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苏权任八纵司令员,黄永胜不服地对林彪说:我打的仗他能打得了

光康说历史 2023-05-10 00:17:20

1947年4月,原属晋察冀军区的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下辖,这也标志着在未来战略上,华北要配合东北战略。

这是实际形势所决定,也是中央的决定。

图|段苏权

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后不久,即参加了一攻隆化的战斗,可因为部队缺乏攻坚重武器,部队打的很不趁手,最终未获成功。

战后不久,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子华总结隆化战斗的经验教训,并在会后透露给段苏权:

“热河要组建另外一个野战司令部,黄永胜当司令员,你去当政委。”

一听上级这个命令,段苏权第一个想法就是拒绝。

“不行,我不行!”

段苏权把头摇的同拨浪鼓一样。

“为什么不行?”

“这……”

段苏权似乎是有难言之隐。

黄永胜打仗虽然很勇猛,但也确实有不少的问题,段苏权很踌躇。

对程子华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图|程子华

不过,作为一支新组建的纵队,是需要一个能征惯战的将领去带的,在这一点上,黄永胜的作用确实无可替代。

就连林彪也不得不说: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1947年8月,以军区干部为主,冀察热辽军区各个地方部队为根基,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黄永胜任纵队司令员,刘道生任政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邱会作也在八纵,出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尽管林彪很看重黄永胜,也知道他能打仗,可对程子华的意见,却不能不考虑。

冀察热辽军区刚划归东北民主联军下辖,双方在磨合和沟通上总是要有一个适应的时间。

程子华为了8纵司令员人选的问题,曾三次找林彪协商,并提议让段苏权接替黄永胜,出任八纵司令员。

“苏权同志的特点是忠诚老实,原则性强,组织纪律性强,从不胡来。”

图|林彪

林彪来回在屋子里踱着步子,没有表态,程子华又在一旁劝说道:

“他和永胜恰恰相反,凡事谦以待人,谨言慎行。但也能打仗,长征时就是师政委;红军时期、抗战时期都打过漂亮仗。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地方工作都搞过,比较全面。”

“讲这么多就不叫特点了……”林彪突然停下脚步:“特点只能讲一个。”

“这……”

程子华犹豫了一会儿,讲了四个字:

“忍辱负重。”

“根据呢?”

林彪反问了一句。

程子华给林彪讲了一个故事。

段苏权的父亲段生日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在老家茶陵县的农协会、农民自卫军,后来大革命失败后,父子俩人为了躲避追捕,过了一段东躲西藏的日子。在父亲的影响下,段苏权也很早就参加了革命,14岁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8月,段苏权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少先队员参加了红军,并担任湘赣苏区红八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

到红军长征前夕,段苏权已经担任了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黔东独立师政委。

图|段苏权

当时,红二、六军团准备从贵州返回湘西,让黔东独立师继续留在根据地掩护主力,当时黔东独立师只有800余人,一场场激战下来,黔东独立师最终弹尽粮绝,全军覆没,师长王光泽后来也被敌人俘虏,在狱中受尽折磨牺牲。

段苏权受伤很重,加上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迫于无奈回到了老家湖南茶陵,后来在父亲的安排下,在老家娶妻生子,因为段苏权参加过红军,国民党当局对他监视的很紧密,但因为段苏权离开家乡时只有14岁,因此国民党当局根本不认为他是所谓的“大官”,监视了几年后,见他在老家娶妻生子,于是就放松了监管。

一直到1937年9月,段苏权打听到了中央红军抵达了陕北,于是不辞辛苦,从茶陵赶往长沙,坐上运兵车赶到在山西太原的八路军办事处报到,原红二方面军政委任弼时看到段苏权时,也吃了一惊,立马拉着段苏权:

“段苏权,我们已在方面军党代表会上给你开过追悼会了,原来你还活着。”

不过,因为段苏权本身脱离党组织多年,后来受到审查,职务也被刻意安排低了,但他仍然毫无怨言,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因此,段苏权为人的能力以及品性,是毋庸怀疑的。

