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成长守护计划##宝宝辅食#
昨天的儿科门诊,我又当了一回知心姐姐。9个月大的宝贝,因为家里不同成员养育态度的180°差异,导致孩子吃睡节律乱七八糟。
如果这种乱七八糟并不影响生长发育也就算了,但是生长曲线近2个月内都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妈妈的态度是:固定孩子的喂奶和辅食时间,这样睡眠能够相对固定。
爸爸和家里其他成员的共同态度是,孩子应该自然生长,饿了才吃,困了才睡。不要给他定时间。爸爸身边有一些外国同事,因此爸爸接收到的信息是:小孩子就该顺其自然,不想吃就是不饿,不需要给他定时间,不会饿出问题来……
最终的结果是夜里无数次夜奶,白天的辅食及睡眠时间没办法固定……
妈妈描述这个孩子的饥饿信号不是很明确,有时候过了四个小时也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吃东西或喝奶愿望。而且这个孩子的大运动发育相对慢一些,最近刚刚有够东西的欲望,一直不会爬。就喜欢坐着玩儿,大人帮他翻身活动的话,他翻过去就立刻又坐下,谁让他动都不高兴地嚷嚷……因此,他的体能消耗肯定是不足的。这对于饥饿感也会拖后腿。
在这种声音完全不能一致导致的焦虑、夜里不停喂奶导致的休息不足影响下,妈妈的母乳量也在减少,而小家伙完全不接受配方奶的味道。再有一个困难点是:这孩子夜里醒来如果只是抱哄入睡,他除了妈妈谁都不跟,否则就一直哭,直到彻底醒了自己玩上两三个小时也不睡……
⚠️其实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及时表现出清晰的饥饿信号,尤其是那些比较贪玩的小朋友。等他们真的饿了再想吃东西的时候,可能同时也困了,就算吃也吃不好。再加上夜奶多,作息颠倒,白天就更难有充足的辅食量和睡眠……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下,是需要让喂奶、辅食、睡眠时间相对固定的。先从晚餐和睡前奶吃饱入手,减少夜间因为饥饿醒的可能性。当夜里进食减少,早晨就能有饥饿感,能够保证上午的喂养……而妈妈夜里可以好好休息,心理焦虑也能有一定程度缓解,这对于母婴情感传递和母乳产量都很重要。
📌每个小朋友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定要根据他的个人情况来调整,而不是“跟别人那样就行”。
这个孩子的具体指导,这里就不说了。但是希望借由这个案例,帮助家长明白“态度一致”和“个体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