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前清朝输得最惨败仗,八旗军几乎全军覆没,雍正怎样处理?

哈密瓜聊历史 2023-05-05 21:03:46

19世纪前清朝输得最惨败仗,八旗军几乎全军覆没,雍正怎样处理?

雍正皇帝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帝王,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开创了中国末年的康乾盛世。然而比起其父康熙,其子乾隆,这两个人的武力值,雍正皇帝却是相形见绌,不但相形见绌,而且还是19世纪初清朝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

这一次的战败,可以说是损失惨重,参与战争的八旗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京城里的八旗家族,家家户户,都在为自己的儿子送葬。这一战便是大清王朝与蒙古准噶尔汗国之间的和通博之战,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和通博之战为什么能够将大清王朝的军队尽数歼灭,以及大清王朝对于这一战所做的准备。

和东坡之战因准噶尔汗国力日盛而起

事实上,和通博之战是大清王朝在与蒙古准噶尔人的战争中最惨重的一场失败,而大清王朝与蒙古人准噶尔人之间的仇恨,更是跨越了康雍乾两个朝代。

准噶尔汗国,康熙时期卫拉特蒙古首领绰罗斯·噶尔丹所建立,卫拉特蒙古指的是蒙古的瓦剌部落,而噶尔丹则是蒙古大将军也贤的后代,也贤是明英宗朱祁镇被擒的那名蒙古大将军。

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尔丹击败了卫拉特蒙古联军首领和硕特部的鄂齐尔图汗,随后,噶尔丹以武力将卫拉特蒙古各部落联合起来,并将卫拉特蒙古联军强行并入了以准噶尔为主体的“准噶尔汗国”,并且与西藏五世活佛达赖合作,以藏传佛教的名义,封其“博硕克图”为“博硕克图”,至此,准噶尔汗国正式成立。

从那以后,噶尔丹开始了他的军事统治,并在天山南路收复了叶尔羌汗国,收复了费尔干纳盆地,收复了哈萨克部落。在这段时间里,噶尔丹和西藏的第五代达赖联手,噶尔丹和俄国联手,迅速占领了整个中亚,准噶尔汗国的实力迅速提升到了可以和大清分庭抗礼的地步。

噶尔丹称霸天下,康熙却是忙着平息内忧,当时康熙先是平定了三大藩镇,随后台湾也被康熙夺回,随后又被沙俄攻破了东北雅克萨,此时康熙已经是连年战事,国破家亡,百姓贫瘠。

噶尔丹生怕大清王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崛起,为此他屡次招惹康熙,可惜康熙无暇顾及西北的局势,最后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噶尔丹崛起。最终,噶尔丹的准噶尔汗国统治了整个新疆,外蒙,还有中亚,领土面积接近七百万平方公里,成为了大清王朝最大的威胁。

准噶尔汗国力强盛,又与沙俄相勾结,自然令康熙十分忌惮。沙俄自从东北被清兵打败以后,就一直试图帮助准噶尔汗国为沙俄打开一条通往清兵的道路。

与此同时,噶尔丹得到沙俄的扶持,野心勃勃,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以蒙古喀尔喀部落为幌子,带着大军顺着大兴安岭一路向下,噶尔丹占领了喀尔喀部落,其目的不言而喻,接下来必然是和清王朝的战争。

所以精明的康熙自然不能让噶尔丹占领喀尔喀,所以康熙便派了藩镇阿喇尼统领八旗大军前来拦截,原本康熙认为只要派出一位大将军就可以将噶尔丹赶走,然而他却低估了准噶尔汗国的强大,藩镇阿喇尼在噶尔丹手下节节败退,此时康熙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尽快解决掉准噶尔汗国,将来必然会对大清造成威胁。

于是康熙便亲自率领八旗大军出征,这也算是康熙的一项壮举,之后康熙又三次亲自出征噶尔丹,终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噶尔丹在康熙的重压下自杀身亡,噶尔丹虽死,但他所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却并未被康熙所覆灭,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外甥策妄阿拉布坦。

