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三僚地师曾庆良 2024-04-25 15:27:32

中国古代先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谓之五行。

五行,也叫五行学说,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其概念始于《尚书》,单纯地指代水、火、木、金、土五种常见的自然物质材料;后经春秋战国至两汉的发展演变,在相生相克思维的基础上,又附之于阴阳、四时、五方、五德等元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五行系统模型。

木的特性:古意为“曲直”之含义,是指自然界中具有生长、升华、条达、舒畅特征的事与物。日出东方,与木相似。树木在生长时,枝条的形态是向上向外舒展的,从而引申出生长、升发、舒达等形象,此类事物都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意为“炎上”之含义,是指自然界中具有温热、升腾、热量、向上特征的事与物。南方炎热,与火相似。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从而引申为温热、升腾,有此类形象的事物,都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意为“稼穑”之含义,是指自然界中具有生化、存载、收纳、养育特征的事与物。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大地是万物之母,因而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等意象,此类事物都归属于土。

金的特性:古意为“从革”之含义,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变革、肃降、收敛、清冷特征的事与物。日落西边,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即变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等意象,此类事物都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意为“润下”之含义,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寒凉、滋润、流畅、向下特征的事与物。北方寒冷,与水相似。水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引申为滋润、向下等意象,此类事物均归属于水。

1、五行相生:

木生火:木性温暖而蕴含火种,钻木取火,通过木的燃烧而带来光明与热量,所以,称之为木生火。

火生土:木通过燃烧而化为灰烬,即变成了土,同时也促使了大地获得了更多的养分与滋补,所以,称之为火生土。

土生金:各种金属及矿物均蕴藏于大山土壤之中并得到孕育,聚土成山,有山则矿藏,所以,称之为土生金。

金生水:金属本来具有寒湿之气,遇到自然空气就会凝结水珠,同时,以火熔金也可化作水流,所以,称之为金生水。

水生木:水性温润流泽,可以给树木提供营养使其生长发达,所以,称之为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木的根系生长于泥土中,对土壤有疏松的作用,同时,古时候的人们在没有发明铁器前均是用树木干支打磨削尖来翻耕土地而进行劳作,所以,称之为木克土。

土克水:无论是江河湖泊还是涓涓溪流,都必须依附河道、堤坝等使其流畅及趋于规范而不至于泛滥无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句古语就是对土克水最好的注解,所以,称之为土克水。

水克火:用水可以将火扑灭,道理十分明显,所以,称之为水克火。

火克金:火可以熔炼金属,言简意赅,所以,称之为火克金。

金克木:金属制成的器皿可以用来削砍树木,所以,称之为金克木。

3、五行相乘: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火赖木生,木多火塞;土赖火生,火多土烈;金赖土生,土多金埋;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木赖水生,水多木漂。

4、五行相侮:

木能克土,土重木折;

土能克水,水多土荡;

水能克火,火旺水干;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

相生,是指两种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互相滋生、相互促进的关系;相克,是指两种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互相制约、相互排抑的关系;相乘,是指两种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五行之间某一方力量太强反致另一方受损的不利关系,古书中称之为“生过伤己为乘”;相侮,是指两种互相制约、相互排抑的的五行之间被克方力量太强反致主克方受损的不利关系,古书中称之为“反克为侮”。

这四种关系中,相生相克是一种较为正常的五行关联,而相乘相侮则是从生克关系中变化出来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种种关系交织进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人们也就是通过五行之间的种种变化总结出了世间万物的自然运行规则并加以运用。

1、中医五行:

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功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作为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火有温热、向上、光明的特性,心主血脉以维持体温恒定,心主神明以为脏腑之主,故以心属火。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有清肃之性,以清肃下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水具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功能,故以肾属水。

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临床上既要正确地掌握五行生克规律,又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2、风水五行:

风水与五行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风水是指通过布置环境、调整方位、选取材料等方式,以达到改变居住或工作环境的能量场,进而影响人们的运势和幸福感的一门学问。风水主要涉及到地理、建筑、室内装饰等方面的知识,而五行则是风水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家居布局:方位五行属性,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位。东五行属木。西五行属金。南属火。北属水。东南属木、东北属土。西南属土,西北属金。如东方乃硕木之属,此处乃修养之地,不可有厕所,炊具,适合摆放鱼缸,画展,乃五行想生可增添整体气运,灵动之属。

形峦堪舆:风水术认为,相地奥妙,尽在五行之中。山川形势有直有曲,有方有圆,有阔有狭,各具五行。概其要,惟测其气验其质而已。质以气成,气行质中。地理千变万化,关键在五行之气。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用五行来概括和定位世界上的物质及现象是人类文明史上对宇宙世界观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也是中华民族先辈们勤劳与智慧的真实展现。

4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