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黛,何生钗?宝钗进贾府后,宝黛关系的微妙变化,都在细节里

谁家庭院木樨香 2024-03-19 22:04:14

《红楼梦》里,宝黛钗三人行,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贯穿全书。为了这三个虚构的人物,从红楼梦问世到现在,很多人争论不休。宝玉和黛玉,因为宝钗,发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你看,第八回的题目,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个酸字,可见宝黛钗情愫,曹公之用心良苦。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是《红楼梦》的两条线。有人说,“金玉良缘”是薛家编出来的故事,但是,最终嫁给宝玉的,确实是宝钗。小时候,我也曾有过感叹:既生黛,何生钗?让宝玉和黛玉再续前世缘,有个圆满结局,应该是很多人的梦想。

因为很多原因,红楼梦里的人物,年龄混乱,连脂砚斋都曾提出疑问。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视角,我们知道贾蓉16岁,脂批云:“合隔两年后便云二十岁耶?前后不合”。或许因为作者多次删减,或者另有苦衷不能明说,导致了年龄不符合逻辑。身为资深红迷,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小事。

再读红楼,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宝钗进贾府的时间,好像提前了。相比黛玉,宝钗进贾府的时间,应该晚至少四年。第三回最后,铺垫了薛家的故事,薛蟠因为倚财仗势,打死人命,正在应天府案下审理,王子腾派人通知贾府,想让薛姨妈进京。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甲戌本第四回,薛蟠,表字文龙,今年方十有五岁。宝钗比哥哥小两岁,应该是十三岁。也就是说,宝钗进贾府是十三岁。

第三回,黛玉到了贾府后,见过贾府众人,用过饭,住处怎么安排的呢?奶娘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由此可见,黛玉进贾府,是在残冬。

曾有癞头和尚告诫黛玉,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前缘未了,天命难违。黛玉与宝玉,终究相遇了。《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第三回的题目,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收养二字,触目惊心,让人更怜惜黛玉。自此,宝黛的关系,会怎样呢?看原文,便知答案。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二字触目凄凉之至!林黛玉蒙:我为你持戒,我为你吃斋;我为你百行百计不舒怀,我为你泪眼愁眉难解。无人处,自疑猜,生怕那慧性灵心偷改。

宝玉通灵可爱,天生有眼堪穿。万年幸一遇仙缘,从此春光美满。随时喜怒哀乐,远却离合悲欢。地久天长香影连,可意方舒心眼。

宝玉衔来,是补天之余,落地已久,得地气收藏,因人而现。其性质内阳外阴,其形体光白温润,天生有眼可穿,故名曰宝玉,将欲得者尽宝爱此玉之意也。

天地循环秋复春,生生死死旧重新。君家著笔描风月,宝玉颦颦解爱人。

黛玉的不放心,对宝玉的猜疑,皆因尚在懵懂之中的宝玉,多情、博爱,尚未参透何为真爱,心里有妹妹,但偶尔也会对姐姐动心,所以,矢志不渝的黛玉,才会怕宝玉移心。而宝玉天性淳朴可爱,通灵宝玉天生有慧眼,此番随神瑛侍者来到人间历练,依靠慧眼洞悉人情世故,世间生活百态。

宝黛相遇,可谓木石前盟的应验,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年四季,春花秋月循环往复,木石前盟的缘分,前世已定,生死自有天意。宝黛的悲剧,从相识就已注定。曹公笔下的风月,此风月非彼风月,宝黛生死相知,可谓知己。

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声;宝玉未见其人,先闻其脚步声。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甲戌侧批:与阿凤之来相映而不相犯。】宝玉出场,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甲戌侧批:文字不反,不见正文之妙,似此应从《国策》得来。倒不见那蠢物甲戌侧批:这蠢物不是那蠢物,却有个极蠢之物相待。妙极!也罢了。】

