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的“骗局”,幕后黑手居然是井柏然?

翠丫看电影 2024-05-10 22:16:39

由优酷出品,伴山文化联合出品,申奥执导,井柏然、周依然领衔主演,王砚辉、黄觉特别主演,张艺凡、彭杨、陈雨贤、何廖侣匀主演的信息差犯罪剧《新生》于5月6日12:00在优酷全网独播。

这也是Netflix合作的首部中国大陆悬疑剧,5月7日起在NETFLIX海外上线。

该剧是申奥从电影导演转型执导剧集后的首个作品,也是申奥继编剧执导《孤注一掷》后,再度关注“反诈骗”这一社会话题。

不同于以往的反诈骗题材,《新生》不仅生动刻画了“骗人者”的多面性,还试图去呈现“受害者”的人性弱点,以此呼唤观众直面自我。

剧集以男主费可(井柏然饰)之死开场,以费可追思会为由,五位“骗局受害者”——何珊(周依然饰)、陈树发(王砚辉饰)、程浩(黄觉饰)、张萱(张艺凡饰)、苏倩(彭杨饰)齐聚孤岛。

他们被关在一间没信号的密室里,开启了一局通过信息互通来拼凑、还原男主真面目的剧本杀。

第一位受害者:陈树发。

费可在活动上乔装海归,谈吐得体,斯文贴心,瞬间俘获了陈树发女儿的心,交往半年女生就想结婚了。

这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只是想以女儿为支点,撬动陈树发这座钱山。

陈树发也不是吃干饭的,当然不同意女儿嫁给一个还在创业的毛头小子。不过见面后,发现费可还算老实,再加上他(编造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最关键,费可的爹所在的土矿部正是自己矿地的对口管理机构,指哪打哪。

于是就同意了,这期间他不是没怀疑过费可的身份,很谨慎地调查过,饭桌上也旁敲侧击了。

奈何费可的局确实天衣无缝。他用着从别的骗局那得到的,摸得着的资源,堵住了陈树发半信半疑的心。给陈树发看全英文的计划书,带他参观成熟的公司,租一个专业演员做妈妈。最后顺利从陈树发这里骗走四千五百万,同时害得他的女儿自杀。

看起来这骗局太顺利了是不是?一个久经商场的老炮儿居然会被一个毛头小子骗得团团转。无他,因为他抓住了商人的命脉,看起来无关紧要,实操起来,却能一击毙命。打动女儿靠情感,而撬动陈树发靠心理战。

第二位受害者——程浩。

他陷进了费可的情感旋涡,被骗了两千万。

费可编造的出国经历,是程浩的经历;费可的金融知识,是程浩手把手教的;费可招待老丈人和其他情人滚床单的房子,也是程浩的。

第三个受害者——苏倩。

也正是因为接近她,才让费可有机会给陈树发看了计划书和公司。

同样也是因为情感诈骗,她损失千万。

第四个受害者——张萱。

被费可情感控制pua,后来下药送人,用来置换资源了。

有观众认为拼图式的片头制作充满了高级感,每个人物都是由拼图一片片拼起来的,隐喻意味十足,也呼应了剧情的内容。

所有人在彼此对费可的描述与回忆里,拼凑出费可身份的真相。

除了制作上的小细节,男主费可的名字与faker谐音,也有不少人解读这已经暗示了男主“伪装者”的身份。

以恶人为主线的题材在国产剧中较为新颖,十分吸睛。

剧情的开头节奏不拖沓,直入主题,迅速进入了男主费可被绑架身亡,以追悼会聚集了所有人物的情节中。

五人被汇聚在密室中,氛围诡异又紧张,在五人各自的阐述中,展开了费可的五重身份。

费可很好地把握了不同人物的欲望与需求,展开了大秀操作的五连骗。

甚至有网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费可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称他应该是NPD自恋型人格。

认为只有自己拥有某些特质才能够得到这个社会善良的回馈。

他骗取了每个人的信任,然后再还给每个人一个教训,看似是对人们的报复,实则是对社会阶层的报复。

他希望用恨意激发认识的人再对他产生一点爱意,他是撒谎的高手,也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

最后的一切都是在宣告他的智慧,他的能力和他“完美的一切”。

作为一部信息差犯罪剧,《新生》它还是国内比较少见的暴风雪山庄模式。

暴风雪山庄这种模式,虽然在推理小说界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在国产影视的领域里,实在太少了,不仅数量少,口碑好的更少。

