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多长时间?不是三个秋天或者三年

小张嘚嘚嘚 2022-11-21 19:14:4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一句话来表达对于朋友或者恋人那种迫切的思念之情,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你想想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很久没见一样,可想而知是有多么的想念啊。但是现在很多人对于这句话中的“三秋”的理解是基本都是“三年”,毕竟人们觉得一年就只有一个秋天,所谓的“三秋”不就是三年吗。

但是呢实际上这样的解读是不正确的,这要从这句话的出处《诗经》说起。《诗经》中的原话是这样的: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很多人看到这句诗的时候,都会比较纳闷,这里不是还有“三月”“三岁”,为啥不能是如隔三月或者如隔三年呢,偏偏选了中间的如隔三秋(其实我自己也挺纳闷的,(*^▽^*))。

作者在表达对于爱人思念每一天都像过去很久一样煎熬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层层递进的表达方式,先是“一天如三月”,然后是“一天如三秋”,再后来是“一天如三年”,所以我们在表达表达思念的时候也可是用“三月”或者“三年”来表示,只不过“如隔三秋”用的惯了,更顺口罢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不管是“如隔三月”还是“如隔三年”,又或者是我经常说的“如隔三秋”都是我们用来表达一种煎熬的,一种思念的煎熬。层层递进的方式,能给我们营造一种紧迫感,一种思念被无限拉长的煎熬。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隔三秋”的三秋到底是多久呢?为什么它不可以是如隔三春,如隔三夏或者如隔三冬呢?

首先呢我们来说第一个问题,“三秋”到底是多久,从《诗经》中这首诗层层递进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月和三岁表述得很明显,那就是三个月和三年,但是“三秋”就有点模糊了,在不结合原文的前提下,很多人都会觉得“三秋”就是三年,毕竟一年也就一个秋天吗。但是结合原文的话,这个观点就说不通了,如果“三秋”就是三年,那后面的三岁又该是什么意思呢?

所以我们结合原文就能清楚地知道“三秋”肯定不是三年了,他应该是介于三月和三年之间的一个时间段。大家也应该知道,在我国古代,“三”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而是一个泛数,泛指很多,但是呢在诗经中“三秋”的前后有着这固定的数字“三月和三年”,所以我们可以将“三秋”认定为是一个固定的数字。

而秋天呢在我们的认知中是有三个月的,那么“三秋”就是三个秋天,九个月的时间,你看看九个月比三月大,比三年小,这样的解释应该没问题的。

再说下为什么是“如隔三秋”,而不是“三春”、“三夏”和“三冬”呢?原因是在国人的认识中,春天万物复苏,代表的是希望;夏天紧张热烈,代表的是茂盛;秋天落叶纷纷,代表的是一种不舍,一种思念;而冬天万物凋零,代表的是宁静。秋天是用来思念的季节,古人用“如隔三秋”进一步表达了思念的绵长,起到了“言浅情深”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老祖宗所留下来的文学的魅力,汉字的魅力。

8 阅读:2235
评论列表
  • 2023-02-17 22:40

    好,谢谢分享。九月隔三秋,又是浪漫时。

  • 2023-02-17 22:39

    今心》 长弓不武人, 肉非偏爱荤。 三耳捣药杵, 一夜几次嗯? 辛丑将岁尽, 小寒时日临。 今心所谓念, 十年西望云。

  • 2023-02-17 22:50

    所以说望穿秋水。而不是春水,夏水,冬水

    烦高 回复:
    还有忘穿秋裤
  • 2023-02-19 15:07

    什么是三秋丶1春丶2夏丶3秋(三个月时间)

小张嘚嘚嘚

简介: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