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能有多难?毕业生用梗图嘲讽,原来老师才是“大冤种”

不要宣萱闹闹 2023-12-03 17:32:32

写论文能有多难?毕业生用梗图嘲讽,原来老师才是“大冤种”

大学生最不愿面对的或许就是期末考试和毕业论文这两大难题。前者是阶段性的小挑战,而后者则承载着整个大学时光的结局,是大起大落的一切。

对于毕业生来说,一篇毕业论文能够将憧憬新生活的喜悦直接冲淡不少。为了诙谐表达这份痛苦,有同学制作了梗图,生动地展现了写论文时的心境,颇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写一篇论文究竟有多难?毕业生们通过梗图吐槽,揭示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大冤种”作用。

在“天临元年”,毕业生的痛苦开始升级。虽然在此之前,毕业论文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相较现在,难度标准还算相对低。特别是在查重方面,如今的毕业生感到愈发困扰。因此,每当毕业生因论文而焦头烂额时,难免会发出一些对老师的抱怨。但毕竟,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的一种考核,难一些也在情理之中。毕业生打铁还需自身硬。

准备工作应该是从购买一堆零食开始,然而往往这些零食饮料被拿下,而论文却依然无法推进。零食虽然吃得津津有味,夜晚也是白熬,与其他同学因为写论文而日渐消瘦相比,自己却因写论文而逐渐丰腴。这一幕恐怕许多同学都曾有过相似的经历。

原来指导老师也是“大冤种”

本以为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却没想到,真正背负着繁重压力的是指导老师。看到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在令人捧腹。

显而易见,指导老师似乎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或许内心在呼唤:放过学生,也放过自己吧。师生缘分或许在指导论文之前就该了结。

理想与现实的生动对比

许多同学在正式动笔写论文之前,内心都充满了对理想状态的美好幻想。他们设定了周详的计划,信心满满地预计一步一步来就能轻松完成。然而,真正开始动手写时,理想可能就只剩下理想了。

这一情境犹如小学生在寒暑假写作业时的典型模式。假期前制定的计划明明很完美,每天要写多少,何时完成,但一到假期,计划早已被遗忘。这一现象似乎是一条在大学生活中逃不过的定律。

消息密集如同老师的无奈和学生的惊慌

打开手机,看到老师密密麻麻的消息,不禁感受到学生的紧张和不安。点开消息似乎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真的无法预知在这长篇消息背后,老师心头积蓄了多少怨气。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师能发这么多消息,或许也代表学生的论文还有挽救的余地。只要还有机会,就不必惧怕。毕竟,谁的论文不需要修改呢?放宽心,看似不太妙的开端也许恰恰是最理想的起点。

在论文中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清楚的事情

看到这个梗图真的是非常贴切,很多同学的论文里都很难找到一句话能够简洁而明确地表达某个观点。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重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达到规定的字数。

尽管我的论文对学术界并没有太大影响,但字数却是我最后的底线。有时候真的不能怪别人说话太刻薄,其实他们已经在尽可能地保持作为一名导师应有的涵养了。

导师的要求严格,也是对学生的负责。毕业生们需要冷静对待,认真面对毕业论文。我国高校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严进宽出”,进入学校难,但毕业相对容易。这种感觉让一些大学生误以为大学时光可以不努力度过。

因此,无论有无“天临元年”的说法,我们都应该对待毕业论文持认真态度。导师的严格实际上是对学生的负责。大家不应该认为导师是在刁难自己,毕业后,很难再遇到一个费尽心力、真心希望自己进步的人。

对于毕业生而言,如果不想让毕业论文成为难以逾越的绊脚石,平时就需要认真对待每门专业课。及早思考论文内容,不要等到最后一刻。笨鸟先飞,如果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及早准备,端正心态。有能力的同学要认真完成,感到能力有限的同学应该听从导师的建议。只要态度端正,相信论文不会成为毕业路上的拦路虎。

话题讨论:关于写论文你和导师有过哪些有趣的对话吗?欢迎留言评论。

0 阅读:77

不要宣萱闹闹

简介:坚持原创,保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