前世的记忆,是否已经模糊?那株柔弱的绛珠仙草,一刻未曾忘记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千万种猜测、揣摩,不如一见。黛玉心中的宝玉,是怎样的形象?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甲戌侧批:正是想必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

宝玉眼里的黛玉,是怎样的呢?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甲戌侧批:奇眉妙眉,奇想妙想。】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甲戌侧批:奇目妙目,奇想妙想。】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甲戌侧批:至此八句是宝玉眼中。】心较比干多一窍,【甲戌侧批:此一句是宝玉心中。甲戌眉批:更奇妙之至!多一窍固是好事,然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也。】病如西子胜三分。【甲戌侧批:此十句定评,直抵一赋。甲戌眉批: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宝玉看罢,因笑【甲戌眉批:黛玉见宝玉写一“惊”字,宝玉见黛玉写一“笑”字,一存于中,一发乎外,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道:【甲戌侧批:看他第一句是何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黛初见,一笑一惊,前世的记忆瞬间浮现,缘起就在一瞬间。一段刻骨铭心的真情,又岂会化为云烟?所以,日后黛玉去世,宝玉不再眷恋红尘,纵然宝钗温柔和顺,也毅然出家。那年残冬,宝玉见到了林妹妹,那个他日后放到心尖上的人。

贾母要把宝玉挪出来,给黛玉腾地方,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就这样,宝钗尚未出现的那几年,青梅竹马的宝黛,两小无猜,无忧无虑。

这段无忧无虑的日子,书中并无直接描写,而是在二十回通过宝玉的叙述,告诉读者。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庚辰侧批:八字足可消气。】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从宝玉安慰黛玉的这段话里,我们知道,宝钗没来的时候,宝黛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一起长大,那时候,二人是没有任何隔阂的。第五回里,宝钗来了之后,因为性格豁达,更得下人的喜爱,黛玉因为被冷落而不开心。

那时,尚在孩提之间的宝玉,对于黛玉的心理变化,浑然不觉。在宝玉看来,姊妹弟兄,皆为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因此,曾经朝夕相处、无话不谈、相处融洽的宝黛,渐渐有了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因为太过熟悉,反而更为挑剔。第五回,第一次出现了二人言语不和,黛玉气得垂泪,宝玉后悔言语冒撞,俯就安慰的文字。第八回,宝玉探望宝钗,宝玉先是闻到宝钗身上的“冷香丸”的香味,后二人同看通灵宝玉和金锁,宝玉感慨金锁和玉是一对。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甲戌双行夹批:余亦谓是一对,不知干支中四注八字可与卿亦对否?甲戌眉批: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文字是也。】

宝玉和宝钗谈笑间,黛玉摇摇地走了进来,一见到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宝钗藏拙,装作不明白,问黛玉:“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这一回,黛玉的酸味,够浓。宝钗和黛玉一番谈话,各有各的心思。很多人会认为黛玉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实则是黛玉的小心思,小女儿吃醋的心态。【甲戌双行夹批:吾不知颦儿以何物为心为齿为口为舌,实不知胸中有何丘壑。】

宝玉赶紧赶紧岔开二人话题,问穿着衿褂子的黛玉,是否下雪了。黛玉的嘴,依旧不依不饶,说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吓得宝玉连忙否认。接着,黛玉又接着雪雁送手炉,奚落宝玉。宝玉心知肚明,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薛姨妈留宝玉和黛玉吃茶,摆了几样细茶果。因宝玉夸赞前日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便让人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让宝玉尝。宝玉又说,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由此可见,薛姨妈之溺爱,薛蟠长大后屡次惹祸,和薛姨妈的溺爱不无关系。

宝玉的乳母李嬷嬷,阻拦宝玉,不让他喝酒。宝玉说自己就喜欢喝冷酒,宝钗笑着劝他:“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它,岂不受害?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