其实康熙能够战胜噶尔丹,也有阿拉布坦策妄的功劳,他是噶尔丹的兄长僧格珲台吉的儿子,僧格珲台吉原本是噶尔丹的兄长,也就是准噶尔部落的族长,只是因为僧格珲台吉在部落内部争斗中战死,所以阿拉布坦策妄、索诺木都还小,所以噶尔丹就成了族长。

噶尔丹建国后,对自己的两个外甥产生了极大的怀疑,生怕这两个外甥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最后噶尔丹将索诺木阿拉布坦杀死,逼得阿拉布坦不得不与噶尔丹断绝关系,投靠了康熙。

之后,策妄·趁着噶尔丹和康熙交战的时候,将其斩杀,因为策妄·的暗算,噶尔丹这才被康熙击败。噶尔丹战败,策妄阿拉布坦得到康熙的默认,顺理成章的接过噶尔丹的大权,成为准噶尔汗国的实际统治者。

在阿拉布坦臣服于康熙之后,准噶尔汗国和清廷之间曾经有过长期的交情,不过策妄阿拉布坦的野心却丝毫不逊色于噶尔丹,他只不过是利用康熙来铲除噶尔丹而已,同时也是想要将准噶尔汗国带入中原,取而代之罢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平静期后,准噶尔汗国力基本恢复,策妄阿拉布坦再次向清王朝发起挑战,并在边界上持续制造摩擦。康熙57年(一七一八年)春天,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袭击西藏拉萨,击毙了由清廷支持的和硕特部落的拉藏汗,并逮捕了六世达赖,使其陷入了苦战。

康熙知道策妄阿拉布坦造反的消息后,勃然大怒,派了十四子胤禛率领抚远大将军,前去平定。直到康熙陛下驾崩,胤禵才将策妄阿拉布坦镇压,策妄阿拉布坦不得不退守伊犁,胤禵就是要将矛头对准伊犁,将准噶尔汗国一网打尽。

但是康熙死后,却给了策妄阿拉布坦一个可乘之机,胤禛一直和雍正争夺皇位,雍正对胤禛很是忌惮,于是雍正便以康熙的葬礼为借口,将胤禛从战场上调了回来,借着这个机会,他与青海的蒙古酋长罗卜藏丹津达成了停战协议。

雍正登基后,内忧外患,再加上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逼得他不得不向策妄阿拉布坦妥协。雍正皇帝将胤禛召回后,又命他的姐夫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统领西北军队,前往青海,镇压叛乱。

罗卜藏丹津的反叛,在年羹尧的镇压下,罗卜藏丹津落荒而逃,逃到准噶尔汗国内,寻求策妄阿拉布坦的庇护。因为准噶尔汗国在胤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而且青海蒙古的叛乱已经平息,所以策妄阿拉布坦暂时不敢招惹满清,所以准噶尔汗国和满清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着一种比较融洽的状态。

雍正五年,策妄阿拉布坦驾崩,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承了皇位,噶尔丹策零在整顿军队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向清廷进发。在1729年的时候,他终于忍耐不住,决定将准噶尔汗国一网打尽,于是他派出了八旗军队,去攻打准噶尔,理由是准噶尔汗国拒绝与清王朝和谈,拒绝接纳罗卜藏丹津。

而这场战争,就是因为雍正对准噶尔的征服,而引起的,可以说,自从噶尔丹建立以来,准噶尔就是清朝最大的威胁,所以雍正想要先下手为强,将准噶尔汗国一网打尽。

雍正皇帝与准噶尔开战,但是八旗大军却被打得溃不成军

事实上,当初在雍正和诸位王公重臣讨论攻打准噶尔汗国之事时,许多大臣都表示了异议,例如乾隆的恩师朱轼,左都御史沈近思,鳌拜“孙子”都统达福,这些人都表示了异议,唯独大学士张廷玉,也是他的亲信,也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雍正不顾各方反对,执意要征伐准噶尔,便派黑龙江大将军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达福为副统领,两人各领三万蒙古大军,由北路向准噶尔进发,另派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四川大将军张广泗为副统领,两人各领三万军出西路,向准噶尔进发。