林彪听了程子华的话,对他说了一句:

“好吧,我同荣桓同志谈一下吧。”

图|1938年9月25日,段苏权与老战友在抗大合影(左:谭石冰)

事实上,到此时,林彪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决定。召开军事会议前,他特意将黄永胜叫到了办公室。

“段苏权接替你出任八纵司令员。”

黄永胜心里很不服,咬牙对老首长林彪发泄了一通,从上井冈山开始,林彪就是他的老首长,两人关系莫逆,可这一次林彪也只是简单劝慰了几句。

“就这么定了,给你另外安排。”

林彪一边说,一边朝外走。黄永胜在后面叨咕了一句:

“段苏权替我当司令员,我打的仗他能替得了吗?”

黄永胜话音刚落,在前面走的林彪突然顿住。

“他打得仗你能替得了吗?”

黄永胜也愣了一下,似乎是没想到老首长会这么说。

“你能忍辱负重吗?”

林彪头也不回的甩身离开,只留下黄永胜一个人愣在原地。

图|黄永胜

1948年3月,段苏权正式接替黄永胜出任八纵司令员。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八纵政委的刘道生与段苏权是老相识,两人不仅是同乡,还都在冀热察军区搭过班子,但刘道生1948年春接任了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配合程子华工作,所以政委一职就交给了邱会作。

邱会作性格不像黄永胜,很善于团结,他和段苏权在八纵搭班子期间,配合的也很愉快。

段苏权出任八纵司令员后,紧跟着就参加了辽沈战役。

可一场辽沈战役下来,段苏权以及其所在的8纵便挨了两个通报批评,影响特别深远。

1948年9月12日,段苏权接到命令,要求他率八纵南下北宁线,切断锦州、义县之间的联系,

当时,八纵已经是兵强马壮,在义县战斗中,九纵参与的两个师奉令阻援,而三纵的一个师则是预备队,八纵三个师全部投入夺取义县的作战中。

应该说打义县,八纵是妥妥的主力,可在后来林彪后来谈到义县之战时,也只是提九纵,却从来不说八纵。

这与八纵后来的两次失误不无关系。

义县之战结束后,段苏权率领八纵投入到锦州外围作战中。

一天,段苏权接到了野司发来的命令,要求夺取锦州西面的机场,当时锦州西面有两个机场,一个能使用,一个不能使用,以当时八纵所处的位置,距离那个不能使用的较近,而那个能使用的机场距离较远,且需要越过9纵的防御阵地。

从军事的角度来考虑,肯定是要夺取那个能用的机场,可野司的命令明显很不合理,毕竟距离上来讲,九纵离那个能用的机场更近。

图|辽沈战役要图

段苏权与邱会作商量后,决定打个电话询问一下,没想到电话那头刘亚楼听了以后,立马勃然大怒:

“控制机场当然是打那个能用的,打下废的有什么用?”

段苏权被骂的不敢还嘴,他也意识到,自己贻误战机了。

事实上,这道野司来的命令比预计时间晚了4个钟头,这在大战临头之际,是很不寻常的。

段苏权还想在执行任务,但野司那边已经指示9纵去夺取机场,也因为慢了一步,导致了沈阳方向的敌人在锦州空投下来两个团。

9月30日,毛主席致电野司,表扬了九纵夺取机场的功劳,同时批评了八纵贻误战机:

“大军作战,军令应加强。”

得了毛主席批评,八纵上下从司令员到战事,每一个人压力都很大。

就在大家齐心协力,准备打一两个漂亮仗挽回颜面之际,八纵又出事儿了。

1948年10月9日,八纵23师68团夺取了锦州外围一处阵地——小紫荆山。

也许是因为连日来的疲惫,副团长韩枫打完了仗以后,就带着部队下山吃饭去了,在山上只留了一个于沛然的八连。没想到的是,就在大部队下山以后,国民党军展开反扑,在飞机大炮的加持下,山上的一个连根本就守不住阵地,于沛然只好带着部队撤下来。

图|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在锦州前线指挥作战

与此同时,在南京的国民政府《中央日报》大肆渲染此次作战称锦州国军反克紫荆山……

出奇的是,在小紫荆山阵地失守后,八纵并没有选择上报。

政委邱会作听说消息后,立马飞奔到小紫荆山阵地,召集68团干部开会,会上狠狠批评一通:

“八纵组建以来,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丢人现眼的事,必须严肃军纪!我这次来,就是奉了101的命令,来当监斩官的,这次我先杀个‘两条腿的’,如果下次还出现类似情况,那我就杀几个‘四条腿的’!”

