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张宗逊,傅钟,李达4人都在上将前10名,可以称得上是资历深、职务高。有人说这四位不差上下,没什么可比性,其实大错特错。萧克是最为“低调”的一位,他的资历拿在上将中,可以说是天花板了。 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还坚持过井冈山斗争。红军时期担任红4军12师师长,红8军军长,红6军团军团长,还有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 八路军时期担任第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时期担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 这里要注意,决定萧克资历深的是这3个重要职务。 一个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一个是红军中最年轻的方面军副总指挥,第三是八路军中最年轻的副师长。在担任红6军军团长时,是萧克军事生涯的巅峰状态。 解放战争期间,萧克作为战略区的副职首长,协助主官指挥了许多战役战斗。一是作为聂荣臻的副手,参与指挥了华北军区部队进行的张家口保卫战、平泉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等。萧克曾两次用巧计保卫石家庄,以虚虚实实的战法战胜了来犯之敌,在我军战史上创造了两次在同一地点对同一敌人设“空城计”并战而胜之的范例。 在一个是作为林彪的参谋长,从1949年4月,协助林彪指挥了渡江战役。 其实在上将中,可以和萧克的资历比一比的,也只有张宗逊了。 论资历,论威望,论贡献,论职务,张宗逊和萧克不相上下。 他参加过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后来上井冈山,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要知道此时林彪也不过是个连长。 从1930年开始,林彪罗荣桓等人,已经升到军的岗位,张宗逊此时担任红12军36师师长,和粟裕是同级别。 从这时开始,萧克的职位比张宗逊高,一直到1947年,张宗逊在西北协助彭德怀,和萧克职务不差上下。 所以,从资历看还可以,毛主席也十分喜欢张宗逊,所以在1937年,知人善任的毛主席调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主管作战、文秘、机要、警卫和行管等工作。甚至在毛主席直接领导下,协助处理军委总部的日常军务。 不过,如果只论资历,其实傅钟比开国1614名将帅都要深,因为从1912年他赴法勤工俭学开始,就曾列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会的工作。可以称为是喝“洋墨水”长大的。 傅钟的军内职务在从事政治工作的上将中是最高的。他1930年初回国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做人事工作和兵运工作。1931年被派到红四方面军,从政治部秘书长做到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 这个资历就没的说,不过傅钟的贡献主要是在军队政治工作方面。 最后看李达,李达在资历上确实没有其他三位高,顶多参加了定都起义,不过他的工作范围一直在参谋方面,早期重要职务是红6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参谋长。 作为高级参谋长,李达积极认真辅佐军事主官的工作,甘居人次,心胸宽广,尽职不越位,忠诚善谋断。刘伯承称李达是“称职的好参谋长”,陈毅称李达是“抱着电话机睡觉的参谋长”,李达自己则谦称是“站在首长阴影里面的参谋”。 另外,在解放战争中,李达也曾协助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了渡江战役,可以说是全军最著名的参谋长。 但话说回来,1955年授衔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还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所以他们被评为上将军衔,应该是最为合适的。当然,如果单论资历等,陈奇涵,吕正操等资历也不浅。 图注:解放战争时期,时任四野参谋长的萧克(左一)与林彪(前),副政治委员谭政(左三)等。
萧克,张宗逊,傅钟,李达4人都在上将前10名,可以称得上是资历深、职务高。有人说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1-28 21:25:49
8
阅读:17121
幸福人生
左一、左三是怎么数的?
烟雨寒江 回复 02-14 06:26
没毛病,自己看
用户18xxx48
傅钟21年入党,无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