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血泪!!!

字在人心 2024-03-10 15:21:41

在登州之下,隐匿着一处名为石头镇的地方,这里人口稠密,约莫有三千户,万余人。镇中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水清澈,居民们为了方便生活,纷纷在河岸两侧建起居所。这些房屋独特而别致,采用吊脚楼的设计,柱子支撑着底部,既可用于饲养牲畜,又保证了居住空间的干燥与舒适。

在镇子的东边,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便是崔老爷。崔老爷年近四十,家中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张氏,以及一个年方十八的儿子崔行善。崔行善钟爱诗书,温文尔雅。崔家几代经商,积累了丰厚的家财,使崔老爷成为了镇上的首富。

崔老爷生性善良,乐于助人。无论是修建桥梁、铺设道路,还是资助贫困,他总是慷慨解囊,从不吝啬。自他掌管家族以来,已累计捐出五千两银子的善款。起初,镇上的居民对崔老爷感激不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态度却发生了微妙的改变,由感激转为怨恨。

以邻村的郭二郎为例,他曾因贫困而无法娶妻。在崔老爷的慷慨资助下,他顺利成婚。然而,婚后郭二郎却沉迷于吃喝玩乐,甚至赌博,导致家境每况愈下。崔老爷在多次劝说无果后,决定不再借钱给他。郭二郎在妻子的逼迫下,不得不外出谋生。最终,在崔老爷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份正当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尽管郭二郎的生活有了改善,但他并未因此感激崔老爷。相反,他仍然心存埋怨,对崔老爷的善举视而不见。这种心态的转变,不禁让人深思:在善良与感恩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距离?崔老爷的名声在镇子里并不总是那么光彩。尽管他做了许多好事,如出资重修损坏的桥梁,但人们总是能找到抱怨的理由。他们说他修的桥不够多,不够宽,不够好。每当有人遇到困难,崔老爷总是忍不住伸出援手,但他的善举往往换来的是人们的指责和误解。

有一天,崔老爷不在家,他的妻子张氏接待了一个自称来自五台山的云游僧人。这位僧人只是简单地要求一顿斋饭。张氏没有犹豫,立刻准备了素菜米饭款待他。然而,这位僧人似乎对崔老爷的行踪更感兴趣,每次来都询问他的情况。

一连十多天,这位僧人来了四次,每次都只是简单地要求一顿斋饭,然后询问崔老爷的行踪。尽管如此,张氏从未表现出厌烦之情,始终热情地招待他。

终于,在僧人第五次来访时,崔老爷回家了。他热情地准备了斋饭并拿出一些钱给僧人。僧人拒绝了钱财,吃完饭后严肃地对崔老爷说:“贫僧此来,有一件紧要之事相告。不久之后,本地将发生洪水灾害。长者应提前准备大船,届时带领全家人乘船避难,待洪水退去后再返回。这便是贫僧此行的目的。”

崔老爷听后心中一紧,忙问洪水何时来临以及有何征兆。僧人告诉他:“东街吉宝坊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只要它们眼中流血,便是洪水将至的征兆。到时候,你们必须立刻上船逃生。”

崔老爷听后决定告知乡亲们这一消息,以便大家一起逃生。然而,僧人却笑了:“长者,洪水灾害无情,人心却难测。你若将此事告知他人,他们未必会感激你的善意提醒。反而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怀疑你、指责你。因此,我建议你只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不必过多干涉他人的命运。”

崔老爷听后默然无语,心中却充满了无奈和困惑。他明白僧人的话有道理,但他也深知自己无法对乡亲们的安危置之不理。最终,他决定尽自己所能去提醒和帮助那些愿意相信他的人,至于那些不相信的人,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事实上,此地居民中,恶行昭彰者不在少数。你虽行善积德,却仍难逃他们的怨恨与猜忌。他们,是决计不会相信你的话语的。即便有少数人心存希望,跟随你得以存活,然而命运的无常终将使他们在不久之后离世。唯有那些内心深处真正感激长者的人,才能免受灾难的侵扰。此乃天命所归,即便是我也无法改变。至于那石狮子眼中淌出的血水,亦不过是本地人所为的恶作剧罢了。”

言罢,和尚飘然而去,未取崔老爷分文。崔老爷虽心存疑虑,但事关重大,他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于是,从那一日起,他便四处筹集资金,雇佣船匠,命其打造十几艘巨轮。与此同时,他派遣仆人四处采购物资,每日前往石狮子处观察,早中晚三次,风雨无阻。

