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旅游回来,难以置信1100万人口的古巴,发展成这样了

私塾不凡 2024-03-04 10:44:56

1、作为中国公民,去古巴旅行办理的是旅游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签证,旅游卡就是一张淡绿色的卡片,一式两联。

入境古巴时,只需要拿着旅游卡、申报单(飞机上发),配合护照即可从古巴边检入境。类型:个人旅游卡;入境次数:单次;最多停留: 30天;有效期:30天;办理时长:3-7个工作日。

2、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主岛及周边1600多个小岛组成,古巴的国土面积约为10.9万平方公里,有约1130万的人口。其首都是哈瓦那,是古巴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心脏地带。

哈瓦那,分为旧城区与新城区。旧城区,古典而雅致,街道两旁矗立着历史悠久的建筑,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而新城区则有一种现代化的风貌。哈瓦那的面积仅有721平方公里,却居住着214万人,这里是古巴最大的城市。

自哥伦布在大航海时代发现古巴以来,这片土地经历了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统治,尤其是西班牙,其统治长达350年之久,对古巴的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巴有6000公里的曲折海岸线和众多的优良港口,地形多样,中部和东部多山,西部则以丘陵为主。走在古巴的城市道路上,随处可见的橘树和椰子树,以及良好的环境卫生,绿化也做得不错。

3、古巴是一个让人放不下相机的地方,哈瓦那更是如此,来过这里的人很多,留下的却只有两种印象:爱的就像中毒一样把它爱到骨子里,而厌恶其的人甚至能说出讨厌它的一百种理由。

在来古巴之前,我对古巴的印象不过几个标签:社会主义国家、三十年前的中国、“西半球的朝鲜”…可是仅仅在到达的第二天,我就发觉:我的眼睛不够用、我的相机完全不能放下、我的情绪在加勒比音乐的刺激下持续地发酵,我的疲劳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麻木,又从麻木渐渐变成了兴奋。

从我住的公寓大门走到狭窄的街道上,扑面而来的都是和我所经历过的世界大为不同画面:古巴首都哈瓦那更是西班牙建筑与革命建筑杂糅的典范,城市中的建筑们饱受加勒比潮湿海风的侵袭,石头和木板门上都黑迹斑斑,而正是这份不修饰的古朴,让哈瓦那成为了 “被时光遗忘的城市” 。

4、街头的老爷车是古巴各个城市不可错过的风景,和其他国家不同,古巴的老爷车不存在于博物馆里,而是真的在路上飞奔,留下了一串因燃烧不充分而异常浓郁的汽油味儿。

由于经济封锁,古巴的车辆再也没了更新换代的机会,而那个年代留下的老爷车,就在古巴人“自力更生修而再修”的努力中神奇地活了下来:现在你在古巴境内看到的老爷车们,多产于上世纪50年代,大约有7万多辆,多被涂装成非常鲜亮的颜色,车身通体被司机们擦得“锃亮”,要知道,这些已经成为风景的老爷车,可是古巴人不可多得的摇钱树。

5、不可错过的风景何止建筑和老爷车?还有青春飞扬的小姐姐和小伙子们。古巴人有着亚洲人羡慕的身材基因:丰满的身材、修长笔直的大腿。学生妹们更是穿着学校发放的校服,青春感爆棚。说到校服就不得不提古巴教育,古巴的教育成果在美洲大陆取得了一些成就:自1959年以来,古巴一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免费,学生的课本、校服和餐食都一律免费。要知道,古巴并不富裕,但在教育投入上不含糊,支出占GDP的6.3%。而全民识字率更是达到99.9%。

6、如今的古巴人真的很穷吗?

我只能说:绝大多数人是的但也不尽然。

当今古巴,普通员工的收入仅有20-40CUC,折合人民币不到250元,医生和警察算高收入,也不过1000人民币。

物质方面,古巴也比国内贫乏不少,当地居民需要凭借各种票证排队在国营商店购物。这种物资匮乏并不能代表“饥饿”,只能说“不丰富”,吃饱毫无问题。

另一方面,凭借着78.3岁的平均寿命和99%的识字率,古巴有着很高的人类发展指数。在这个国家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教育和医疗。古巴人从出生起,就有自己的社区医生,从看病到拿药,甚至到住院、手术、术后营养餐都是免费的。

如今的古巴,用旅游业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虽然普通就业者还领着十分有限的工资,但从事旅游业的民宿店主、出租车司机、餐厅经营者们的吃穿用度早就摆脱了土比索的限制,手里有大把游客支付给他们的红比索,甚至会和游客一样在当地上好的餐厅中用餐。

7、在古巴,有着两种货币:可兑换比索(CUC)和古巴比索(CUP)。可兑换比索也叫红比索,主要面向游客,几乎所有的旅游消费都是用这种,包括餐饮、交通、买纪念品等。1CUC的价值约等同于1美元,可是一旦离开古巴,它便失去了兑换价值。如果你没有CUC了,部分场所允许用欧元替代,但汇率坑死游客没商量!

