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合性质的农业以及独具拜占庭特色的手工业和商业分析拜占庭初期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

真渴望读懂古今 2023-04-19 12:36:37

前言

我们知道在罗马帝国的发展过程中,奴隶制经济一直都是帝国的主要经济形态,也正因如此,罗马帝国内部才会频繁发生奴隶起义。在罗马帝国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奴隶危机一直都深刻影响着罗马帝国的发展。公元3世纪末期,罗马帝国处于伊利里亚王朝的统治当中,在这之前罗马帝国已经遭遇了公元3世纪危机,这种危机包含着奴隶危机和政治危机。

两大危机对于当时罗马帝国的统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政权更替及其频繁,国内战乱不断,帝国的经济始终都处于严重的崩溃状态之中。除此之外,政治危机带来的军事强权政治更是对于帝国的发展影响深远,此后帝国领导者的确立始终都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宫廷近卫军以及地方总督军队相继成为了帝国统治者更替的主要推动者,这也充分显示了当时帝国政坛的混乱局面。

蛮族入侵也是公元3世纪危机当中的重要表现,正当罗马帝国饱受奴隶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双重打击之时,远在高卢以北地区的蛮族开始不断向罗马帝国侵犯。他们原来在克劳狄王朝、安敦尼王朝时期都曾受到过罗马帝国强大的军事打击,甚至从原来的高卢地区被迫迁往高卢以北。此刻他们看到帝国内部的极度混乱,便开始大规模入侵,好几位罗马帝国的皇帝都丧生在蛮族入侵的战争当中。

公元3世纪末期伊利里亚王朝的戴克里先基本上稳定了罗马帝国的内外局面,同时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但是他将整个帝国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分别统治,由此奠定了今后罗马分裂的基础。君士坦丁在完成东西帝国的重新统一后,由于采取加强奴隶制统治的政策,导致帝国奴隶制危机愈发严重。公元395年,提奥多西一世死后,帝国正是分裂,西罗马在公元476年的蛮族入侵当中灭亡,东罗马开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混合的农业经济形式

西罗马在蛮族的强势打击下走向了灭亡,被称为永恒之城的罗马也成为了一座废墟城市。和破败不堪的西罗马帝国的现状相比,远在东方的东罗马帝国此时却换发了强大的生命力。作为罗马帝国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和唯一幸存者,东罗马帝国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最终走上了强大的帝国之路,甚至逐渐开始步入更加先进的封建社会。

早在公元330年,时任罗马帝国皇帝的君士坦丁大帝就已经将帝国的都城迁到了东方的拜占庭,并且在此地重新修建城堡,命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这里就一直都是东罗马帝国,亦或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都城,长达千余年之久。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不仅仅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更因为在经济发展形式上展现了其和西罗马帝国与众不同的特点。

之前庞大的罗马帝国是以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广大的奴隶成为了帝国重要的经济推动力,庞大的奴隶主庄园成为帝国的重要经济支撑。由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心一直都在罗马,因此西罗马帝国一直都是以绝对的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而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则不同,首先它虽然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经济,但是发展并不明显,也不是最主要的经济形态。

因为拜占庭帝国的现在的位置并不是罗马当初的奴隶制经济的主要范围。此外,拜占庭帝国主要位于东欧地区、亚洲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区,这些地方和原来的罗马帝国经济差异很大,拜占庭帝国的经济形态就是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经济、亚洲和非洲的田庄经济的混合体,在今后的发展中,奴隶制经济也始终在拜占庭帝国中不占重要位置。这就是拜占庭帝国独具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形态。

拜占庭帝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

拜占庭帝国的版图虽然十分辽阔,并且具备混合性质的农业经济生产形态,但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大致有三种,即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奴隶制经济、埃及、叙利亚的佃农经济以及隶农田庄经济,这三种农业经济形态共同构成了拜占庭帝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拜占庭帝国的统辖范围虽然不是罗马帝国时期奴隶制经济的重点地区,但是受其影响还是保留了一部分的奴隶制经济生产模式。

拜占庭帝国的奴隶成分非常少,并且那种奴隶主庄园的发展规模也远不如罗马帝国时期的迦太基和西西里地区。拜占庭帝国内部流行比较广泛的就是西亚、北非地区的佃农经济模式,古代及时期的土地一般都是由国家所有,法老即为全国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这在罗马时期同样如此,拜占庭帝国时期,依然将埃及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再按照人头以及分配标准向广大人民重新分配。