它要求一个封闭的空间,人人自危的氛围,死亡一桩接一桩地发生,神秘的气氛一直维持到最后一刻,要把它写好确实太难了。

目前能想到的印象最深的一部,还是十五年前的电影《风声》。

再之后还有一部《扬名立万》,同样有自己的特色。

至于国产剧这一块,几乎想不到可以做对比的片子。

这部《新生》,它跟传统的暴风雪山庄比还有些不同,没有一桩一桩的杀人案,只是把开篇的葬礼作为钩子,将观众带入那个封闭诡谲的情境。

当然,仅从它目前更新的前三集来看,悬念、神秘、犯罪这些基本的情绪点还是到位的,节奏也能够抓住我,还是值得我们去看一看。

虽然费可刚开始表现得的确像是个骗子。

但导演申奥这次挥刀指向的,不只是费可。

还有他骗局背后,现代社会里,那些形形色色,让人忍不住跳进陷阱的欲望本身。

根据目前的播出的信息,完全可以猜到: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在欲望的裹挟下展露出人性的丑恶与可悲。

某种程度上说,费可只不过是一面镜子,照射出了这个社会更真实的一面。

大部分人都在由着自己的欲望快速膨胀,并以此为乐。

只要有更多的利益,践踏法律,道德,良知等美好价值,毫无顾忌。

更可怕的是,更多的人以灰度为名,放任自流。

不讨好观众,而是强迫观众去直视主角们的阴暗面和矛盾点。

通过“骗”这个复杂阴暗的命题去窥探人心的幽微,剖析善恶之间流动的灰色。

这种黑色的创作风格,在剧集《新生》里得到了延续,这也让它成为国剧创作中的少数。

甜宠古偶当道的当下,国产剧大多忙着恋爱,打造成人乌托邦童话。

悬疑题材也往往正邪分明,追求着刺激和爽。

国产剧需要的严肃的创作,而非仅仅是悬挂在热搜上的泡沫。

《新生》对复杂人性的严肃化呈现,某种程度上补全了这一缺失。

它让我们看到——灰色,或许是人性最本质的东西。

但不能因为人性有这个本质,就放弃那些本该审慎的私心与恶意。

虽说这剧主打的是反情感诈骗,但很明显,前文谈到的内容很少。仿佛所有受害者都是忽然被戴上了一顶“情感诈骗”的帽子,然后钱就长腿出逃了。就像看无脑商战剧时会怀疑,难道所有配角都是降智的吗?

但是情感这个东西,并不客观,所以不能以个人经验去主观判断。纪录片《和陌生人说话》中,曾经采访过有如此遭遇的女生。她独立,警惕,也深谙网络的危险,在网上交流时,她会刻意地“端着”。她跟我们中的大多数一样,都对网络上的情感诈骗不屑一顾,自信不会掉进陷阱。

但是,人不是上了机油,充了电就能自动运行的机器,人会觉得疲惫、孤独 ,需要情感的填充。不扯远的,如果对方能每天给自己的情绪兜底呢?恐怕绝大多数父母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当对方展示出的软弱,能与自身达到共鸣时,戒备自然消散。

当对方不带任何目的出现,我们真的能一眼辨真伪吗?从受害者角度,这是正常的恋爱流程,毕竟周围通过网恋结婚生子的也不在少数。

逐渐,你便能摸索出一条比较鲜明的脉络。受害者都觉得自己有足够的防范心理,对方一开始也只是以普通人的身份陪伴在自己身边。态度诚恳,给予自己足够的情感需求共同构造以后的生活。看似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恋爱流程而已。

可亲密关系到一定地步,就成为了物质收网的节点。

《新生》就是想透过一层层悬疑的外表展现欲望中的人性,费可拿捏了每个人的欲望与贪婪,才能够轻易骗走人心和钱财。

面对这一相似的题材,不免想起《孤注一掷》中那句经典的台词。

“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

境外诈骗的破局,在于心中的道道防线,而人性深处的欲念,却难有破局之道。

《新生》勾勒的,正是复杂社会生态下芸芸众生的欲望与混沌中的善恶。

剧情后面,估计会揭露费可行为的深层原因,那,也将是最终的真相。

0 阅读:35

翠丫看电影

简介:一种“真情实感”倾诉,更是一种“点到为止”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