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西方继续向中国卖鸦片,中国又流失了多少白银?

大球卷史风 2024-05-14 03:20:05

在鸦片战争前的四五十年的时间里,英美等国鸦片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中国大量白银外流,据估计大约有4亿两之多。

鲜为人知的是,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的沿海许多口岸开放,鸦片交易逐渐成为一项合法化的贸易,结果带来了更多的白银流失,可以说一点不比鸦片战争的前四十年少。那么,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因继续存在的鸦片贸易,又有多少白银外流呢?

庞大的鸦片吸食人群

据较保守的估计,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全中国的鸦片吸食者在300万人以上,如果再加上偶尔吸食者这个数量可能会更加庞大。1850年代以后,随着鸦片贸易合法化,鸦片贸易数量的增加以及宫内自种罂粟面积的扩大,鸦片吸食人数也是增加迅猛。

综合各类史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中国吸食鸦片人数大约在2000万左右,占到了成年人口的约7%—8%。当时的神州大地到处是烟馆,国民百姓一个个卧倒在床榻上,吞云吐雾,面有肌黄之色,体无缚鸡之力。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地区和东南沿海一些地方的大街上整箱的鸦片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搬来搬去。甚至连天子眼皮子底下的北京城,也是鸦片毒雾弥漫。甚至连许多进京的举人竟携带鸦片到北京城内拍卖赚钱。

据不完全统计,1842-1849年间,输入中国的鸦片平均每年39000箱,1850-1854年间,增加到平均每年53500箱。其中以上海为中心的北方消费量占四成,以广州为主要市场的南方消费量占六成。在广州及华南,几乎无例外地都用白银来购买鸦片鸦片大量走私,造成中国白银继续大量外流。

据统计,1843-1846年四年间,中国白银外流约有470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十年间,白银外流量高达一亿五千万两以上。

白银的大量外流,使银贵钱贱的情况比鸦片战争前更为严重。在18世纪初期,一两白银能换1000文钱;到1850年,2300多文铜钱才能兑换一两白银。在此之后,铜钱贬值的更加厉害。当时白银是清朝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由于国内大量白银外流,造成通货紧缩,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到1858年,国外输入到中国鸦片已大幅增长到6.2万箱,鸦片问题已经严重到了禁而不能止的程度。于是清政府干脆允许国内大量种植鸦片,对鸦片征收重税。

1867年,鸦片进口货值在中国进口货值中占比高达46%。到1879年,鸦片自给率达到8成以上,进口数量大降。同时,这一年鸦片的进口量为8.3万担,达历史最高峰。主要是鸦片吸食人群越来越多,使得鸦片消费量有增无减。当时,进口一担外国鸦片的平均价格在390两白银,相比之前已经大大降低,主要还是在于本土鸦片产量的增加。

1880年,国产鸦片超过了进口数量,本土鸦片逐渐代替印度的产品。1882年,我国生产的鸦片居然实现了对外出口创汇,外国鸦片在华市场占比将至不足一成。

另一方面清政府抽取的鸦片税厘,居然成为仅次于田赋、洋关税、盐税、厘金的第五大税种。全国鸦片税厘收入在1868年至1886年每年约为300万两,1887以后突然增为每年900万两甚至超过1000万两,1895年以后又降为600万至700万两。

粗略估计,从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到1882年中国实现鸦片反向出口,这40年的时间里,中国进口国外鸦片起码造成了7亿两白银的外流,比《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赔款额总和还要高!

0 阅读:0

大球卷史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