这样每个人在得到自己的土地之后,就拥有了该土地的使用权,他们耕种国家分配的土地,在每年固定时期向国家缴纳规定的赋税之后,剩下的都可以由自己支配。这样这些拥有土地的农民就已经成为了国家直接控制下的佃农,或者是自耕农了,他们不像奴隶那样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权,他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拥有很大的自主性,也为拜占庭帝国的农业经济提供了活力。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由于奴隶制危机的频繁出现,众多奴隶主为了保护自己的奴隶主庄园,不得不选择释放大量的奴隶,并将自己的庄园租种给他们,这就使隶农制产生的最早时期。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内部也流行着隶农制的农业生产形态,他们从奴隶主或者田庄地那里租种一块土地,由自己随意经营,然后每年缴纳租税。隶农并不是国家直接控制下的佃农,而是受到奴隶主或者地主控制的劳动力。

拜占庭帝国繁荣的手工业、商业以及国内外贸易

拜占庭帝国内部虽然存在着复杂的农业经济生产形态,但是总的来说国家控制下的佃农制才是最为主要的经济形态。在手工业方面,拜占庭帝国也保留了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手工业生产方式,不够此时只是遗留下来的而已,并不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奴隶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官营的手工业作坊之中,因为当时的奴隶主要还是在国家的控制当中,一般人家基本上已经没有奴隶可以支配了。

官营手工业生产中,由于国家拥有着一批数量较为庞大的奴隶,因此一般是都是以这些奴隶为主要生产劳动力的。而有的官营手工业也会以劳役征收的办法进行,比如国家控制下的佃户,除了缴纳赋税之外,还要在每年规定的时间履行劳役义务,这些佃农除了有的参加必要的公共建筑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来到官营手工业作坊生产。

私营手工业作坊一般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形式进行,不过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城镇生产形式,这种私人作坊规模小,一个家庭基本上能够忙活过来。但是规模大一些的私人作坊就需要雇佣一些工人来进行生产,总体来说私营手工业的生产中奴隶的参与是非常少的。由于拜占庭时期拥有着大量的商业城市,比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亚历山大里亚等等,是其商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非常迅速。

上面几个大型商业城市,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基本上都是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商业城市,因此它们有着深厚的商业市场和基础。不仅如此向亚历山大里亚、君士坦丁堡等城市都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它们在拜占庭帝国的国内外贸易中一直都处于贸易枢纽的地位。拜占庭帝国的商品,如香料、毛皮等等纷纷出口国外,同时引进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君士坦丁堡犹如一座连接亚欧大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熠熠生辉。

评价

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时期各方面文化发展的唯一继承者,并没有完全抛弃罗马帝国的文化特色,奴隶制经济、手工业生产形式以及在中央集权的建制上都保留了罗马帝国时期的特色。但是拜占庭统治者对这些并不只是继承,他们也要根据自身、根据拜占庭的实际情况进行革新。

拜占庭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从其势力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等这些拥有千年文明的古老城市。所以说在考虑继承西罗马帝国的各方面文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这些拥有千年文明基础的古老城市的关注,因为这种延续千年的文明自然有其存在的重要基础。

从拜占庭帝国的混合农业经济发展形态可以看出,其统治者的确做到了继承与革新的举措。奴隶制经济根深蒂固,延续了千余年,所以不能短时间将其消灭,尽管奴隶制经济在拜占庭时期已经到了日落西山的地步,但是为了表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唯一继承者,拜占庭统治者还是选择了保留这一经济形式。此外,拜占庭更加注重的则是奴隶制经济之外的其它先进经济形式。

将全部土地收归国家所有,然后再进行重新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授田范围内,这使得国家直接控制下的佃农在不断增长,佃农控制数量的多少直接证明了帝国中央控制力的强弱。另外在罗马帝国重要商业城市的发展基础上,拜占庭统治者更加注重利用这些商业城市和港口城市的优势资源,力图将拜占庭帝国建设成为一个极具生命了和发展的国家,为之后的封建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编年通史》

0 阅读:0

真渴望读懂古今

简介:真渴望读懂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