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在东线。“友军还是敌军”?德国“黄鼠狼”3型的指挥官指...
和平守旺者
2024-09-02 21:49:18
1942年8月,在东线。“友军还是敌军”?德国“黄鼠狼”3型的指挥官指向远方,旁边他的装填手正在转过身来,脸上满是硝烟污迹,战斗的疲惫显而易见。
“黄鼠狼”3型Marder III是德国为应对英国的玛蒂尔达坦克以及特别是苏联的T-34和KV-1坦克而紧急部署的一系列临时坦克歼击车之一。在德军的装甲力量能赶上这些强大的敌军坦克之前,Marder III充当了过渡方案。
这种车辆的出现得益于1940年德国在西线的成功战役,以及在1941年东线取得的一定程度的胜利,这些战役为德军提供了大量的缴获装备。于是,德军利用一款过时坦克的底盘,替换掉炮塔,安装上最强的反坦克炮,创造出了能够跟上快速推进的装甲师的移动反坦克平台。
Marder III有三种型号,底盘使用的是捷克的PzKpfw. 38(t)坦克,而炮则是改进过的苏联76.2毫米M36反坦克炮(大多改膛为德军的7.5厘米弹药),后来换装为德制的7.5厘米PAK 40/3反坦克炮。在这张照片中,炮是苏制的,这使我们可以辨认出该车辆为第一型号:装备7.62厘米PaK 36(r)炮的Panzerjäger 38(t) (Sd.Kfz. 139)型。该型号共生产了344辆,其中117辆被派往北非,其余的则被派往东线战场。
这种机动性和火力是有代价的:其高大的轮廓使其难以隐蔽,而小型且装甲薄弱的炮盾(11-15毫米)使Marder III的炮组非常容易受到步枪或机枪以外的武器攻击。尽管有这些缺点,Marder III依然是一个出色的火炮平台,给盟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当Marder III首次在北非部署时,其苏制7.62厘米炮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据说英国人一度认为他们面对的是移动的88毫米火炮。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