宝玉听了宝钗的话,立马换了热酒来吃。坐在一旁的黛玉,心里能好受吗?果然,伶牙俐齿的黛玉,没有让读者失望,精彩剧情来了。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说,是紫鹃姐姐怕姑娘冷,让她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甲戌双行夹批:要知尤物方如此,莫作世俗中一味酸妒狮吼辈看去。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阵罢了。甲戌侧批:这才好,这才是宝玉。】

深爱宝玉的黛玉,可不是一直对着宝玉使小性,拈酸吃醋。黛玉对宝玉的维护之心,有增无减。话说宝玉三杯酒过后,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委屈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却借着贾政,吓唬宝玉。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甲戌双行夹批:画出小儿愁蹙之状,楔紧后文。】

看着垂头丧气的宝玉,黛玉伶牙俐齿一番话,借着薛姨妈,维护宝玉,说得李嬷嬷哑口无言。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甲戌侧批:二字指贾政也。】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甲戌侧批:这方是阿颦真意对玉卿之文。】

听了黛玉的话,李嬷嬷仍不死心,让黛玉劝劝宝玉,不能助着他。黛玉接下来的话,把李嬷嬷说得又是急,又是笑。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黛玉以退为进,怼了李嬷嬷,让宝玉重新提起兴致。宝黛之间心照不宣的关怀,书中随处可见。在薛姨妈这儿做客,黛玉和宝玉,一致对外,始终站在一条线上。薛姨妈让人做了酸笋鸡皮汤,宝玉痛喝了两碗,吃了半碗饭碧粳粥。

宝黛二人吃完了饭,又吃了酽酽的茶,黛玉因问宝玉道:“你走不走?”【甲戌侧批:妙问。】宝玉乜斜倦眼【甲戌侧批:醉意。】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甲戌侧批:妙答。此等话,阿颦心中最乐。】黛玉听说,遂起身道:“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说着,二人便告辞。

接下来,黛玉给宝玉戴斗笠的细节描写,可见宝黛两小无猜的亲密,二人独有的信任,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介入的。小丫头笨手笨脚,宝玉生气了,说道:“罢,罢!好蠢东西,你也轻些儿!难道没见过别人戴过的?让我自己戴吧。”

黛玉雪中花送炭,用手整理,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详了端详,说道:“好了,披上斗篷吧。”【甲戌双行夹批:若使宝钗整理,颦卿又不知有多少文章。蒙侧批:知己最难逢,相逢意相同。花新水上香,花下水含红。】

脂砚斋的吐槽,很有意思。倘若宝钗为宝玉整理,黛玉肯定又会多说出很多话来。青梅竹马的宝黛,日常起居,互相照顾,早已是左手握右手那样自然的事情。曹公惜字如金,没有正面描写,没有山盟海誓的情话,只是透过一些日常小事,让我们领悟他们之间心有灵犀的默契。宝钗来到贾府后,宝黛之间,虽然不似之前那么单纯。但他们的心,却是一处。

从薛姨妈那儿回去后,黛玉不放心宝玉,又去看他。此时,他俩早已和好如初。宝玉写了“绛芸轩”三个字,见黛玉来了,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哪一个好?”黛玉仰头看里间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芸轩”。【甲戌侧批:出题妙。原来是这三字。】黛玉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的这么好了?明儿也与我写一个匾。”【甲戌侧批:滑贼。】宝玉嘻嘻的笑道:“又哄我呢。”

第八回还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这天的宝玉,酒喝得多了些,带着几分醉意。黛玉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却仍在潜意识里,不忘招呼林妹妹吃茶。茜雪捧上茶来。宝玉因让:“林妹妹吃茶。”众人笑说:“林妹妹【甲戌侧批:三字是接上文口气而来,非众人之称。醉态逼真。】早走了,还让呢。”【甲戌眉批:写颦儿去,如此章法从何设想?奇笔奇文。】

茜雪给宝玉醒酒的茶,宝玉却想着黛玉,此处用笔,足见宝玉对黛玉,用情已深。第二十回,宝玉正和宝钗谈笑,听说湘云来了,抬身就走。宝钗让宝玉等她,他们两个一起走,瞧瞧湘云去。巧了,黛玉在湘云身旁,因问宝玉:“在哪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庚辰侧批:总是心中事语,故机括一动,随机而出。】

