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不要试图控制情绪,这个教育方向就错了

丹琴谈育儿 2024-05-14 01:52:11

在控制情绪这个问题上,基本所有的父母都走错了方向。

相信现在很多父母都意识到了控制情绪的重要性,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生气发火。

因为越是生气发火,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强,就越不愿意配合父母。而且总是生气发火,也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

可以说生气发火除了让父母自己爽,对教育孩子其实没有多大的好处,因此现在的父母普遍都意识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也想要努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为此,父母也听过很多老师讲课,学习过很多控制情绪的技巧方法,比如说深呼吸了,转移注意力了。

我还见过樊登分享过的一个控制情绪的技巧,说感到情绪要失控的时候,就不断的点头,因为点头隐含的意思是同意,所以可以通过这个行为来影响我们的情绪。

这些方法听起来头很有道理,感觉利用好了就能够控制我们的情绪,但事实上,这些方法即使有效,那效果也不会太大,因为这些方法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其实不用我多说,就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学习过很多控制情绪的方法技巧但是你有成功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吗?遇到孩子问题时,是不是还是忍不住的生气发火?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方法都是在情绪产生之后,才试图去控制它们。

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情绪产生之后,基于我们的本能,我们就会想要释放情绪。

这是我们的本能,因为只有把情绪释放出去,我们心里的负能量才能排泄干净,心理才能恢复到正常。

否则如果内心始终充满负面情绪,那我们就会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状态,这是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的。

所以基于我们的本能,当我们内心产生负面情绪时,我们就会必然想要释放。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本能,才使得我们在控制情绪上如此困难,因为我们在对抗自己的本能,那你说能不困难吗?

而你学习的那些技巧,本质上都是在让你压抑情绪,阻碍这种释放。

思考一下,是不是这样?

当你情绪产生之后,无论是让你转移注意力、还是深呼吸,还是什么点头,是不是都是在让你压抑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的情绪不够强烈,那借助这些技巧,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住。

但是别忘了,让我们产生情绪的环境是持续存在的,因此你的情绪也是在不断递增的,而你的压抑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最终大概率你是压抑不住的,情绪还是会爆发出来。

就比如说你辅导孩子写作业,一开始你可以借助技巧来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随着孩子问题的不断增多,你是不是越来越生气?这是无论你怎么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点头也没用。

你的情绪就必须要释放出来,因为不释放就会伤害你自己,就会把你憋出内伤来。

这时候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离开这个不断给你制造负面情绪的环境,切断负面情绪的产生,你才能够避免爆发。

但是我们父母可能还离不开环境,还要继续辅导孩子作业,所以最终技巧也就不管用,该生气发火还是生气发火。

所以你就会发现,尽管你学习了很多控制情绪的技巧方法,但你的情绪依然控制不住,因为这些所谓的技巧方法都是在让你对抗自己的本能,那你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控制情绪的最正确方法应该是避免情绪的产生,而不是等着情绪产生以后再去控制。

没有了负面情绪,你还需要控制什么呢?你也就不需要对抗自己的本能,自然也就百分百解决了自己的情绪问题,这才是解决父母情绪问题的最正确方法。

那如何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到无条件接纳。

父母之所以会产生负面情绪,就是因为父母不接纳孩子,总是觉得孩子的行为有问题,所以就想要纠正孩子的行为。

但问题是孩子往往不听话,或者说即使听话了,但是却做不到,因此父母就更加生气。越是不接纳,负面情绪产生越多,最终也就压抑不住的生气发火了。

相反,如果你能够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所有问题,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最优秀的,那你这时候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产生负面情绪,想要生气发火呢?

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问题,觉得自己的孩子哪哪都好,你是生气发火呢,还是喜爱的不得了?

当然可能有的父母会说了: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他明明写作业不积极、厌学、沉迷手机,看着我就来气,我怎么能无条件接纳呢?

有这样疑问的父母,说明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无条件接纳。

别看现在无条件接纳的理念传播的很广,很多老师也都在宣传教育父母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但是大多数老师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无条件接纳,当然,父母懂得就更少了。

事实上,哪怕你孩子存在沉迷手机、厌学等各种不良行为,但其实你的孩子依然是最棒最优秀的。

孩子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最棒最优秀,这都是你的主观认知,你觉得你孩子最棒,那你孩子在你心目中就是最棒的,你就会喜欢;你觉得你的孩子狗屁不是,那你孩子做的再好,你也不会满意,依然会不接纳孩子。

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所以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你自己的认知有问题。

当然,无条件接纳并不是简单的调整认知就能实现的,还牵扯到问题的解决,并不是说父母感觉孩子最棒最优秀,孩子就一定没有问题。

就比如说,哪怕父母觉得孩子是最棒最优秀的,但孩子依然会厌学、沉迷手机,难道这些问题就不管了?

当然不是,我们会无条件接纳孩子,但并不是就放任孩子的问题不管。

至于如何既可以无条件接纳孩子,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又能同时纠正孩子的问题,这牵扯到无条件接纳的解决问题思路问题。

想要更加深入到了解并且做到无条件接纳,遵循无条件接纳的理念来教育孩子,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0 阅读:15

丹琴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