许多68团的老人对这一幕印象很深刻。

林彪是从国民党当局的广播中听说的消息,一开始还以为是假的,毕竟国民党当局一贯虚假宣传,后来亲自打电话给八纵核实,这才明白这事儿是真的。

也因为这件事,段苏权又挨了野司批评,就连毛主席也讲了话,八纵一个副团长受处分,一个连长被枪毙,对当时东野全军而言,起到的作用不小。

八纵之前打仗,立功不小,没想到一连几次失误挨批,段苏权的心里很不好受。

攻锦战斗打响之前,林彪特意把段苏权叫到身边。

“吃豆!”

林彪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把黄豆,他的胃一直不是很好,听有经验的老人介绍,吃炒黄豆能缓解,所以总是随身带着。

可段苏权才刚被“示众”,心情很是抑郁,实在没这个心思。

“吃茶!”

图|刘亚楼、林彪、罗荣桓

林彪又将茶水杯推到段苏权面前:

“你们茶陵人,不讲喝茶,讲吃茶!”

段苏权的心里抑郁情绪有所缓解,林彪目光炯炯的望着他:

“知道为什么把你示众吗?”

“知道。”段苏权很坦诚的回答:“小紫荆山没打好,应该受到批评警告。”

林彪摇摇头:

“将将、将兵,都有斩首示众,我不是警告你,我是警告他们——,那11个纵队。”

段苏权望向林彪,脑海之中慢慢体会林彪话里的意思。

“两个通报,你们还有两面锦旗。小紫荆山出现疏漏,大紫荆山出了英雄。七十团一营三连,顶住了大炮飞机,顶住敌人4次强攻,毙敌过百,获‘顽强守备’锦旗。七十团七连,连长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突入北大营,前仆后继,直插敌核心阵地,歼敌过百,又获‘顽强歼敌’锦旗一面。对吧?”

锦州外围的战斗,八纵着实出了不少力,伤亡也不小,段苏权两次挨批评,心里还有些委屈,没想到作为通观全局的林总,竟然对八纵下面的一个小连队打的仗都如此清楚,心里不由得十分感动。

“大决战,战战都要协同作战。一仗下来,总有人争谁打的。争什么?都是人民解放军打的。你不争,这好。”

“弼时同志和子华同志都曾对我讲过,你的特点是忍辱负重。现在,我也这么看。”

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林彪显然深谙驭下之道。

攻打锦州战役中,东野抽调了5个纵队1个师,可一场战役,毕竟有主攻助攻之分,林彪要段苏权的八纵当助攻“啃硬骨头”。

1948年10月4日,东野安排攻锦部署,其中第2、第3以及6纵17师,炮纵主力以及15辆坦克为北突击集团,做主攻,第7、第9纵队和炮兵纵队一部为南突击集团,从南北方向夹击锦州。

只有八纵一个纵队是单独作为东突击集团,除了从南北方向上配合外,要单独负担由东向西攻打锦州。当时,东野的主要炮火力量全部都加持到了南北两个突击集团上,而八纵除了配属了1纵一个炮兵团外,无任何攻坚力量可以用。

“记住,你们纵队的任务是牵制敌人。你们吸引的敌人越多,挨的炮弹越多,你们完成的任务就越好。”