相比之下,古巴比索则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货币,物价极为便宜,1CUC可以兑换24到25CUP。

对于游客而言,了解这两种货币的使用范围及其价值差异,是体验古巴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一份冰激凌在当地的冰激凌店可能标价为1CUC或3CUP。在许多古巴的小店中,商品价格会同时以CUC和CUP标出,明智的消费者会发现,使用CUP支付确实更为经济。然而,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由于CUP的使用范围相对有限,因此建议仅兑换少量CUP以供不时之需。

对游客而言,几乎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CUC(可兑换比索)来完成的,这种货币的价值大约等同于6.5人民币,成为了游客在古巴生活中的“通行证”。

想要深入体验古巴,就不能不谈及在这里的各种消费。从城市间的拼车,大约需要30-40CUC,折合人民币约190-250元,到城市内那些椰子壳出租车,费用根据距离的远近,通常在4-10CUC之间变动。而在Airbnb上预订的住宿,无论是装修精美、设施齐全的独栋房间,还是拥有独立卫浴的家庭式住所,价格也是多样,从250人民币到700人民币不等,其中哈瓦那的价格最为昂贵,其他城市则相对便宜许多。

在古巴,普通餐厅,还是在高端餐厅吃一顿晚餐,消费大约在10-40CUC之间。至于日常生活中,比如一瓶500ml的瓶装水售价为1CUC,而1.5L的瓶装水则稍贵一些,售价为1.5CUC。古巴本土的碳酸饮料和小罐薯片,价格也都在1-1.5CUC之间。

对于喜欢购物的游客来说,古巴的机场免税店里售卖的单包饼干价格为3CUC,而那些想找地道古巴朗姆酒或是各式雪茄的朋友,价格则从5CUC到21CUC不等。

8、在古巴,小费文化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盛行。对于已经包含清洁费的民宿预订,游客只需保持住所整洁即可,无需额外给予小费。在餐厅用餐时,也需留意账单是否已包含服务费,通常情况下,稍有档次的餐厅会直接收取10%的服务费,因此无需游客再另付小费。而在街边搭乘出租车或拼车时,只需事先谈好价格,结束后按约定支付即可。

9、在古巴,只有十分有限的区域才能上网,你必须持有唯一的上网工具:WIFI CARD。没错,古巴既没有什么即连即用的移动WIFI,也没有可以直接上网的电话卡!

在古巴,普通的移动电话是无法上网的,只有在城市中寻找可以上网的WIFI区域才可以上网,这些WIFI区域是由古巴电信公司统一部署在城市中的,所以上网第一步:找WIFI区。广场、人多、不管古巴人还是外国人,每个人都端着手机沉浸式的不抬头,如果你看到这种场面,那么这里多半是可以上网的区域。

10、古巴人的饮食习惯,偏爱油炸和烧烤类食物,辣椒在许多国家的餐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在古巴,这种辛辣的调料并不受欢迎。古巴人的主食是大米和面包,猪肉、羊肉以及海鲜,也是古巴人餐桌上的主角,古巴的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热带水果如菠萝、芒果和柑橘。

11、古巴的自来水并不适合直接饮用,这是因为大部分的自来水来源于水库,水质中含碱量较高。因此,去古巴的朋友们,矿泉水作为日常饮用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古巴是世界上最大的蔗糖生产国,甘蔗的种植面积遍布全岛,蔗糖是古巴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也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

12、谈到古巴,不得不提的还有其世界闻名的雪茄,古巴现有的雪茄品种约为35种,当地的雪茄基本上是人工卷制。

12、生活在古巴,可能对于追求快节奏和娱乐多样化的现代人来说,会显得有些单调。古巴的街头很少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超市不多见,日常所需多依赖于国营的小卖部。

13、在古巴,当地人对穿着的态度,既保守又不失个性。许多古巴人偏爱传统的西服。同时,也有不少人喜欢休闲服装,追求舒适自在。

14、古巴人对日期和数字有着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对星期五和数字13,他们认为这两个符号不吉利,甚至会带来不幸,因此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们宁愿选择在家休息,而不是外出寻找乐趣。

15、由于历史的原因,西班牙语是古巴的官方语言,英语在古巴并不普及,是在服务业和旅游业中,能够流利使用英语的人也不多。所以,对于计划去古巴的朋友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西班牙语会话,或是准备一个靠谱的翻译软件,将会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准备。

16、古巴的气候宜人,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在12月至1月,气候凉爽,降雨量适中,是最适合前往古巴的时节。

1 阅读:196

私塾不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