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人才济济,王树声为何能成大将?了解完三点,就明白了

翠彤评过去 2024-05-09 04:46:34

长征时,实力最强的是哪个方面军?

不是红一方面军,而是红四方面军。

1935年6月12日,当红一和红四会师时,红一方面军只有两万多人,而红四方面军却高达8万多人。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红四方面军绝对是人才济济。

1955年授衔时,红四方面军出了一个元帅,两个大将。元帅是徐向前,大将是王树声和徐海东。

问题是,徐海东带领的红二十五军,虽说是红四方面军序列的,但从1933年之后,基本上就是自己在行动,和红四方面军没有直接的关系了。

所以,严格来说,和红一会师的那个红四方面军,只出了王树声一个大将。

王树声到底有何突出的地方,为何能够被授予“大将”?

1、王树声提拔比较早,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王树声,1905年出生,是湖北麻城人。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影响他一生的人。

影响王树声的那个人,就是他堂兄。王树声的堂兄王幼安是位校长,这大哥很进步,早在192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受堂兄影响,王树声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与当地的农民运动。

1927年11月,湖北发生了著名的“黄麻起义”,21岁的王树声虽然不是主要领导,但绝对是骨干。

后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王树声逐渐成长,到1931年1月时,已经担任了鄂豫皖红4军第10师第30团团长。

因为作战勇猛,军事能力不俗,到1931年年底时,王树声已经是红四军第11师师长了。最强一次战绩,直接活捉敌师长赵冠英。

据后来的王树声回忆,自己打仗的诀窍,大部分来自于徐向前的言传身教,当时,徐向前给军官们常常开展军事学习,毕竟,徐向前是黄埔军校一期的毕业生,实践也好,理论也好,都有很深的造诣。

1932年年初,王树声担任了红25军第73师的师长。这个红二十五军就是后来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

1932年第四季度,红四方面军的主力转移川陕时,红二十五军的主力73师一起转移了,红二十五军75师留下了,就此,红二十五军短时间“消失”了,后来,经过几次整编,成了徐海东率领的那支精兵。

73师师长王树声,打仗没说的,对于“围点打援”等战术使用的炉火纯青,渐渐成长为徐向前的得力帮手。

1933年7月,王树声成为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31军军长。

这个职位一担任就是三年多。

要知道,当时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就像平级单位,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帅、红一军团的政委聂荣臻、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后来都被授予了元帅,所以,作为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生被授予“大将”,合情又合理。

整个土地革命时期,王树声的表现不错,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表现如何呢?

我们继续看。

2、王树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直身居高位

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主力组成了“西路军”,他们将西进当成了目标,除了打通河西走廊,扩大根据地外,更重要的是连通新疆,打通国际线。

可惜,西路军失败了,两万多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

作为西路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和徐向前一样,回到延安后,感觉很惭愧。

毛主席对其说道:“西路军的失败,你没有责任……”

就这一句话,让王树声感动无比。

之后,毛主席介绍王树声参加抗战大学第三期的培训班,后来,又转入马列学院第一期学习班。

培训军事干部,目的就是更好地带兵,在战场上做贡献。

1938年4月,王树声担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后来担任代司令员,在日军敌后开展抗日战争。两年之后,这个军区撤销了,成立了更符合形式的“太行军区”,王树声是副司令员,当时的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公。

从这一点来看,王树声的职位不低,是刘邓的得力助手。

抗战结束后的前一年,成立了河南军区,王树声担任了司令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

此时,毛主席等领导意识到,一场大规模的内战会拉开序幕,就此,王树声被派往大别山地区,他的部队和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组成了中原军区的武装力量,王树声担任中原军区的副司令员。

本来,这个中原军区是要扎根在大别山地区的,可是,1946年6月,蒋介石完全撕破了脸,率先向中原军区派出大量军队围剿,国共第二次大规模内战正式爆发。

因为实力悬殊,就此有了著名的“中原突围”。

一年多后,毛主席等人决定再次挺进大别山。于是,王树声率部和刘邓大军一起进入了大别山地区,并担任了刘邓麾下的鄂豫军区司令员,为中野在大别山打开局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大战役后的1949年5月,王树声并没有南下,而是担任了湖北军区的副司令员。两个月之后,又兼任了鄂豫皖边剿匪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这是要肃清辖区内的土匪和国民党余孽,这对领导者要求挺高,毕竟要指挥二野、三野、四野各一部分军力。

结果让人惊叹,王树声指挥能力出色,彻底歼灭了大别山国民党残匪,活捉了敌中将总司令汪宪以下1.5万余人。

因为表现突出,1950年的5月,王树声担任了湖北军区的司令员。

授衔前,王树声担任的是总军械部部长。

可以这样说,王树声并没有大的坎坷,戎马生涯顺风顺水,几乎长期身居高位,如此将领,被授予大将,也是实至名归。

问题是,红四方面军也不是没有和他条件相当的人才,为何偏偏是他被授予了大将?

3、如果红四方面军只有一个大将,那必定是王树声

如果红四方面军中授衔一个大将,一定会在以下这些人中产生。

一位是陈昌浩,他是红四方面军的政委。

可惜,他曾犯过小错误,而且在苏联一待就是十几年,基本错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如此,他被授衔基本无可能。

二是李先念,这位虽然不是红四方面军的高层,但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不俗,曾经是中原军区的司令员,一度是王树声的上级。

可是,他在授衔前已经到了地方工作,不参与授衔。

三是王树声,他是名副其实的打出来的将军,没犯过啥路线错误,授衔前还在军队体系中。

其他人,比如许世友、陈锡联、王建安等上将,其资历,实在无法和王树声相提并论。

(徐海东虽然在红四方面军序列中,但是,后来的红二十五军基本都是自由行动,基本是个独立单位,后来和陕北红军组成了红十五军团,徐海东担任军团长,归红一方面军领导。所以,徐海东授衔基本不算占红四方面军的名额)

可以这样说,红四方面军如果只有一个大将,那必须是王树声,也只能是王树声,其他人也扛不起红四方面军的大将这杆大旗。

新中国授衔时,总干部部其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一定能达到绝对的公平,但从战绩、派系、资历、职位等各指标经过对比后的授衔,基本上达到了相对的公平。

或许有将军抱怨过军衔有些许的不公平,但是,绝大部分没有啥抱怨,因为军衔高也好,低也好,比起为国早早牺牲的那些战友们,活着的已经够幸运了,多一颗星,少一颗星,又有什么平衡不了的呢?

0 阅读:4

翠彤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