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先看到回忆文章憋屈,上门“问罪”,杨得志翻开文章非常恼火

五彩的记忆 2024-03-19 20:02:13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不忘历史,永记先辈!

大渡河勇士到底是十七还是十八?历来众说纷纭。当时很多人都说是十七勇士,为此作为指挥员的孙继先没有被列入其中。对此,他并不在意。

然而,杨得志在文章中所说让孙继先非常憋屈。孙继先上门兴师问罪,杨得志翻开文章后没想到也非常恼火,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红军经过彝族地区后,开始准备强渡大渡河。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术更加灵活,大胆穿插迂回,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将几十万的敌军全部抛在了长江以南。

红军渡过金沙江之后,中央派出三军团围攻会理城,给敌人错觉他们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敌军主力也被吸引到了这里。

同年,党中央研究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问题之后,立即向大渡河挺进。为了争取主动,他们向周围的敌军展开了政治攻势,很快,红军顺利抵达泸沽镇。

从泸沽镇到大渡河有两条路线,第一条通往成都西昌的,另一条是到安顺场,这是一条险道,道路上的彝族都有自己的自卫武装,我们想要通过很是艰难。

敌人判定红军很可能走第一条路,于是他们将兵力布防在第一条路上。于是,我军也顺势,一边派一小支部队走宁雅大道,一边让主力走安顺场。那么,红军是怎么走出复杂的彝族地区的呢?

原来,红军运用了党的民族政策,刘伯承和小叶丹结盟,使得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地区。

在长征中,红一师一团是强渡大渡河的先遣队,他们作为长征中的开路先锋,担负了重任。

在强渡大渡河中,红一团首先开路,他们首先越过敌军的哨所,到达安顺场旁边的马鞍山,在红军总部的命令下,连夜袭击安顺场渡口,夺船渡河。

当时的杨得志是红一军团的团长,他经过分析之后,决定作出部署,分别让三个营完成这个任务。第一营袭击安顺场,夺船强渡,第二营吸引对岸守敌主力,第三营保卫指挥机关,担任后卫。

第一营战士们不顾长途行军劳累、道路泥泞,趁着夜色,在敌人不经意间突袭,不到半个小时之后将其击溃。

红军第一营袭取安顺场渡口,从敌人手中缴获了一艘船。

且不说渡口河的宽度有300米,水深20米,流速快,暗礁密布,河底也有很多乱石。

当地人过河,也要十几名船工一起才能渡过,而在对岸,也都是悬崖峭壁,非常危险。重要的是,敌人还在上面的四个碉堡防守。

面对前路的种种困难,刘伯承要求在第二天强渡。他们首先找来十几名船工,准备就绪。

1935年5月25日,在杨得志的指挥下,先遣队在我军的火力掩护下进入河岸阵地。第一营的17名战士组成奋勇队开始渡河。

在敌人雨点般地指挥下,杨得志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渡河战斗,敌人也被我军的火力压制得死伤无数。

正当敌人想要消灭奋勇队时,神射手李德才操着重机枪开始向我军反击。最终,奋勇队立即登上了岸,击溃了敌人。先遣队的后续部队也迅速到来,控制住了渡口。

这次,奋勇队的队员无一人牺牲,当时,强渡大渡河将其定名为17名英雄。当然也有十八勇士之说,不过大多数还是十七勇士。

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作为指挥者,并没有被包含其内。不过,孙继先也并不在意。

后来,当杨得志在写强渡大渡河时,违背历史时,却激怒了孙继先。他来到杨得志的家中“兴师问罪”。

孙继先上门兴师问罪

杨得志曾写了一篇文章《大渡河畔英雄多》。在当时那个年代里,他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来还被编进了全国初中语文课本。

1965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编写一部总结解放军战斗历程的回忆性丛书。

刘伯承一定要军事学院的高级将领也都写一写。还特别要求杨得志和孙继先带头多写文章,每个人都要完成一篇强渡大渡河的回忆文章。

孙继先自知文化水平低,也表示:“有杨得志同志写就行了,我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最终,在刘伯承的强烈要求下,杨得志和孙继先从不同的角度完成了一篇关于强渡大渡河的回忆性文章。写好之后,刘伯承为他们审阅、修改。

在《星火燎原》丛书中的第三卷的首篇文章《回顾长征》是刘伯承写的。他在写到强渡大渡河的经历时候,明确表示是十八勇士。

然而,在60年代初的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关于强渡大渡河的宣传有些混乱,到底是十七勇士还是十八勇士。

孙继先作为指挥员,不可能是勇士。对此,孙继先也没有说话,他后来表示,自己能说自己是勇士吗?

最终,他们以一位没有亲临大渡河现场的红军干部的日记作为证据,确认强渡大渡河的是十七勇士。最终,在可以见到的党史和军史中,一律采用十七勇士渡河的说法。

1979年,《星火燎原》丛书再版。在1980年新出版的丛书中,引用了杨得志的文章,书中描写的却也是十七勇士。

其实,原文中,杨得志说十八勇士分为两次渡河,就变成十七勇士一次渡河。后来在刘伯承的文章中也改成了十七勇士。

孙继先对于自己是不是勇士这一问题,始终保持着沉默。

孩子们问父亲为什么不是勇士,他只是说道,这个没必要去争,无数先烈牺牲,现在去争什么勇士,就太没有意思了。

而在孙继先在看到新出版的《星火燎原》关于大渡河的战斗叙述后,很是憋屈。自己可以不当勇士,但文中对战斗过程要符合史实。

杨得志看了看新出版的自己的文章,也觉得很奇怪很恼火。他说道,这篇文章他没有审查,是别人修改的,战斗过程也不正确。

最后他安慰孙继先:“鉴于新版书已经出版发行,已经无法挽回,我一定在今后的回忆录中把它重新纠正过来。”

1985年,在杨得志的长篇回忆录中,澄清了大渡河战斗的史实。并表明,孙继先是勇士,强渡大渡河是十八勇士,包括孙继先。

1990年4月13日,孙继先在济南逝世。治丧期间,他的小儿子去看望住院的杨得志。

杨得志告诉他,你爸爸应该算勇士。而后他又回忆起来和孙继先一起战斗、工作的往事,从二万五千里长征,讲到南京军事学院,又讲到在济南军区。

杨得志不能参加孙继先的遗体告别仪式,只好派儿子前往济南,送别老战友。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3

五彩的记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