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后的突破:谁是第一个在紫禁城内剪去辫子的人?

猴痞故事会 2023-12-14 22:54:04

在1912年2月12日这个悠久历史的时刻,清朝的命运发生了巨变。隆裕太后在这一天下达了退位诏书,她在诏书中流露出对国家沦陷的深深忧虑,感叹三年来的深居宫中,亲贵一一离去,祖宗江山也随之被不断变卖。这一决定的宣告,让太后在悲伤之际失声痛哭。而令人意外的是,与这一天的历史性瞬间相对比,大臣们的日记中却只是简略地记载了这一事实,仿佛对于这场宫廷风波平静得出奇。

在这场宫廷政变中,袁世凯成为了引领中国历史新篇章的关键人物。夜幕降临,《退位诏书》发布之际,袁世凯意气风发地剪去了头上的辫子,这标志着清政府象征性的辫子制度迎来了终结,腐朽的统治体系也随之崩溃。这一夜间的巨变将袁世凯从清朝的权臣一举推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宝座。

辫子在清政府看来一直是国体象征,其废除成为辛亥革命的一个象征性事件。而溥仪,作为当时年仅六岁的幼帝,对这一切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他只在皇帝的最后几天见到了袁世凯,并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了这段历史:“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

然而,随着政权更迭,清帝退位数年后,紫禁城内仍保留着辫子的传统。直到1920年,溥仪受到西方人嘲笑辫子是“猪尾巴”的启发,毫不犹豫地剪去了自己的辫子,成为紫禁城内第一个摆脱这一传统的人。这一举动迎来了千把条辫子在紫禁城内的消失。

到了1924年底,溥仪被冯玉祥的部队驱逐出故宫,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族的历史画上了句号。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清朝的覆灭和辫子的剪去成为了中国历史书页上一篇新的篇章。

0 阅读: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