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动力的来源就2个,一个来源于外部,一个来源于内部

丹琴谈育儿 2024-03-04 18:14:23

学习动力,跟人的其他动力,就比如说你要吃饭的动力、工作的动力等等,并没有什么不同,在本质上都是一回事。

那人的动力到底来源于哪里呢?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个体的内部,二是来源于个体的外部,也就是环境,不可能有第三种来源。

我们来依次认识一下。

动力来源于个体内部

从个体自身来说,当我们内心产生了一个念头、一个想法时,我们想要去实现它,于是我们就会产生了行为动力。在动力的驱使下,我们努力的实现自己的念头、想法。

比如说看了一部电影,对电影中涉及的一本书感兴趣,于是就产生了动力,就去买书看书。再比如说,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环保人士,那我们就会努力的去做一些环保工作,保护环境。

我们通常把这种个体内部产生动力称之为内驱力,我们也希望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但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呢?

学习内驱力主要来源于自我认知:我认为我要努力学习、我认为我擅长学习、我认为学习很有趣……孩子这种对学习的认知,就会驱使他们去努力学习,他们就会产生学习内驱力。相反,如果说孩子认为自己不应该努力学习、认为学习是痛苦的,那他们就会排斥学习。

所以,培养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关键是塑造孩子的自我认知。

方法说来也很简单,

一是在学习上带给孩子更多的成功,让孩子认为自己擅长学习,学习可以带给他更多的成就感、价值感,那孩子自然就会努力学习。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学习动力大多数就来源于此,他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自己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的自我认知,一旦考试不好时,他们就会焦虑,然后就会更加努力的让自己的成绩变好。

相反,很多孩子学习为什么不积极?就是孩子已经产生了自己是一个产生的自我认知,那他们学习差就是应该的,因此他们就不会努力。

二是让孩子在学习上有目标,使得孩子觉得自己有学习的使命感,那即使学习再苦再累,他也会努力学习的。

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很多人在进入初中、高中之后,才会突然觉醒,开始努力读书,就是因为他们产生了自己要努力读书的自我认知,所以以前他们可能学习不好,也不爱学习,但是现在却开始变得积极努力了。

动力来源于外部

动力不仅来源于内部,也有可能来源于外部。

同样拿学习动力来说吧,当孩子产生自己应该努力学习的自我认知时,他们就会努力学习。但是即使孩子没有这样的认知,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有一个问题急需孩子去解决,而孩子要解决就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那这时候孩子自然也会产生学习动力。

我们通常把来源于外部环境的迫使人们行动的力叫外驱力,但事实上所谓的内驱力其实也是外驱力的一种变种罢了,因为所谓的内驱力并不是完全由内部产生的,它们也其实是建立在外部环境基础上的。

就比如说,你为什么对某本书感兴趣,想要阅读它?表面看是你自己内心产生内驱力,但问题是你为什么现在对这本书感兴趣,对别的书却没有兴趣呢?很大程度上,这本书与你最近关注的问题有关,所以你才对他感兴趣的。

再比如说,你为什么认为自己是一个环保人士,然后做出一些环保行为呢?跟你早年看到一些电视、受过的教育可能就有密切的联系,你可能在以前看过一部破坏环境的纪录片,让你受到了很深的刺激,所以你产生了重视环保的念头,也因此才重视保护环境的。你看的这些电视、受到的教育,不也恰恰是环境影响的结果吗?

要知道,我们内心产生的那些想法、认知,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从根本上来说,他们都是来源于外部环境,所以我们所谓的内驱力其实也是建立在外部环境基础上的。

当环境没有改变我们认知时,这时候环境产生的力就是外驱力,逼着我们去做。而一旦没有了外驱力,我们就会继续顺应原有的认知,不再做这个行为了。

但是如果环境影响了我们的认知,让我们的认知发生了改变,那这时候我们的行动就是顺应自己的认知,原本的外驱力就变成了内驱力了。

无论外驱力还是内驱力,他们本质上都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可以更好的生存下来。

因此,我们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让孩子积极主动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实现的。外部环境改造的好,影响孩子的认知,那外驱力就会变为内驱力。

具体怎么做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周围的环境产生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而需要孩子努力学习才行,那孩子自然就会努力学习了。

这就好比你为什么关注如何教育孩子呢?就是因为你有了孩子,你养育孩子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题,而你解决不了。那为了解决这些教育问题,你自然就要学习相应的教育知识了,是不是你的学习动力就有了?

现在明白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了吗?想要学习更多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技巧,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0 阅读:14

丹琴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