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的宫斗:药固然能祛病,但永远无法消除人性内深藏的贪欲

岳小飞 2024-01-27 17:07:19

90年代,一场刺骨的寒冬,北风呼啸,卷起雪花,雪花在空中舞动,轻轻拂过一座木屋,发出沙沙的声响。

木屋内,一位颤巍巍的老者手持刻刀,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药物分割成八份。

床边,一位中年人端着碗,目瞪口呆地注视着老人的举动。他好心地提醒:“这样吃药,可能没什么效果。”

老人的回答平静而令人心酸:“药价又涨了,能多活一天就是多一天。”

这一幕发生在2021年网络热播的短片《我是人民》中,片中的中年人正是鲁南制药创始人赵志全。

《我是人民》是一部弘扬沂蒙精神的主旋律片,通过讲述时代楷模赵志全、当代愚公刘嘉坤、红嫂精神传承人于爱梅、孤贫儿童志愿服务团等典型人物的事迹,引发了海外社交媒体广泛讨论,播放量超过千万。

主角赵志全的故事令人动容:出身贫寒,他用了27年的时间,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药厂发展成净资产超过60亿的鲁南制药。

即便身患癌症,他依然坚持工作,临终时还嘱咐厂里再涨一次工资。

他自己住着一套只有四十平米的旧房,却为员工建设了四千多套福利住房,让每个员工都能安居乐业。

在鲁南制药的员工眼中,他就像是一个慈父,员工所需,他尽心尽力地满足。

2014年,赵志全离世,数万名员工自发前来送别,场面感人至深。

因其生前贡献,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他为“齐鲁时代楷模”。

然而,与此同时,远在南太平洋的东加勒比最高法院审理着一场旷日持久的股权争夺案。

这场判决将决定鲁南制药至关重要的25.7%股权的归属。

赵志全去世后,他的家族却因他当初为享受税收优惠而耍心眼,差点让自家企业的心血落入他人手中。

2021年7月22日,赵志全的独生女赵龙通过微博宣布,成功打赢了父亲临终时“托孤”律师侵吞家族财产的官司。

这场家族信托官司,原告是势单力薄的赵志全的独女,被告是占据有利地位的职业律师,整个官司历时四年多,故事离奇、股权结构复杂,如今更成为人大商学院的经典教学案例。

这一判决不仅揭示了鲁南制药内部的“宫斗”剧情,还揭示了中国民营企业通过BVI公司(离岸公司)以家族信托模式持有公司股权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

赵志全在世时无法预料到,自己家族将卷入一场惊心动魄的股权争夺战,而这一切都是他曾经最信任的人在背后“捅刀”。

1987年,企业承包经营风刮遍全国。31岁的赵志全在全厂职工的一致推举下,承包了郯南制药厂(鲁南制药前身)。

赵志全是山东费县人,从山东化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郯南制药厂任技术员,一路从设备动力科科长、技术科科长成长起来。

对于赵志全,认识他的人评价是“厚道又有能力”。

在就任仪式上,赵志全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好好做药,一起过上好日子。”

他甚至夸下海口:4年内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利润120万元。

全厂235名职工热烈鼓掌,但心中却有着疑虑。

当时的郯南制药厂,账面净资产仅有19万元,库存原料只能维持3天,几乎没有利润。

尽管大家都渴望过上好日子,但企业岌岌可危的状况让人难以置信新厂长的承诺。

赵志全上任后,通过人事改革、劳动改革和分配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重新梳理。

他不仅调动了工人们的积极性,也让大家看到了他的决心。

在承包的第一年,凭借新研发的“银黄口服液”,药厂立即扭亏为盈。

随后的两年里,“银黄口服液”和另一款新药“心通口服液”成为药厂的王牌产品,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利润超过120万元。

赵志全在上任时的承诺,提前一年就实现了。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鲁南制药生产的这些感冒轻症用药在面对价格更低的同类产品时失去了竞争力。

与此同时,由于前期投入过大,药厂陷入了销量停滞、货款难收的境地。

赵志全为此感到头疼,想贷款但银行觉得情况不妙,不肯放款;打电话找熟人帮忙解决资金问题,却被人挂断电话。

1996年冬天,赵志全召集全厂干部开会,共同商讨未来的出路。

销售科建议开发市场上更为急需的进口重症替代药,而技术科却表示苦恼,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

有人提出:“要么裁员,裁掉一半,还能维持半年。”

赵志全生气地回应提议者:“裁哪一半?是裁你吗?”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棘手的问题需要有创意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缺乏资金,任何计划都难以实施。

赵志全叹了口气说:“裁员了,让人怎么生活呢?”

