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初,杭州一女子带着金手镯去医院做磁共振,医生说:“纯金的首饰不影响,不用摘”,她躺进机器里面,金手镯却突然振动起来,十分钟检查下来,把她的手腕都震麻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5月初的杭州,春意盎然,李女士却因颈椎不适来到医院,准备接受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她平日里喜欢佩戴金饰,那天耳朵上戴着金耳环,手腕上套着一只金手镯。 医生告知她,纯金首饰不会受磁场影响,无需摘下,她稍稍放心,躺进了检查仪器,然而检查刚开始没多久,她便感到手腕一阵异样,手镯竟然开始震动,频率越来越快。 十分钟的检查结束,她的手腕已被震得发麻,走出检查室,李女士满心疑惑:医生明明说纯金没事,为何手镯会有如此异常?这只手镯的品质,是否真如购买时商家承诺的那样?一场意外的检查,开启了她对真相的追寻。 李女士的疑惑并非无端,这只金手镯是2020年在杭州萧山的老凤祥门店购买的,当时店员信誓旦旦地保证是足金999,发票上也清楚写明含金量,手镯内侧还刻有“老凤祥足金999”的钢印。 她清楚记得,购买时还特意搭配了一对金耳环,两件首饰均来自同一家店,然而,核磁共振中,耳环毫无动静,手镯却震动不止。 她不禁怀疑,手镯里是否掺杂了其他金属,导致它在磁场中产生异常反应,想到自己花了大价钱买的可能是“问题货”,李女士既愤怒又不安,她决定先弄清手镯的真伪,再做打算。 带着满腹疑问,李女士拿着发票和手镯来到老凤祥门店,她向店员详细描述了核磁共振中的异常情况,要求对方解释手镯震动的原因,并验证其是否真是足金。 店员却显得有些敷衍,先是表示金饰在磁场中震动不一定是质量问题,随后又对手镯称重,发现重量比发票上的28.67克少了0.3克,仅为28.34克。 店员据此质疑手镯并非他们售出,甚至暗示李女士可能拿了其他来源的首饰,李女士气愤不已,她清楚记得购买时的场景,发票和钢印俱全,怎能轻易被否定? 店员提出用火烧测试来验证真伪,但李女士担心手镯被调包,果断拒绝,双方争执不下,谈话陷入僵局,李女士感到信任被辜负,决定另寻办法查明真相。 为了求证,李女士联系了一家权威的珠宝鉴定中心,她希望通过专业检测,弄清手镯的成分,化解心中的疑虑,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先对手镯表面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纯度符合足金标准,这让李女士稍感安心。 然而工作人员指出,要确认手镯内部是否一致,必须将手镯剪开,用仪器深入分析,李女士犹豫再三,这只手镯不仅是贵重物品,还承载着她对品质的信任。 但为了真相,她最终同意了,几天后,鉴定结果出炉:手镯内外均为足金999,没有掺杂其他金属,震动现象与手镯的材质无关,李女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但新的疑问随之而来:既然是纯金,为何会在检查中震动? 带着鉴定结果,李女士专门咨询了一位核磁共振领域的专家,专家解释,核磁共振设备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即使是纯金这样的非铁磁性金属,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因磁场感应产生微弱的涡流效应,导致轻微震动。 手镯的震动可能与其形状、厚度以及佩戴时的松紧程度有关,而耳环因体积小、贴合紧密,未出现明显反应,这种现象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并不罕见,只是普通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容易引发误解。 专家还提到,医生建议不摘除纯金首饰是基于常规经验,但实际操作中,建议患者尽量避免佩戴任何金属,以减少不适,李女士听后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科学盲区,而非手镯质量。 这件事很快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分享自己在核磁共振中遇到类似情况,感慨医学科普的不足;也有人对金饰市场表示担忧,吐槽部分商家服务态度冷漠,动辄推卸责任。 网友们讨论起购买金饰的种种陷阱,提醒大家选择正规品牌并保留凭证,还有人指出,李女士的经历暴露了消费者在面对贵重物品时的知识短板,比如对金饰磨损和检测方法的误解。 0.3克的重量差异,在日常佩戴中并非不可能,尤其像手镯这样常与衣物摩擦的饰品,讨论中,不少人呼吁金饰行业加强透明度,完善售后服务,避免类似纠纷损害消费者信任。 这件事也让她对金饰市场多了一份警惕,明白了保留凭证和选择正规渠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消费者维权的不易,商家与顾客之间,往往需要更多沟通与理解,才能化解误会。 专家的解释不仅解开了她的困惑,也让她对核磁共振多了一份了解,她开始提醒身边的亲友,做这类检查时尽量不戴首饰,以免徒增麻烦。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戴金手镯做磁共振手都振麻了,金耳环却没有反应?最新回应》
2023年5月初,杭州一女子带着金手镯去医院做磁共振,医生说:“纯金的首饰不影响
如梦菲记
2025-04-11 13:38:39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