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轻易模仿别的父母的教育方法,否则你会死的很惨

丹琴谈育儿 2024-05-17 03:17:23

最近在我的一些视频文章下面有很多评论,说自己的孩子也沉迷手机、厌学躺平之类的,然后经过她的努力,孩子的问题解决了,如果有需要,她可以分享自己的方法。

我知道这都是些营销的帖子,在我的文章视频下留言,都是为了引流的,他们不见得真的是父母,很可能都是一些机构老师之类的。

但是我怕有一些父母病急乱投医,会忍不住的找他们,所以我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别上当受骗了。

然后我还想跟大家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使这些人是真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真的有类似的问题,并且他们也解决了,我也不建议父母去轻易的模仿他们的方法,否则你大概率会把自己坑死的。

为什么不要轻易模仿别的父母方法

有两个原因:

首先,她的成功是教育的功劳,还是孩子自己的原因?并不一定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培养的成功,然后就想当然的觉得这是自己教育的结果,自己的教育能力非常棒。

但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方面输出的过程。

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终会出现什么样教育结果,不是父母单方面教育的结果,而是父母跟孩子一起共同互动产生的结果。

很多时候,孩子的优秀并不是父母教育出来的,而是孩子本身就比较优秀,但是有的父母可能也意识不到,觉得优秀的孩子是自己教育出来的,就想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

但如果再给他一个孩子,让他教育的话,他可能就会发现他的教育方法不管用了。

也就是说,他孩子的优秀很可能跟他的教育并没有太大关系,那现在你还想模仿他的教育方法去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怎么可能呢?

其次,即使优秀的孩子真的是她培养的,你也很难模仿她的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你在生活中各个方面去影响孩子,而不是指望靠一两个技巧就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就能把孩子教育好,这是不现实的。

这也就意味着,你要想模仿别的父母的教育的话,你需要理解并掌握人家的教育理念,然后把教育理念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在遇到孩子问题时,结合孩子的特点和教育理念设计合适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模仿人家的教育技巧。

但是,你能够通过几次沟通,就能理解并掌握人家的教育理念吗?你最多只能学习人家一两个具体的教育技巧。

不懂理念,只懂技巧,那你就会陷入到生搬硬套的结果中,最终那些技巧也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从来不沉迷手机,只是偶尔玩玩,而她的方法就是从来不管孩子玩手机。并且她也说了:你只有不管,孩子才能实现自律,否则的话你越管孩子越反抗,就越容易沉迷。

从逻辑上来说,一点没有问题,确实是个道理,但是如果你模仿他的这种方法去教育自己孩子的话,那你信不信你不仅解决不了你孩子的沉迷手机问题,反而容易让孩子更加沉迷?

因为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家只说了不管孩子玩手机,但是在不管孩子玩手机之外,他是不是还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呢?

比如说父母很早就培养了孩子的一个兴趣爱好,她孩子对这个兴趣爱好特别沉迷,那她孩子当然就不大容易沉迷手机了。孩子不沉迷,父母也就不紧张,当然她管的也就比较少了。

如果她没有成功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她孩子也会容易沉迷手机,这时候她还能轻松自在的在那里说不怎么管吗?她早就焦虑紧张,管的厉害了。

也就是说,很可能她不怎么管是因为孩子本身就不怎么沉迷,但是她却把结果当成原因,觉得是自己管的少才让孩子不沉迷的。

而你理解这些背后的因素吗?你是不是什么都不知道?

你孩子又没有兴趣爱好,你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可能人家那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只不过是她误打误撞导致了孩子形成了爱好,所以她也无法跟你明确的表达这一点。

那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听她说不管孩子玩手机孩子才不会沉迷,然后你就傻呼呼的去模仿,那你孩子又没有别的兴趣爱好打发时间,他岂不是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更加沉迷了?

总结

现在明白我为什么不建议父母去模仿其他父母的教育方法了吧?

其他父母成功的方法很可能是误打误撞成功的,他自己可能都说不明白,你还去模仿,你不是自己坑自己吗?

正确的方法是父母去学习教育理念,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根据孩子的问题采用特点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市面上宣传教育理念的老师并不多,大多都是在教大家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技巧,这些技巧你学再多也没用,因为没有理念的指导,你只会生搬硬套。

想要进行系统学习教育理念的,可以关注我的《肯定式教养》理念,这是我创建的一个教育理念,从理论基础,到具体的方法技巧,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有效的指导大家去解决孩子问题。

事实上学过我专栏的朋友都知道,我所有的解决孩子问题的专栏,都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上的。

1 阅读:20

丹琴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