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那一刻,我后悔了!自由落体4秒钟:金门大桥上跨越栏杆的人

晶源说国际 2023-03-04 14:45:10

每一个人到了旧金山,最急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金门大桥。

跨越栏杆的人

一旦当你知道从 1937 年至今,已经有 1,800 多人曾经从桥上往下跳,而平均每个月就有 2-3 个人追随这样的悲剧的时候,你看到的不再是宏伟壮观的大桥,也不再是一条通勤路线。你看到的是人性最阴暗,也是我们最不了解的一面。

人们从世界各地不远千里而来,就为了一窥这座雄伟的大桥。有人选择在这里求婚,有人选择在这里结婚,有人选择在这里庆生;也有人不远千里而来就为了跨越那道栏杆往下跳,成为「跨越栏杆的人」。

在人行道上密密麻麻的游客之中,有一些三令五申的热线电话和标语,这是一座大桥最阴暗的一面。

标语上面写的是:「事情还有希望,请打咨商电话」,以及「从这座桥上跳下去的结果是致命且悲剧的」。一个世界著名的观光景点,为什么会有这样三令五申的标语?为什么这会成为成千上万的人决心要将囚禁的灵魂从肉体挣脱出来首选之地?

全世界自杀的首选之地

金门大桥背负着几项不光荣的纪录。从 1937 年峻工到 2022 年 3 月,已经有近两千人选择在这里结束生命。这里至今仍被认为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自杀选择地点。今年金门大桥将庆祝它 86 岁生日,累计至今逾 1,800 的自杀人数只是已知官方数字,但这是海岸巡防队寻获遗体和目击者报案数字的总和,实际数字可能不只。

2013 年有研究机构在大桥外侧装了传感器。他们实际侦测到的跳桥人数是一般我们所知数字的两倍。跳桥的人只有一半被寻获,如果有人选择在漆黑的夜里往下跳,又没有目击者,这件事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也不会出现在统计数字里。

2006 年有一部专门探讨旧金山金门大桥自杀的纪录片《The Bridge》,引起了人们对这件事的重视。这部纪录片花了一整年时间等待,用长镜头从不同角度捕捉到 24 个跨越栏杆向下跳的真实画面,在拍摄过程中他们也成功阻挡了 12 个企图跨越栏杆的人。但这部片子引起少数人道德上的挞伐,因为有一个跳桥的人是在桥上犹豫了 93 分钟以后才做出最后决定,而这整个过程都被画面捕捉到,成为纪录片的一部分。舆论指责他们为了成全珍贵的镜头,而不设法阻止一件必然会发生的悲剧。

一位每天开车通勤都要经过金门大桥的女士,看到一个穿黑皮衣的男人爬上栏杆,背对大海在栏杆上站立了几秒钟。她开车驶过的瞬间,两人对看了一眼,接着她从后照镜看见他向后仰跳消失在栏杆外。虽然知道、也听过这类事常常发生,可是成为世上最后一个看到那个跨越栏杆的人,也成为他看到的最后一个人,让她当下痛哭失声。她说她永远记得那个人看她最后一眼的表情。

那是高速公路,不能停车也不能减速,她只能过了桥向大桥管理局报案。大桥管理局说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知海岸巡防队,设法寻获遗体交还给家属。这件事不断重复地发生,而且已经成为他们例行工作的一部分。

纪录片中所有被采访到的家属似乎都透露着同样的讯息,那就是对某些人而言,自杀是一种与生俱来必须追求的心愿。他们从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对生命没有任何眷恋。他们这一生所挣扎的就是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受访者中有一对父母提到他们的儿子在第一次来旧金山游览的时候,看到金门桥就像着了迷似地。当大家都在欣赏金门大桥的宏伟壮观与美丽的时候,儿子却脱口喃喃自问,桥面距海面有多高?从上面坠落下去会是什么感觉?多年后他独自悄悄回到金门大桥,成全了心愿。

自由落体 4 秒钟

在这 1,800 多个跨越栏杆的人之中,只有 26 人生还。《纽约客》杂志采访了其中一位生还者,他说在纵身跳出去的瞬间立即就后悔了。他为了一些无法解决的事选择了跨越栏杆。可是在坠落的 4 秒钟之间,他才愕然意识到每一件他认为无法解决的事,瞬间都变得微不足道。天下没有不可逆转的事,而唯一无法逆转的就是他跨越栏杆的选择。

在 4 秒钟的自由落体时间内,他认识到人世间所有的不幸与苦难都这么微不足道,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后悔,等待面对他在人世间最后一次选择的结果。对每一个跨越栏杆的人来说那是最漫长的 4 秒钟。

另一位自杀者凯文(Kevin Hines)在 2003 年跨越了栏杆。当时他独自一人流着泪看着大海,足足看了 40 分钟。旁边人来人往,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一幕,有位观光客甚至走过来请他为她照张相。凯文流着泪帮她拍了照,对方竟然完全没有任何反应。凯文在那一刻决定他的存在对这个世界真的是一点都不重要,他跨出栏杆站在只有 20 公分宽的外缘。这是典型跳桥前的准备动作。这时候只要松开双手就会成为自由落体,几乎所有人在跨越栏杆之后都会站在外缘做最后的犹豫。

