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南京大厂区西厂门的一个出租屋内,租户陈先生外出打牌消遣,留下妻子一人在家。然而,当他傍晚回家时,却发现家门紧闭且无法打开,敲门也无应答。
预感不妙的陈先生立刻砸碎窗户翻窗而入,却看到了令他崩溃的一幕:妻子衣衫不整地倒在地上,已经失去了生命迹象。
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经过初步勘查发现,受害者疑似遭受性侵,后被脖子上的丝巾勒死。现场一片狼藉,除了散落的纸团外,还在门房附近的地上找到了一枚南京牌香烟的烟头。通过对周边情况的进一步调查,警方得知案发小区老旧,监控设备均已损坏,无法提供有效的监控录像。不过,有一名老人当天下午在家门口晒太阳时,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陌生男子从受害者家附近路过,此人梳着大背头、嘴里叼着香烟,且在看到老人后加快脚步离去。
警方对现场提取到的生物样本进行了DNA检测,结果在散落的纸团中共提取到了三人的DNA:一个是陈先生本人,一个是80多岁的老者(陈某妻子的远房亲戚),基本排除作案可能;第三个为陌生者的DNA,且与门房地上烟头上的DNA相吻合。由于陈先生并不抽烟,警方认为这个陌生人有重大作案嫌疑。然而,由于当时的DNA数据库并不完善,无法从DNA入手找到凶手,案件因此陷入了僵局。
尽管案件陷入了僵局,但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同志一直没有放弃追查。随着DNA数据库的不断完善,每当有一批新的DNA样本入库时,刑事技术检验科的干警就会将当年疑犯的DNA拿出来进行比对。这一坚持终于在17年后得到了回报。2020年,警方在比对过程中发现了一份与案发现场遗留DNA信息存在25%重合度的DNA样本,这份样本来自邵某。这意味着犯罪分子与邵某之间存在很近的血缘关系。
警方随即对邵某展开了调查。经过询问得知,邵某是被现在的家庭领养的,养父母也不知道他的亲生父母在哪里。不过,邵某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被领养时还带着自己的出生证明。根据这份出生证明,警方得知邵某出生在西安。于是,南京警方马不停蹄地赶到西安进行调查。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邵某出生的医院已经更名,且对三十年前的病例和出生记录都已销毁。不过,警方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通过当地派出所和医院留下的生育、疾病治疗线索进行追查。
在持续追查过程中,警方终于找到了邵某的母亲(已去世),并通过她进一步追查到了邵某的父亲(已去世多年)。经过细致的调查与资料的梳理,警方发现邵某的父亲姓朱,且他不止邵某一个儿子。邵某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在邵某父亲去世后跟随母亲回到了江苏生活。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邵某的弟弟手中有一份家族族谱。这份族谱对于侦破案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警方通过族谱对邵某的亲属进行了细致的排查,最终将嫌疑人锁定为邵某的同父异母兄弟——朱某。朱某在案发时年龄约为50多岁,与目击证人描述的嫌疑人年龄相符。此外,朱某曾经有过犯罪前科,且在2003年的时候到过南京,具备作案可能性。
在锁定了嫌疑人后,警方立即对朱某展开了抓捕行动。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快速的行动,警方成功将朱某抓获归案。经过审讯,朱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交代了自己在案发当天闲逛时看到受害者李某年轻漂亮,便产生了邪念。在观察到李某独自在家后,他强行闯入其家中欲强行与其发生不正当关系。但这一过程遭到了李某的反抗。为了防止李某的呼救声被其他人注意到,他便利用丝巾将其杀害后逃离现场。
2021年,朱某被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