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我们做了三件大事!

翠彤评过去 2024-05-10 12:49:16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孙武所说,其内容,放到现代也毫不过时。一场战争,一旦开启,就会牵扯到方方面面,所以要慎之又慎。

四十多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前,我们做了三件大事,才启动的战争。

1、做好了外交工作,这是重中之重

中国古人懂得一个道理,如果要发动一场战争,一定要做到:远交近攻。如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手,减少阻力,增加助力。

现代战争,开战之前也讲究一件事:获取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就算帮助者不多,也想法子对蠢蠢欲动的一些国家制造“投鼠忌器”的感觉。

1979年的中越战争之前,我国军委主席邓公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出访了很多的国家,包括訪問了缅甸、尼泊尔、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这些国家包括三类:

一是附近的非同盟国家,比如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访问这些国家的目的有两重,一是梳理关系,增进友情,让他们不必对“中越关系”感到过于紧张。二是符合“远交近攻”的原则,争取这些国家对中国增加一些支持。

二是铁杆国家朝鲜。

朝鲜作为我们最铁杆的国家,我们必须要重视,要搞好关系。同时,朝鲜和苏联关系也不错,而苏联和越南关系很好。我们无法保证朝鲜一定偏向我们,但应该保证朝鲜不要站偏位置了。

事实说明,后来的朝鲜虽然没有明大明支持中国出兵,但对越南进行了各种谴责。

三是日本和美国。

访问这两个国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加大合作,毕竟,发展经济需要发达国家的参与,要不然如何解决外资投资的问题,中国又如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二是给苏联一种感觉:如果苏联出兵,很可能美国出兵牵制,或者,美国给苏联找其他不自在。这就是“牵制”。这种牵制会让苏联投鼠忌器,不会为越南这个军事盟友出头。

邓公的访问,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于是,和越南开战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2、做了一定的军事调整,这个很影响战局

打仗想要胜利,得有能战善战的将领带队。

根据当时的军区情况,对越开战影响到两个军区,一个是广州军区,一个是昆明军区。

广州军区的司令员是许世友,当时,两广的边境保卫任务都是在许世友的管辖范围内。

许世友当时已经73岁了,老是老了点,但胜在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而且是一名勇将。如此,再加上许世友主动请缨,对越开战的东线司令员就定为许世友了。

从后面的战争结果看,这个选择是很明智的,许世友虽然老了,但指挥能力还是不错,换个人,未必就能啃下东线的越南硬骨头。

昆明军区的司令员当时是王必成。

王必成也曾是一员虎将,曾是三野虎将爱那个,发挥神勇,立功无数。1979年时,王必成67岁。算起来要比许世友年轻不少。

王必成作为军中虎将,得知要对越开战的计划,已经开始做各种准备了。

但是,1979年1月,王必成被换了,换来的是武汉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

杨得志,比王必成大一岁,能力也是不俗,早在长征时期就有出众表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也常常展现他智勇双全的一面。

杨得志

都是虎将,为什么要用杨得志换了王必成?

理由有两个,一是杨得志的沟通能力更强,协调各方面时,阻力更小。

二是,杨得志曾经在美越战争时以顾问身份去过越南,并且呆了不少的时间,对越南北部的地形、地理特点、军队情况、人文情况,相比王必成更熟悉。

如果说,任用老将许世友展现了邓公、徐帅的魄力,那么,任用杨得志,绝对是领导们眼光独具的表现。

后来的战争中,杨得志带领的西线团队,表现甚至比东线情况更好。

因为出众的表现,在战争结束后,杨得志担任了国防部副部长,军委总参谋长。这体现了邓公、叶帅、徐帅等人对杨得志的欣赏。

两位将领的调整基本到位,两位将领又协调和安排了后勤的各种问题,于是,战争的军事准备算是到位了。

但是,外交做好了,军事准备做好了,还有一件大事必须做,否则,出师无名。

于是,第三件大事来了。

3、新闻媒体火力全开,展示越南侵犯我国的数据,让大家知道我们师出有名

中国有句古话,出师要有名,有名代表正义,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此话不假,如果要出兵越南,必须要有正当的名义。

当时的地缘政治现状是:苏联和越南已经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这是具有军事同盟的条约,同时,越南有意成为中南半岛的霸主。如果置之不理,苏越两国一南一北,将会对我国形成钳制,这会对我国边境的安全、国家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

但是,这个理由不能成为出兵的理由啊!

除了地缘政治安全的因素外,越南大肆排华反华,侵占南海岛屿,控制了老挝并侵入了柬埔寨。

这些能不能成为出兵的理由?

好像也不够。那就看最后一件事。

北越赶跑了美帝,统一了全越南后,非常膨胀,他们号称世界军事第三,在他们眼中,只有美苏才是军事强国,其它都不是。(也是,美国被赶跑,苏联是盟友,还有谁能制衡他们?)

因为膨胀,越南屡屡制造中越边境危机,不是一次,是多次。

据统计,从1978年8月到1979年2月,越南对中国边境地区的武装挑衅高达700余次,越南军人入侵中国领土160余处,打死打伤的中国军民高达300余人,严重危害中国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也不能等了。

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很多单位发出了一则非常重要的通知,《通知》指出:

“事实反复证明,同越南侵略者打交道,委屈已经不能求全,忍耐已经被当作软弱可欺,劝告、警告一概成了耳边风。他们最近所散布的所谓和平谈判完全是对世界舆论的欺骗。他们欺人太甚,我们忍无可忍。中央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给越南侵略者以应得的惩罚......"

1979年2月17日一早,也就是发动战争的当天,中国《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评论文章,正式向世界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

至此,出师有名,可以放开教训越南那个喂不熟的狼崽子了。

根据领导们的计划,目的是教训,而不是侵占,所以,要在一个月内解决战争。

因此,从1979年2月17日开战,到3月16日时,最后一支队伍回到了境内,满打满算,加上来回路程,总共耗时28天。

教训的目的达到了,越南也没有那么嚣张了,苏联也开始慎重思考中苏关系了,于是,中越冲突变为为期十年较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了。

对于自卫反击战,虽然互有伤亡,但是对中国再无大的影响了,中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而越南因为要支持边境冲突,陈兵重兵于北部,错过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

纵观对越自卫反击战,开战之前,我们做好了三件大事,一是做好了外交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二是做好了军事调整工作,提高了战争的效率。三是做好了宣传工作,让大家明白,为何我们要教训越南。

回头看,不得不说那一代领导人是明智的,决定是正确的,不仅遏制了越南的侵犯行为,还在后期通过“两山轮战”,锻炼了队伍,而对国家发展,那是一点都没耽误。

如果任由当时的越南为所欲为,后果不堪设想。

0 阅读:3

翠彤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