噶尔丹策零在清军两面夹击下,未能及时收拢军队,便想出了拖延时间的办法,他假意向雍正求和,并表示愿意将罗卜藏的丹津拱手相让。为此,雍正命傅尔丹、岳钟琪等人延后出征,并召他们回京城,商讨时局,制定下一步对策。

噶尔丹策零乘着傅尔丹、岳钟琪两人回京之际,率领大军突袭岳钟琪在西路上的马厂大营,令西路上的清军粮草粮草大损。当雍正知道噶尔丹策零军袭击马厂大营时,勃然大怒,下令傅尔丹、岳钟琪等人以最快速度包围噶尔丹策零军。

所以,傅尔丹在一七三一年,将自己的军队调到了科布多(现在的外蒙科布多省),这里是蒙古的战略要地,傅尔丹下令让自己的军队在这里修筑要塞,与噶尔丹的策零打一场硬仗。

噶尔丹策零很清楚准噶尔人的弱点,他们并不擅长阵地战,他们擅长的是野外作战,而不是攻坚作战,因此准噶尔人在科布多和傅尔丹打起来,他们必败无疑。所以噶尔丹策零才会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让傅尔丹先动手。

一开始,噶尔丹策零派人假意投降傅尔丹,骗得傅尔丹误以为准噶尔人在等着他的大军来攻打清军大营,所以傅尔丹想要在噶尔丹和策零的大军集合之前,先攻打准噶尔人的大军。

于是噶尔丹策零不断的派人去找傅尔丹的麻烦,将错误的情报传给了傅尔丹,让傅尔丹误以为噶尔丹已经带着两千多人驻守在了博克托岭,没过多久,傅尔丹就带着自己的军队来到了博克托岭,准备将噶尔丹的军队一网打尽,将他团团围住。

最终,噶尔丹策零率领的大军与清军遭遇,一击即溃,然后刻意将清军引入博克托岭,噶尔丹策零率领的两万准噶尔铁骑,将清军团团围住,最后被准噶尔铁骑围困。

傅尔丹一看有伏击,立刻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同时傅尔丹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命令清军向博克托岭附近的一片绿洲和通泊集结,傅尔丹原本是想在那里休整一下,然后调集兵力,然后撤退到科布多,与噶尔丹策零打一场持久战。

噶尔丹策零自然不可能让傅尔丹得逞,一路穷追不舍,终于,傅尔丹抵达和通泊之后,还没有来得及收拢兵力,便遭到了噶尔丹策零的准噶尔铁骑的袭击,猝不及防之下,清军被准噶尔铁骑杀得七零八落,傅尔丹在副帅达福的保护下,侥幸逃脱,而达福也因为保护傅尔丹而阵亡。

这一战被称为和通博之战,傅尔丹率领的八旗大军被策零击溃,傅尔丹麾下的八旗大军被擒,四名将领自杀,一名副将,七名亲王,全部战死,傅尔丹麾下的三万大军,有五千人留守科布多,只有两千人逃出了准噶尔,可以说,这一战,清军近乎全军覆没,这也是清军与准噶尔汗国交手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战。

因为傅尔丹统领的是满洲蒙古八旗军队,所以许多八旗家族的子弟都曾上过战场,而且大部分都是在与通博一役中阵亡的,这就造成了当时京城里的丧葬生意一下子变得红火无比,棺材铺,寿衣铺之类的生意都是供不应求,人满为患,甚至还出现过八旗家族为了争夺棺材而故意抬高价钱的事件。

通博之战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岳钟琪在西路也是孤立无援,岳钟琪虽然比起傅尔丹要镇定的多,可是岳钟琪却是带着大军进入了准噶尔汗国的地盘,他曾经夺回了乌鲁木齐,可是因为西路的粮草被毁,西路的粮草供应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且通博之战的消息也让清军士气低落。

