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国防科技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的这番话如

承载盘点 2024-10-10 17:27:32

2023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国防科技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的这番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军事领域引发了巨大反响。 这位85岁高龄的防护工程专家,用简短有力的话语,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在核打击防御能力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会议结束后,钱七虎院士回到他在北京的办公室,望着窗外繁华的城市景象,不禁回想起自己的人生历程。   1937年,他出生在江苏省泰州市,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童年时期,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1954年,17岁的钱七虎毅然参军,开启了他70年如一日为国防事业奋斗的人生征程。 在部队里,他亲身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台海危机,深刻认识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1960年,他被选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开始了他在防护工程领域的深入研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这一历史性时刻,让年轻的钱七虎意识到,在核时代,传统的防护工程理论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威胁。   他暗下决心,要为祖国的核防御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钱七虎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   1985年,他提出了防护工程抗力与荷载耦合理论,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地下长城”工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0年,他们成功研发出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大大提高了防护结构的抗爆能力。   2001年,钱七虎团队研发的双层柔性防护结构在西北某地进行实验。 当模拟核爆的冲击波袭来时,这种新型结构展现出惊人的韧性,成功抵御了相当于数十万吨TNT当量的冲击。 这一成果让中国的核防御能力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成功并没有让钱七虎停下脚步。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带领团队深入灾区,研究如何提高地下工程的抗震能力。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他又开始关注核电站的安全防护问题。   2015年,钱七虎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高达800万元。 让所有人惊讶的是,这位已经78岁的院士将全部奖金捐赠给了国防科研事业。 当记者问及原因时,钱七虎平静地说:“我这辈子都在为国防工作,现在还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我很高兴。”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钱七虎又开始思考如何将防护工程技术应用于生物安全领域。 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83岁的他仍然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回到2023年的今天,钱七虎的这番话不仅是对中国防御能力的自信宣告,更是对他毕生心血的总结。   “地下长城”工程,这个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庞大地下防护系统,能够有效抵御核武器、常规武器和化学武器的多重打击。 它的存在,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然而,钱七虎深知,科技发展永无止境,国防建设也是如此。   面对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等新型威胁,防护工程还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 他常常对年轻的科研人员说:“我们的工作永远不会结束,因为和平需要有力的保障。”   在钱七虎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他最喜欢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这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对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期望。 他希望年轻人能够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在和平年代依然保持警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默默奉献。   钱七虎的言论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人质疑公开讨论核防御能力的必要性,也有人担心巨额投资于防护工程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   对此,钱七虎的回应始终如一:“和平发展是我们的目标,但没有强大的国防作为后盾,和平就无法保证。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这片土地。”   参考资料:环球网2022-08-15《“敌人的任何打击,包括核打击,我们防得住!”》

0 阅读:58
承载盘点

承载盘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