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引无空腹妙”

时代领航者 2024-05-12 08:54:14

香港美食“引无空腹妙”

文/刘晓林

近日,读古广祥先生为第14届香港冬日美食节所撰中药对联,又有了说的冲动。先生出身中医世家,父亲是名医,医者仁术,济世救民之心,自然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古广祥先生浸淫于中,锤炼了正直贤良的品质,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下层人们的生活,善德仁心,感人至深。比如作者对时事政治的关心,正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子情怀;对中医文化传播活动的积极推介,是古代士人“良相治国、良医救民”的人生理想;对传统艺术的介绍与推崇,则是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风范;对亲人师友的回忆,可以窥见作者的孝悌忠信的高尚灵魂;而为人作品所撰序文,既表现了作者的艺术修养,也体现了文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为香港冬日美食节所撰中药对联,作者别出心裁,药名入联,构思巧妙,意趣盎然。比如“引无/空腹妙;当道/麝脐香”;“别不/鹧鸪茶/八角;常思/糯米果/三元”;“别不/常思/辽五味;常思/别不/谢三娘”等联,殊为佳制。

我们知道,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只有形音义统一的汉字,其一字一音的特点,才能产生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古人云:“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在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对联艺术不断成熟完善,继承创新,形式多样,内容纷繁,蔚为大观。而传中医药与对联的结合,创作的中医药对联,更是独具特色,别出心裁,妙趣横生,令人耳目一新。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开始人们是以中药入诗,即在诗中巧妙联缀药名,使其意脉贯通,过渡自然,仔细辨识,又有药名,别具诗趣。

比如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写过一首《答鄱阳客》的药名诗,颇具代表性。其诗曰:“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这是一首赠答诗,语言浅白,不加雕饰;前两句写出作者与友人(鄱阳客)相逢的季节、地点及景色,后两句写夜半赋诗于青松丹桂之下,心志相通而终成莫逆,虽抒情怀旧,诚挚深切,但算不上佳构。而是诗之巧妙,是在诗中嵌入了数味中药。其中第二句中的“半夏”是最容易看出的,但“地黄”、“枝子”、“桂心”三味药,却巧妙地在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二句与第三句、第三句与四句的尾首交接处。更难得的是,作者还将一味中药“喜君知”藏于末句,谐音字为“使君子”。作者在短短的七言四句诗中,把这四味中药在特定的位置上,既是药名,又不呆板地表现为药名,和其它字词一样,起到了渲染诗情、烘托诗景的作用。

与张籍这种离合诗同体的还有陆龟蒙《夏日即事》:“避暑最须从朴野,葛巾筠席更相当。归来又好乘凉钩,藤蔓阴阴着雨香。”用药名作离合诗,颇有情趣。

后来,人们在药名入诗的基础上,以药名入联,形成饶有风趣的中药对联。比如:

一匹天青缎;六味地黄丸。

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

人参在世为官桂;厚朴传家要细辛。

国老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一身蝉衣怎进将军府;半支木笔敢书国老家。

破故纸糊窗,防风不住;黑牵牛过岭,滑石难行。

这样的中药药名对联很多,举不胜举;也正是这个基础上,人们又将中药药名引入小说和戏曲创作中,通篇几百几千乃至数万字,蒲松龄《草木传》是杰出代表;还有以中药药名创作灯谜的。所谓万紫千红,群芳竟艳,为中华文化之一绝。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从上文所引药名诗词对联中可以明显看出,以药名入诗联,只是把药名穿插在其它文字之中,而古广祥先生的中药别联,则全为药名成联,不要任何文字衬领串连,这就大大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个人愚见,要让纯药名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就必须做到以下二点,一是对中药名称要特别熟悉,尤其是要了解它的别名,否则,可以成联,而无可成意,只是一串文字垃圾。比如:

“别不/鹧鸪茶/八角;常思/糯米果/三元。”联中的“别不”是“小叶眼树莲”的别称;“鹧鸪茶”是“鹧鸪叶”;“常思”即“苍耳”糯米果又称“冷饭果”;“八角”即“八角茴香”“三元”是“龙眼肉”。一联六味中药,除了“八角”以外,其余均为别称,这样才达到了药名与义理上的一致。如果不用别名,这副对联就成了“树莲/鹧鸪叶/八角;苍耳/冷饭果/龙眼”。这是什么意思?全是文字的垃圾,连文字游戏都不是。再比如“引无/空腹妙;当道/麝脐香”一联,如果不熟悉药名,就成了“蚯蚓/刺菠;车前/麝香”。“别不/常思/辽五味;常思/别不/谢三娘”就成了“树莲/苍耳/五味子;苍耳/树莲/紫雪花”。全都成了笑话。

第二,除了熟悉中药名称尤其是别名之外,还必须要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名,进行巧妙的构思,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对联作品。作者撰联的生活对象是香港冬日美食节,面对的是香港特色小吃,云吞面、酱焗龙虾、烤乳猪、过桥客家咸鸡、煎酿三宝等等;于是作者选取“鹧鸪茶”“糯米果”等药名以取代美食,非常切合实际,如果是陕西的“臊子面”,东北的“小鸡炖蘑菇”,则断然不可用“鹧鸪茶”“糯米果”等药物名称的。然后作者又选取“八角”“三元”标示美食价格;再用“空腹妙”“谢三娘”“引无”“当道”“别不”等作为连词副词形容词乃至人名,构建出具有明确意义的对联。

香港是美食天堂,物美价廉,花色繁富,作者既赞扬了一些店铺的普通小吃,依然是“八角”的价格低廉,也委婉道出“三元”的低廉已成过去。再以“别不”的劝喻口吻,耽心店家的利润;而用“常思”,充满了对往昔价廉的怀念与。同样,“引无”,写出参观者就食者众,吃饱喝足,绝无“空腹”之人。人流潮涌,食客“当道”,餮饕之际,连呼“麝香”太香。表情达意,天衣无缝;情景融合,境界高妙。

写于2024年5月11日

刘晓林,湖南衡阳人,教授;出身中医世家,曾随父学医业医十数年。后考入大学,学习中文专业。长期从事古代文学、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从事中医理论与中医文化的研究。

早期著作有《中医文化与古典文学》《明清小说与中医文化》《宋词婉约十二家》《明清小说新论》等16部。近年出版《五味集》《落叶无痕》《闲人闲谈》《绿杨堤畔赋初荷》等散文随笔集12部。

先后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馀篇。

编发 常策科

0 阅读:2

时代领航者

简介:新时代,新风气,艺术见证,善行天下,领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