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关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此时,黛玉和宝玉尚且处于彼此试探阶段,黛玉看到宝钗和宝玉在一起,心里不痛快,宝玉却吐槽自己没自由,不能和别的姐妹玩,吐槽黛玉疑心重,爱生气。宝玉看见黛玉走了,赶紧跟了来,害怕她生气伤身。两个人正在说话,宝钗进来,说道:“史大妹妹等你呢。”说着,便推宝玉走了。【庚辰双行夹批:此时宝钗尚未知他二人心性,故来劝,后文察其心性,故掷之不闻矣。】

此时的宝钗,也不知道宝黛之间的感情,这一无心之举,惹得黛玉更伤心了。黛玉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没两盏茶的工夫,宝玉仍来了。【庚辰双行夹批:盖宝玉亦是心中只有黛玉,见宝钗难却其意,故暂随彼去,以完宝钗之情,是以少坐仍来也。】宝玉对黛玉,自然是真心,黛玉对宝玉,也是一往情深,只是黛玉,总因宝钗,疑心宝玉,导致二人总是拌嘴,吵过后,又和好,早把之前的不愉快忘得一干二净。

宝玉说了一番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安慰黛玉,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庚辰双行夹批:此二语不独观者不解,料作者亦未必解;不但作者未必解,想石头亦不解;不过述宝、林二人之语耳。石头既未必解,宝、林此刻更自己亦不解,皆随口说出耳。若观者必欲要解,须揣自身是宝、林之流,则洞然可解;若自料不是宝、林之流,则不必求解矣。万不可记此二句不解,错谤宝、林及石头、作者等人。】

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很有趣,将宝黛之间的微妙感情,写得出神入化。刚才还在生气,偷偷抹眼泪的黛玉,转眼就看见宝玉脱了披风,怕他着凉。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庚辰双行夹批:真正奇绝妙文,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此等奇妙,非口中笔下可形容出者。】

宝玉笑道:“何尝不穿着,见你一恼,我一炮燥就脱了。”黛玉叹道:“回来伤了风,又该饿着吵吃的了。”【庚辰侧批:一语仍归儿女本传,却又轻轻抹去也。庚辰眉批:明明写湘云来是正文,只用二三答言,反写玉、林小角口,又用宝钗岔开,仍不了局。再用千句柔言百般温态,正在情完未完之时,湘云突至,“谑娇音”之文终见。真是“卖弄有家私”之笔也。丁亥夏。笏叟。】

第九回里,宝玉上学,先辞了贾母,忽想起未辞黛玉,【蒙双行夹批:妙极!何顿挫之至!余已忘却,至此心神一畅,一丝不漏。】因又忙至黛玉房中来作辞。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蒙侧批:此写黛玉,差强人意。《西厢》双文,能不抱愧!我不能送你了。】

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劳叨了半日,方撤身去了。【蒙双行夹批:如此总一句,更妙!】黛玉忙又叫住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蒙侧批:黛玉之问,宝玉之笑,两心一照,何等神工鬼斧之笔。蒙双行夹批:必有是语,方是黛玉,此又系黛玉平生之病。】

黛玉明知道宝玉心里最看重自己,不会去见宝钗,偏要俏皮地问宝玉,而宝玉也笑着不回答。这一问一笑的细节,足见宝黛的心照不宣。黛玉打趣宝玉蟾宫折桂,宝玉让黛玉等他放学再吃晚饭,还要亲自为黛玉和胭脂膏子。

宝钗进贾府后,宝黛关系的微妙变化,还有很多细节。既生黛,何生钗?当然只是一句戏言。宝黛钗三人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会陆续更新。

0 阅读:15

谁家庭院木樨香

简介:亲情、友情、爱情,真情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