噶尔丹策零便借此机会对岳钟琪展开了反攻,最后准噶尔汗国将岳钟琪所统领的西线清军打得落花流水,哈密之战大败而归。西北两个方向的失败,让胤禵在兵力上的优势荡然无存,大清在与准噶尔汗国的战斗中,完全处于下风。

傅尔丹、岳钟琪被革职,送到兵部受审,兵部提出要处死两人,但是因为他们的功劳,雍正下令处死两人,将他们囚禁了起来。不过,这次的军中大换血,却是让雍正头疼不已,自从年羹尧被杀后,他麾下唯一的得力将领就是岳钟琪和傅尔丹,原本他还对这两个人抱有很大的希望,谁知道这两个人竟然会输得这么惨。雍正皇帝对准噶尔汗国极为关注,认为准噶尔汗国“如果不尽快消灭,将是蒙古的一大祸患,也是中国的一大祸患。”

继任者

就在他忧心忡忡的时候,前方传来了胜利的消息,康熙的丈夫,也就是他的大舅哥,也是他的小舅子,在额尔德尼昭战役中击败了噶尔丹策零,杀死了准噶尔铁骑一万多人,这场战役的胜负,就在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的额尔德尼昭战役中,雍正皇帝的大舅子,也是最大的功臣。

噶尔丹策零战败之后,不得不向雍正陛下求和,清朝虽然击败了准噶尔汗国,但是雍正陛下也知道,这是一场惨烈的胜利,而且清朝也是元气大伤,所以才答应了噶尔丹的求和,如此一来,准噶尔汗国与清朝之间的关系又恢复了正常。

从那以后,清王朝就再也没有对准噶尔汗国发动过战争,而清王朝之所以无法统一准噶尔汗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清王朝的寿元。

雍正死后十年,即1745年,准噶尔汗国爆发了一场瘟疫,导致噶尔丹策零身死,而准噶尔汗国也因此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

乾隆陛下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便决定出兵攻打准噶尔,但是因为和通博之战对于满清的权贵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所以乾隆陛下想要攻打准噶尔的时候,所有的权贵们都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们都认为康熙和雍正陛下的英明神武都拿准噶尔汗国没有办法,所以他们都劝乾隆陛下不要违背老天的旨意,否则就会被准噶尔汗国覆灭。

整个朝堂上,唯一支持出兵的就是乾隆陛下的姐夫,大学士傅恒,乾隆陛下当然不会认为这是天意,所以乾隆陛下才会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任命傅恒为统帅,带领清军讨伐准噶尔汗国。

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年),傅恒最终攻破了准噶尔汗国的首都伊犁,活捉了最后一任大汗达瓦齐,之后乾隆又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将新疆完全稳定下来,并任命伊犁大将军对新疆进行治理,于是,让康熙、雍正两朝分庭抗礼的准噶尔汗国,就这样被乾隆大帝一网打尽,这也是乾隆大帝十全十美的一件大事。

从表面上看,这场战争是傅尔丹的轻敌所致,但是不管是张廷玉,还是他,都低估了八旗军队的实力,也低估了准噶尔军队的实力。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对付准噶尔汗国,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守代攻,而不是以攻代守,因为想要消灭准噶尔汗国,需要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而且补给也不够充足,万一准噶尔汗国的军队奋起反抗,那就是岳钟琪在哈密一战中落败的原因,所以,以守代守,消磨准噶尔汗国,是满清的最好办法,不过,雍正皇帝一心想要平定西北,建立自己的军队,所以,他必须要与准噶尔汗国开战。

雍正的武力值的确比不上他的父亲康熙,也比不上他的儿子乾隆,但是他的长处却是治理国家,因为他太过急于求成,所以才会在鸦片战争之前,打了一场大清王朝最大的一场败仗。

0 阅读:0

哈密瓜聊历史

简介:带你领略精英人物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