起初,赵志全面对无数的困境,没有退缩,反而以厚颜无耻之行,亲自上门求助。他的一路艰辛,风雪交加,冰天雪地,几乎冻死在雪原。然而,命运之手让他在寒风中发现了一座木屋,一位慈祥的老人成为他的救星,送上热汤面,更是一段温暖的援手。

赵志全的心头不禁涌上一阵滋味。他领略到了生命的温情,也明白了为什么他努力的方向是如此重要。于是,在老领导的支持下,他筹得一笔救命的款项,但他心中的牵挂并未散去。他知道,不只有那一位老人,还有无数同样遭受煎熬的人们,他们渴望生存,需要帮助。

于是,赵志全不满足于止步救命款,他带领全厂职工,以凝聚的力量,努力研发低价替代药。他梦想让天下老百姓都能健康,吃得起良心药,放心药。这不仅是为了药厂的利益,更是为了千千万万买不起进口药的百姓。

那时的医药领域,进口药垄断,药价昂贵,成为许多患者的负担。赵志全的目标就是打破这一垄断,让药品价格更加亲民。他不惜一切代价,付出全厂职工的努力,最终成功研发出低价替代药,使得亿万患者能够轻松负担得起,也将进口药挤出市场。

赵志全的决心和付出,并不止于此。他不同于其他药厂,他对科研的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比例投入科研经费,使得鲁南制药一直保持着领先的水平。他的心思更加“与时俱进”,不仅进行企业改制,还吸纳了年轻有为的大学生。

然而,人生难免波折,尽管赵志全为了保持外资身份不遗余力,但最终他却在商场上遭遇了无法预料的祸患。这一切,就如同蔡崇达笔下的小说情节,充满了波澜和不可控制的因素,让人对赵志全的命运充满了忧虑。

赵志全那时已经不再是一个小药厂的普通厂长,而是领导着十多万员工,拥有资产数十亿,成为一位超级富豪。

为了回购那25.7%的股权,赵志全毫不犹豫地掏出了7,560万元。这在二十年前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由于他的身份日益不同凡响,因此能够得到他认可的律师也是相当不寻常的。

于是,这位备受瞩目的律师,王建平,以其崭露头角的身世和卓越的业务水平,成为了赵志全最为信任的家族律师。

王建平曾在北大和哈佛深造,然后加入了国内八大“红圈所”之一的金杜律师事务所。这里的“红圈所”指的是中国最顶级的八家律师事务所,合作对象通常都是商业法律领域中数额巨大的委托。

赵志全与“王大状”结缘,自然是看重后者的出众履历和专业水准,同时也对他的为人抱有深深的信任。

然而,王建平这位人才横溢的律师,却因为贪图赵志全每年支付的8万元律师费,而眼馋于自己名下代持的鲁南制药近四分之一的股权。

鲁南制药虽然一直未上市,但其效益颇为可观,每年产值近百亿,这在股权计算上可谓是一笔巨额财富。

不知何时,王建平已心生歹意,而赵志全却毫不知情。随着二人合作时间的延长,赵志全对王建平的信任也愈发加深,将他视为心腹之人。

到了2001年3月,鲁南制药计划发行债券,王建平全权负责法律咨询项目,趁机对赵志全进行了所谓的“洗脑”。

王建平以短期融资券、保护股权、避免赵志全身份曝露为由,建议赵志全将手中的股权转为信托财产,委托给他和自己的妻子魏新民保管。

赵志全听闻海外信托作为家族财富传承的一种方式,内心动摇,最终同意了王建平的建议,将鲁南制药25.7%的股权以“赵氏信托”名义,转移到了由魏新民设立的凯伦实业。

一个月后,凯伦实业与鲁信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购得了后者25.7%的股份,然而实际出资者仍是赵志全。

与此同时,王建平和魏新民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了一家公司,取名为安德森公司。

到了2005年,凯伦实业通过新公司BVI、信托等手段,悄悄将股份转让给了安德森公司。此时,凯伦BVI公司持有安德森公司100%的股份,而赵志全则持有凯伦BVI公司100%的股份。

然而,故事走到2011年7月,情势却发生了不可挽回的逆转。赵志全听信夫妇俩有关设立“赵氏信托”的计划,同意将安德森公司持有的股份全部转移到魏新民名下。

或许是因为赵志全认为自己仍然是真正的股权人,手握企业大权,对王建平夫妇深感信任,觉得他们是真心为自己家族未来着想。

然而,他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以来保守的秘密,竟被这对虎视眈眈、企图窃取股权的律师夫妇所知晓,形势迅速发生了逆转。

2002年,赵志全被诊断出晚期癌症。

为了保持企业正常运转,赵志全与妻子决定将这个消息严格保密。只有他身边最信任的几个人得知,他下达了严令:“不可泄露,无论对谁都不能说!”