崔家虽人口不多,但崔老爷仍决定打造众多船只,只为能多救一人。这些船只若满载,足可容纳五百人,十几艘船只便可救助近万人。然而,当崔老爷宣称将有洪水来临时,却遭到了众人的嘲笑。有人质疑今年干旱无雨,怎会有洪水?有人讥讽崔老爷老糊涂了,有钱没处花。崔老爷不为所动,继续他的造船计划,每日前往石狮子处观察。

一日,两位屠夫见崔家仆人每日前往石狮子处,心生好奇,便上前询问。仆人毫无保留地将事情原委告知。两位屠夫听后捧腹大笑,认为此事荒谬至极,石狮子怎会流血泪?待仆人离去后,他们决定戏弄一番。

次日清晨,两位屠夫杀猪取血,悄悄涂抹在石狮子眼下。远远望去,仿佛石狮子真的在流泪。仆人发现后大惊失色,急忙返回禀报。两位屠夫躲在暗处,见到仆人的反应,忍不住窃笑。

此时,距离造船完成已过去两月有余,正值六月中旬,天气炎热,船只已全部造好。仆人报告石狮子流泪之事后,崔老爷立刻命令家人上船,将所有物资、甚至家中的鸡鸭牛羊都搬上了船。他自己则带着仆人,四处奔走,崔老爷竭力呼吁人们随他上船。“崔老爷,您这是老眼昏花了吗?看看这烈日当空,一场雨都难得,哪里会有洪水?”人们纷纷质疑,不愿相随。“崔老爷,您若是钱财有余,不妨分给我们,何苦造船呢?六月天里,此地干旱如焚,求雨都求不来,哪来的洪水?那疯和尚的话,您也信?快走吧,别拿我们开心了。”

崔老爷与仆人走访了众多家庭,最终,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包括一些妇孺,总计不到三千人,选择相信他并上船。船上备有水和食物,他们的生活暂时无忧。

日头依旧高悬,半天过去,天空依旧晴朗。然而,太阳刚刚西下,暴雨便如天河倾泻,瞬间积水深达半人高,且水位迅速上涨。那些后悔的人们想要逃往大船,却已来不及。短短一日,镇上死伤惨重。洪水过后,一切仿佛未曾发生过,牛马猪羊、鸡鸭猫狗、房屋树木都安然无恙,庄稼也得到了滋润,但那些不听劝告的人却永远地离去了。

两个屠夫的尸体落在门口的石狮子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崔老爷和幸存者们下船回家,他们心中明白,这一切都是那些人不听劝告的结果。崔老爷没有停歇,他与仆人逐家逐户探访,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或钱财,尽其所能提供帮助。

数日后,隔壁玉石镇的人经过石头镇,崔老爷认出其中一人是李三儿,便邀请他到家中。“三儿,你们那里也遭受洪水了吗?家中情况如何?”崔老爷关切地问。“崔大善人,我正要告知您。我们那里,真是匪夷所思,就在数日前,我亲眼目睹了石头镇每个家庭的屋顶上,都升起了一股淡淡的黑烟,若非细心观察,几乎难以察觉。这些黑烟逐渐升腾,汇聚在一起,不过半日,便形成了一片庞大的乌云。随着时间的推移,乌云愈发庞大,直至夕阳西下之际,乌云突然裂开了一道缝隙,随后如瀑布般的雨水倾泻而下,其景象既壮观又令人心生恐惧。“你说得没错,我们这里确实遭遇了暴雨和洪水。因此,我想询问你们小镇是否也受到了洪水的侵袭?毕竟,你们的小镇地势较低,而我们这里相对较高,我担心你们会受到更大的灾害。”

“呵,说起这个,我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上,我们镇上的许多人也看到了那片乌云和瀑布般的雨水,都担心洪水会冲击过来。然而,奇怪的是,当洪水抵达两地交界处时,却突然停止了前进,就好像……就好像你们的镇子被一口巨大无比且透明的铁锅紧紧罩住了一样,里面的水无法流出。虽然我们无法看到这口铁锅,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否则,洪水肯定会冲到我们那里。”

“那么后来呢?你又看到了什么?”我追问道。

“后来,我看到你们这里四处升起了一股股白气,直冲云霄。这些白气并没有汇聚成云朵,而是四散开来,很快就消失了。再后来,就再也没有什么异常了。”

送走李三儿后,崔老爷不禁长叹一声:“唉,看来大师的话果然没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古人常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然而,那位和尚并未告诉崔老爷,那些从天而降的洪水其实是人们对崔老爷的怨气所化,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溺亡。

0 阅读:50

字在人心

简介:字行千里,万剑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