1.4% 的存活率

凯文在奇迹般地生还后,成为金门大桥自杀防治热线的终身义工。

凯文松开手的一瞬间立刻就后悔。他告诉上帝他不想死,同时在最后一刻把身体扭转过来让脚先落海。他掉入冰冷的海水里,足足向下冲了十几公尺。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他并没有死。浮出水面之后他面临另一项真正的死亡威胁。即使有人在以 120 公里的时速撞击海面的瞬间没有死,却有可能在落水后溺死,因为冲击的力道必然造成全身粉碎性骨折,冰冷的海水终年都在摄氏 10 度左右,强大的暗流会把任何侥幸存活的人推向汪洋大海。

可是上帝安排的奇迹在凯文身上发生了。一只黑色的海豹竟然游向即将溺死的他,拖着他一直游到岸边,然后又消失在大海里。

就这样凯文保住一命,也就是这样,他认为这是上帝给他最珍贵的一次机会,让他活着回来劝导世人不要选择自杀这条路。一直到今天他都非常积极参与旧金山金门大桥防止自杀协会的所有活动,也成为金门大桥自杀防治热线的终身义工。现在他觉得他活得非常有意义。

还有一位生还者在头一次跳桥获救之后,又回去跳了第二次,当然这次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也是目前已知唯一跨越栏杆两次的人。

在 1995 年之前官方会定期公布跳海自杀的统计数字,当数字达到 997 的时候,他们发现这样等于是变相鼓励自杀竞赛,因为已经有人表示要成为第 1,000 名跨越栏杆的人,所以从此以后官方就不再公布这些数字。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新一代的年轻人有人会先网搜做好功课,把所有行程都安排好,然后不远千里来到旧金山为自己做最后的安排。他们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来到旧金山、也是第一次看到金门桥,当然也是最后一次。

疫情期间有一次骑车过金门桥到对岸,回程接近桥头,看到一位警察驾着高尔夫球车在人行道上迎面飞驰而来,一路用无线电呼叫着,后面还跟着一位单车警察。随后看到 3 条车道都给警车封了,想回头看看发生什么事,发现远程人行道也被封了。听人说桥上有疑似要自杀的人。那一瞬间我看到大桥警察枕戈待旦的效率,也第一次感受到传说中的不幸竟然这么真实。20 分钟后交通又开放,想必是危机解除,大桥上也恢复车水马龙。

一个小插曲就在这世界最美的地方真实上演,多久演一次我不知道,只是有人幸运被挡了下来,也有人没这么幸运。

自杀防治网今年开始安装

2017 年,金门大桥管理委员会终于通过争论了 10 几年的提案,决定斥资两亿美元在栏杆外加装自杀防治网。反对这项提案的人认为自杀防治网破坏旧金山的景观而彰显这座大桥的恶名。经过这么多年争论,这项法案终于获得通过,主要是因为受到《The Bridge》的影响。促成这项法案加速通过的最后原因,是金门大桥管理委员会主席的孙子在 2014 年也成为跨越栏杆的人。

令人痛心也值得警惕的是这些选择跨越栏杆的有很多是青少年。父母们应该知道,他们所面对的不是问题青少年,而是荷尔蒙问题。孩子的叛逆不可理喻,甚至凶暴都只是过渡性的化学反应,他们自己也是荷尔蒙分布不协调的受害者。

自杀防制网在赤资追加到 4 亿美元之后,终将于今(2023)年年底完工。防制网距离桥面有一大段距离,为的是不破坏景观。今天去金门桥你要伸头往栏杆下看,才会看到那个不幸的标记。

与传统价值极速背道而驰的现代科技与社会

很多人在科技最先进、收入最高的硅谷看到太多住大房子、开好车的人,回到空荡荡的家里却不知要如何安排剩余寂寞的夜晚──这里有太多的孤独人。这是一个太忙碌太功利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维持着太多的隐私与距离,大家只有表象上的礼貌与尊敬。

美国人没有下了班以后的生活。很多人回到家就是调一杯好酒,在舒适宽敞的影视间,独自看一个晚上的 Netflix。周末就开着一部帅气的跑车,没有目的地到处兜风。那的确是很美的广告画面,可是再美也比不过跟几个知心好友坐着喝茶聊个天。

美国有全世界最大的房子,可是有房子并不代表有家,有家不代表有亲人。他们可以在酒吧里和陌生人看体育频道,疯狂地跟着叫嚣狂饮,把一个喝得半醉的陌生人带回家、或者跟着对方回家过夜,让那种最虚假的快乐完全在瞬间爆发出来。可是第二天醒来,回到他们剩余漫长的人生,心灵还是一无所有。

金门大桥花了 4 亿美元安装自杀防治网之后,肯定可以降低跨越栏杆的人数,可是那只不过是让决心要走上这条路的人少了一个选项而已。科技与财富似乎跟传统价值极速背道而驰,当大家都引领企踵地向科技最前端瞭望的时候,是不是该回头看看我们这一路到底抛弃了些什么?

0 阅读:10

晶源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