甚至治疗的具体细节,赵志全都没有告诉女儿。

在手术和化疗后,赵志全的头发掉光了,但他却戴上了一顶假发,继续出现在企业中。

起初,这个事情赵志全并未告诉王建平。

然而到了2011年,随着赵志全病情的不断恶化,他不得不认真考虑未来,觉得有必要通过律师来安排一切。

这或许也是“赵氏信托”突然出现的一个关键因素。

此时,赵志全也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那位像他一样,从技术员逐渐升至管理岗位的张贵民。

2014年11月14日深夜,赵志全仍在公司加班,让身边的人先回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员推门进去,发现57岁的赵志全已经安静离世。

桌上,放着刚签署的一份同意为全厂职工再次加薪的文件。

按照赵志全生前的遗嘱,张贵民接任鲁南制药董事长职位,25.7%的股份则留给学法律的女儿赵龙。

将百亿企业交给一个外人,而不是自己的女儿,赵志全显然是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专业的事务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

他或许觉得让女儿继承一大笔财富,这辈子也能过得安逸。这一切都交给了他信任的王建平夫妇处理,认为应该不会出现问题。

可惜,赵志全高估了自己对人的眼光,低估了面对巨额财富时人性的贪婪和无耻。

实际上,直到临终前,赵志全曾两次向王建平提出,要尽快将股权与财产转移到女儿赵龙名下,但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

令人扼腕的是,那时的赵龙正在王建平所在的金杜律师事务所实习。

表面上,赵龙还要喊王建平一声“老师”。

赵志全去世后,王建平多次向赵龙提议设立家族信托,赵龙觉得不妥,没有答应。

然而这位“老师”却极为不道德,不仅拖延履行赵志全的遗嘱,还在赵龙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名下代持的股份悄悄转移到新成立的恒德公司,设立了新的“菩提树信托”。

更糟糕的是,为了稳住鲁南制药这一方,王建平夫妇竟将安德森的10%资产划给了王步强和张贵民,企图完全孤立赵龙,私下瓜分股权。

2017年3月,赵龙为了明确公司股权结构等事宜,计划召集股东大会。

这一计划遭到了魏新民的反对,他表示安德森公司和自己才是鲁南制药唯一合法登记的外资股东和董事。

一直被蒙在鼓里的赵龙终于看破了王建平夫妇的真面目,正式向临沂中院提起诉讼。

在提起诉讼之前,赵龙曾试图维护她在金杜律所的实习声誉,向律所写了一封充满恳切之词的信,期望能够得到公正对待。

然而,这封信发出后却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丝毫回应。

在法庭上,王建平巧舌如簧,将侵占赵家股权一事包装成了赵志全临终时的交托,口若悬河地自述对赵龙如同对待自己女儿一般。

王建平的表演确实令人折服,尽管败诉,赵龙却不得不不屈不挠地继续将案件移师到东加勒比法院。

至于为何选择到这个海外法院进行官司,原因在于安德森公司注册地是英属维尔京群岛,受东加勒比法院的管辖。

与此同时,在赵龙与王建平夫妇进行官司的同时,鲁南制药内部也掀起了一场“内讧”。

鲁南制药董事会的四位董事要求召开紧急董事会议,罢免张贵民董事长的职位。

然而不久之后,其中一位董事却“反水”,加入了张贵民的阵营,另外三位董事则被强行排斥在外,导致彼此的僵持不下。

2018年,由于鲁南制药内部的争斗严重影响了社会股东的利益,也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秩序,临沂政府不得不派出工作组进驻企业,以处理相关事宜。

而在此后的事件中,发生的情节变得更加戏剧化。2019年7月,赵龙和她的母亲指责张贵民虚构“继承人”身份,要求董事会进行换届选举。

而张贵民则凭借他在赵志全办公室找到的《代持协议》,对赵龙继承股权的身份提出质疑。

这个时候,赵龙对王建平的起诉揭开了一个大幕。

法院调查发现“菩提树信托”的受益人名单上,信托管理人是恒德私人信托管理公司,而王建平则是该公司唯一的股东和董事。然而,受益人却包括了王鹪明(王建平的女儿)和赵龙。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女儿让外界对于王建平作为律师的职业道德产生了怀疑,因为事情的真相显得过于丑陋。

随后,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5月,鲁南制药向临沂中院起诉安德森公司,要求将其代持的股份返还给鲁南制药。

2020年4月3日,临沂中院做出了判决,宣布解除安德森公司代持协议。

2021年7月21日,东加勒比法院作出裁决,认定王建平故意误导国内法院,使用其在公司法和信托法方面的高超知识,以夺取股权为目的,同时隐瞒了关键证据。

法院最终宣布赵龙是鲁南制药25.7%股权的合法继承人。

至此,耗时四年的鲁南制药股权之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声名狼藉的王建平随后被金杜律所除名,夫妇俩仿佛从人间蒸发,再无音讯。

这个判决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创始人临终托孤,留下年轻的女儿;无良律师密谋篡夺女孩手中的股权,试图拉拢公司高管;而独生女儿不甘受骗,最终通过法庭较量成功。

然而,该案由海外法庭判决,而海外代持股权问题颇具敏感性。在中外法院的判决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这场官司的最终结局至今仍然没有彻底敲定。

这一事件也成为对那些希望通过信托方式传承家族财富的富豪们的一次警示,家族信托看似美好,但一旦信任的对象不当,可能会酿成巨大的风险。

赵志全因为一心为民,创立的鲁南制药从一个偏僻小厂发展成为了一家百亿规模的企业。

然而,药固然能祛病,但却永远无法消除人性内深藏的贪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12

岳小飞

简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