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王炸!地方直接下场,去库存战役已经打响!

文加不了一点 2024-05-19 11:37:09

5月15日又一篇房地产小作文凭空出世,是彭博社不具名的人士讲的,大意是国家队要入场收购存量房这件事。

我前面的文章讲过,上层会在众多中层的政策之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政策,会把这个最适合的政策放到整个村子里全面推广,当年房地产从0到1的过程就是各个地方中层自主创新、独立发展的过程,我们的公积金制度就是在那种环境下应用而生的。

以我的观察,最有可能在整个村子里一刀切式的规则就是中层下场收房子。原因是这样的,在去年一月的时候央妈拿出了一个工具,名称是“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去年给的额度是1000亿,是在8个城市试点。去年的这次操作是实验性质的,是从上到下的实验,试点过程非常困难,截止到今年一月,才使用了1000亿中的40个亿。

而到了今年的5月17日,在例行吹风会上,央妈副行长介绍说,计划准备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让地方国企继续收购商品房,把商品房转为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就是共有产权房,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就是保租房和公租房,本次的3000亿相当于扩大了保障性住房的类型,从原来的配租型扩展到了配租型和配售型。

说明了,即使去年的实验结果不优秀,但也已经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了。

我额外提一点,去年到今年有一些城市也在收购商品房作为保租房,其中就有郑州的5000套、南京的2000套、太仓的1185套、漳州的1000套,还有几个城市的几百套,还有近两天杭州临安计划收10000平米(65平米算一套,大约是150套),这些城市的操作是中层自发的,前面说的8个城市是上层指派的。

他们两者目前最大的区别就是资金来源不同,其他基本都相同,承接这个任务的单位都是国企,回购的房子都还没有大面积出租,房子基本都是从开发商手上回购小户型。

我在这8个城市里了解了一下保租房,有打电话咨询,也有去现场咨询,目前我亲身的感受是:还在实验的初期,没有完整的实验过程,很多事项都没有确定。有一个楼盘,我带着身份证到了现场,工作人员说:“你前面已经排了一千多人了,下半年就出五六百套房,应该是没你的。”然后,我就问了取得保租房的条件,条件很简单,没有工作的人都能申请,我又问了保租房是按什么规则分配的呢?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还半年多才开盘呢,现在没规划,可能是先到先得,登记在前面的就按顺序排,登记在后面的就先记录着,后面怎么安排不清楚。”

我说一下国家队收购房产的原因。

提到这个原因,必须提到“新模式”。“新模式”一词在上层和中层的文件里出现很多次了,我见过的大约有大几百次。我之前写过三篇文章有分析过“新模式”,可是当时的信息并不全面,只够排除掉“新模式”不是简单的等同于“双轨制”。

在“旧模式”中,参与房子这个固定资源配置的主要角色是个人和企业,多数企业又是民营经济的,整个市场里的买家基本都是非公有制经济体,非公有制经济体参与的是房子的购买和使用环节,而房子的生产、销售和回收环节主要由房企、国央企和官方部门完成,这里除了房企以外,国央企和官方部门是公有制经济体。

在“新模式”中,公有制经济体除了要参与到房子生产、销售和回收环节以外,还要参与到房子的购买和使用环节,也就是说,官方一方面要做土地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还要做房子的资源配置,我们所有人在市场交易之中,做的事情都是资源的再配置。房价上涨是因为资源的再配置中,房子成为了稀有资源,比如新房供给不足,旧房交易频繁就形成了2016年后的涨价。房价下跌也是因为资源的再配置中,房子成为了刚需资源,比如资源流动性减弱就形成了2022年后的降价。

我们干预市场就是为了干预资源配置,资源就是土地、房产、资本和劳动力,还有很多东西也都属于资源,资源就是生产要素,也就是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我用简单明了的话解释下:就是原来房地产有一套运行规则,无论房价上涨,还是房价下跌,这套规则都一直存在,直到市场上不再有房子被交易,房子成为了被大家嫌弃的废弃物,这个时候,就要由上层来干预市场,把市场里原来导致市场沉闷的规则打破,然后上层离场,由着市场自由发展,发展出一套新的运行规则。

这个打破的过程一定是借助外力来打破的,外力就是把更多的参与方放进来,比如这次是把国央企放进来了,下一次可能就是把机构或个人踢出去,又可能是把海外的机构或个人放进来,反正打破规则肯定是改变参与方,不同的参与方有着不同的利益,各个参与方从0到1重新组合各方的利益,达到新的平衡,市场就又恢复了。

我再说一下我们看到的表面情况。

表面情况就是国央企入局购买商品房,同时,他们购房商品房的行为会成为常态化的行为,不会因为市场好转就暂停了,他们也会成为未来配置商品房的主力。这就映衬了一部分学者讲的,要用上层借债代替中层和基层借债,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从个人背债变成了全民背债,以前张三买房,就张三自己有欠款,以后国央企买房,就是所有人一同欠债,所有人都会也只能是同舟共济。

进一步推导,在这种情况下,占便宜的人就是租住在或者买住在这些商品房里的人,这批人享受了房子,但却是由所有人来买单。

再进一步推导,当所有人都处于一条船上时,所有人的利益就趋同了,再喊房价贵的人会减少,不稳定的言论会减少。

从表面情况看未来是商品房多?还是保障性住房多?

以商品房为主,以保障房为辅。大家不要小看这12个字,这12个字的含金量非常非常高。以商品房为主,坚持的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保障房为辅,坚持的是“更好发挥ZF作用”。“发挥”和“更好发挥”这两者是递进的关系,“发挥”是基础、是地基,“更好发挥”是锦上添花。所以,结论就是商品房远多于保障性租房!

再得出一个结论,那些讲我们会和新加坡一样以保障房为主的这种言论是站不住脚的。

从表面情况看未来商品房价格会不会上涨?

还是这句话“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ZF作用”。商品房的供需和价格要由市场决定,减少干预,而保障房的供需和价格要由官方决定,增加干预。但是,市场上的买家和官方是在同一个市场里购买共同的房子。在房地产产业里,每年能生产出的房子数量大体是相近的,每年的新增量和新减量也都是相对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的保障房供给充足时,那么在这段时间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商品房的供给就会减少,商品房的价格就会上涨,更简单的表述就是:当保障房处于补库存阶段时,就是商品房价格上涨的阶段。

得出结论,在1000亿“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和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花完之前,都是房价的上行阶段。

接下来是一些建议。

有的人正在住的房子是没有电梯并且领居极力反对安装电梯的房子,有的人正在住的房子是户型不方正,套内带边边角角,户型图歪七扭八的房子,还有的人正在住的房子是在楼道里和其他领居共用卫生间的房子,这些房子在我们传统观念里是楼层不好、风水不好和生活不便的,这样的房子在所有房子里都属于劣质资产,等未来房价回升时趁早出手,把劣质资产换成优质资产。

第二个建议就是:从现在到2035年的这段时间,绝大多数城市不会继续的向城乡结合部扩张,能远离城市边缘和城乡结合部就尽量远离,能进市里就尽量进市里,极个别的几个开发区、高新区、免税区可以不参考这条建议。

0 阅读:229
评论列表
  • 2024-05-19 12:53

    打鸡血有用不?

    文加不了一点 回复:
    鸡血不管用,就用人血了~~~
  • 2024-05-19 15:05

    希望把二手房也收储为保障房

    文加不了一点 回复:
    那样套牢的兄弟们就解放了
  • 2024-05-19 14:24

    静等胜利的那一天!欧耶!

文加不了一点

简介: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