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地铁被偷拍,1秒追上硬刚!

小峰说时事 2024-05-13 13:35:26

“猝不及防”成为过去,如今偷拍无处不在。

5月12日,陕西西安。一男生发视频称,在地铁上被一女乘客偷拍,其还和朋友聊天讨论。视频中,男生下车后追上女乘客质问为何偷拍并要求删除,女乘客一开始否认拍摄,最终承认说“没拍上”。男生则告知她:下次拍要经过允许。

很快,在社交媒体上,该视频引发关注。男生的行为受到一些网友的点赞支持,评论区也出现不少自述类似经历的网友。不过,也有人觉得男生太“小题大做”,认为以后自己小心一点就行。

在公共场所如地铁上被偷拍、跟踪的新闻屡见不鲜,每一次发生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从最初的隐私权争议,到如今对拍摄权的争论,人们对于隐私的界定越来越明确。

“隐秘的角落”变成“高举的旗帜”

在没有监控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隐私的一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像头如同“双面胶”,无时无刻不在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隐私无处不在。

当个人隐私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如何界定权利边界?侵害他人权益又将面临怎样的处罚?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今年3月份,一条“女孩坐地铁时被7名男生架起腿拍照”的视频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认为这是侵犯别人的隐私,不应该被拍摄。还有人觉得这是娱乐活动,没什么问题。

很快,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3名违法人员张某、杨某、石某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被行政拘留处罚。

这起事件让我们看到,无论是偷拍还是围观偷拍,都是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甚至构成犯罪,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事实上,除了法律的约束之外,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自觉的道德约束。当我们面对偷拍行为时,都会本能地抵触。

不久前,一名女子在公交车上遭受男子偷拍的事情引发关注。发现偷拍者后,车上一位女生猛踢对方一脚,大喊:“你干嘛呢!”周围群众也纷纷劝阻。

“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是一种广泛共识。然而当这种权利受到威胁时,该如何出手制止。

前段时间,一女子下班后乘坐地铁回家,路过车厢时发现两个座位上一共坐着8个陌生男性。其中一名男子用手捂住了旁边女士的手机屏幕,正在偷看里面的照片。

发现这一情况后,这位女士下意识站了起来,走到那名男子跟前质问他在干什么。对方不但不认错,反而反问她:“怎么了?”

在众目睽睽之下,涉事男子毫无悔意的态度引发众怒。该女子的举动不仅得到了周围乘客的掌声,还获得网友们纷纷点赞。很多人为她的举动感到解气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身处暗处的恐惧”。

正如康震教授所说:“从技术角度来说,‘隐秘的角落’变成了‘高举的旗帜’ ——当大家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成为受害者的时候,就会有了更多关于隐私权的讨论。”

“与隐私权抗争的勇气”

一直以来,偷拍行为屡禁不止。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被公开曝光的偷拍案件约有5600起,而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有关“防偷拍神器”的笔记也有超过106万篇。

虽然法律对处理此类事件有明文规定,但是仍然无法阻止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发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自我保护。

今年年初,一则“女生遭地铁摸胸外放语音骚扰”的新闻引发关注。报道称,在上海地铁二号线上,一女性乘客遭到一名陌生男子的紧贴跟踪及咸猪手、偷拍等一系列猥亵行为。该女子在车辆到达丰庄站后,抓住男子的手将其暴打了一顿。

这件事让很多女性叫好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防狼神器”的重要性。在电商平台上,各类针对出门旅游、上班、约会等场景的防狼喷雾销量迅速增长。

事实上,除了随身携带防狼喷雾这样的“武器”,一些日常用品也可以用来防范危险情况的发生。譬如在打车时可以选择评分较高的司机;在晚上出门时尽量走亮灯或者没人的小路;在和不熟悉的人单独相处时,找一个理由离开或者寻求附近的商家或者警察的帮助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降低危险系数。

当然了,除了用各种方式保护自己外,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让自己远离危险。正如康震教授所说:“只有勇敢的人才有隐私权 ——因为他敢冒着风险去争取自己的隐私权  。”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