春秋末期的田氏代齐。

在春秋末期的时候,齐国的田氏家族把持了大权,企图篡取齐国的国君宝座。但问题是,当时田家的人口数量不够多,很难直接占据齐国所有的位置。

于是接下来,当时田家的家主田成子,就想出了一个很奇葩的办法:他从全国范围内,收拢了数百位女子做妾。然后,他又下令自己门下所有的宾客和族人,可以随意出入自己的后宅,随意和自己的这些小妾生孩子。

但同时,所有生下来的孩子,都算是田成子的庶子,长大之后都得姓田!最后,田成子去世之前,一共搞出了七十多个庶子。而这些庶子长大之后,就被田成子派到齐国各地,去做了每一座城镇的控制人。靠着这种手段,田家后来很快就接管了整个齐国!

但这样一来,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请问在这种情况下,田成子家里的嫡子和庶子,差别大吗?

答案很显然,这时候嫡庶的差别,就会特别特别大!在这种情况下,田成子是绝对不可能让自己的庶子,来继承自己的位置的。那些庶子,本来就是他控制国家的一种手段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田成子的嫡子,要比这些庶子高。就连田成子其他庶出兄弟的儿子,地位也会比这些庶子高。因为那些孩子,至少可以确定是田家的血脉。

而到了秦朝之后,不同的朝代,嫡庶之分同样会差别很大。有的时代,比如宋朝和明朝,差别会很大。但有的时代,比如汉朝和唐朝,差别往往就会很小。

至于说像很多网络小说里描述的‘嫡庶神教’,庶子不但要给嫡子为奴为婢,行跪拜礼。甚至于嫡子一不高兴,还要被嫡子直接卖了做奴隶。这种事情,真正的历史上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还有那种庶子做了大官,见到嫡子之后,依然要给嫡子磕头行礼。这种事情,想想都不可能存在。因为按照古代的规则,公权是要大于私权的。庶子就算出身再差,只要自己混得好,身上依然有官职在身,不可能给没有官职的嫡子行礼。

而且,除了嫡庶之外,历史上还有其他很多规则,比如‘兄友弟恭’。如果哪个家族的嫡子,真的对庶出的弟弟特别苛刻,甚至还把对方给卖了。按照宋朝和明朝的法律,这是要犯罪的!

就算只是打骂和欺侮,传出去也得被士绅阶层骂的狗血淋头,说这一家人家宅不安!这一家的男主人,也会被当地官府问责,以后前途肯定就彻底毁了。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嫡庶之分,确实是存在的。但这种差别,往往更多是体现在继承权方面的。至于说在实际历史当中,嫡子天天欺负庶子,然后庶子和自己的母亲,还得天天去给嫡子早晚文案……这种事情,我们只能说是网络小说看多了,现实当中是基本不存在的!

0 阅读:23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