所以从战前布置来看,8纵主要起的就是牵制敌人的作用,自然不可能比主攻部队更先一步入城。

可啃了硬骨头的八纵并没有落下好,以至于时隔多年以后,人们都还清楚的记得,8纵在攻打锦州之战中,未能突破城防。

不仅如此,锦州战役落幕以后,东野主力立即投入辽西战役,聚歼廖耀湘兵团,当时也是八纵率先赶到了营口,阻击廖耀湘兵团,战况之惨烈,实在出乎预料,据说八纵光是为了抬伤员,就抽调了两个营的部队。

可后来呢?谈到辽西战役的营口之战,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辽南独立二师。

因为林彪无论是在给中央还是给下面部队,都提到是辽南二师阻击了廖耀湘兵团,对八纵的作用只字不提,以至于到了50年以后,各种资料仍然采取此类记载。

倒是当事人有不同的说法,无论是段苏权、亦或是辽南独立二师师长左叶,还是廖耀湘,在他们的回忆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八纵的作用,辽南独立二师师长左叶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清楚的说明了,10月25日八纵在六间房与廖兵团激战时,他们才刚从盘山出发……

“你能忍辱负重吗?”

联想林彪对黄永胜说的一番话,个中含义不言自明。

对于这些委屈,段苏权没有选择争辩,只是心里觉得,对不起在“六间房”牺牲的将士们。

“什么你打的,我打的,还不都是解放军打的!”

辽沈战役结束后,黄永胜调回八纵,重新出任纵队司令员。

面对程子华的追问,林彪只说了三个字:

“弱一些。”

段苏权也是后来才知道,自己在八纵任职这段日子,已经留下了“不会打仗”的名声。

1948年11月,段苏权改任东北军区作战处处长,一下子连降了好几级,可段苏权仍然还是任劳任怨。

几个月后,罗荣桓找段苏权谈话:

“你的问题是作风不泼辣,不善于坚持己见。但你为人忠厚,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八纵受通报批评不能由你个人负责,纵队其他领导对你在军事上帮助不大。现在战争主要是讲组织,做做参谋工作对你是有好处的。但在分配工作上是不妥当的。”

在这件事上,罗荣桓说了公道话,不久之后,在他的帮助下,段苏权恢复原级别,出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当时有人把这件事告诉林彪,林彪头也不回的回应了一句:

“我同意的。”

显然,林彪是知道段苏权受了委屈的,据说后来他对一位心腹爱将说过一句话:

“苏权是个老实人,我不是要处分他,我是处分冀察热辽。”

1955年9月授衔仪式上,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是个“暂授少将”。

与段苏权站在同一列的,有不少原来是他麾下的团长,而再往前的中将,也有不少原来是他麾下的师长,一直到上将行列,才有不少和段苏权是同僚。

肖文玖将军拉着段苏权小声说:

“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

段苏权只是淡淡一笑:

“组织上叫我站在这里我就站在这里。”

不少人都对段苏权仅授予少将赶到忿忿不平,但将军却始终甘之如饴:

“这时组织上的决定,我服从。”

后来在那个特殊时期,有人提出要动一动段苏权,是黄永胜出面拦了一下:

“不要动他了,他是个老实人。”

九大以后,又有人想起了段苏权,可不少人都不同意,原来和他搭班子的邱会作说:

“九大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咱们八纵就出了10个。”

丁盛也在一旁说:

“苏权同志也是咱们八纵的老人了,没当选中央委员。”

吴法宪也在一旁摇头:

“他才授个少将,是低了,可是他从来没跟老帅们讲,这样的人不要再搞他了。”

一生荣辱功过,自有后来人评说。

段苏权从来没有计较自己应有的待遇,反而还始终牵挂着当年的战友。1992年邱会作到北京,段苏权还曾几次上门探望,让邱会作很是感动。

图|段苏权到四川(前排左二)

让段苏权始终记挂着的,是当年8纵在辽沈战役期间的功绩。

据说段苏权看了电影《大决战》后,对影片并不满意,主要是为八纵鸣不平,还给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杨白冰打电话,要求组织四野和冀察热辽的一些老人讨论这件事。

“我老了,身体不行了……过去没讲过,现在想说。八纵在东北牺牲5千多,不讲讲,不好见他们……”

0 阅读:65

光康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