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收50架波音飞机,担心定金的人,纯粹是哭错坟了!因为退飞机的舟山波音交付中心,是老美在7年前在中国成立的子公司,这家公司跟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停止接收,其实是他们自家的后院起火了。
最近网上有不少人担心中国拒收 50 架波音飞机会损失定金,这事儿其实得从舟山波音交付中心的性质说起。
这家成立于 2018 年的公司,是波音设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从股权结构到运营管理全由美国波音新加坡公司掌控。
换句话说,它本质上就是波音在美国本土之外的一个 “海外车间”,和中国航司没有任何股权关联。 为啥波音要在中国搞这么个交付中心?这里面有个税务套利的门道。按照美国税法,飞机在本土完成总装后出口要缴纳高额增值税,而中国的增值税率相对较低。
于是波音想出个办法:把未喷漆、未安装内饰的飞机机体(业内俗称 “白机身”)以零部件名义出口到中国,在舟山完成最后工序再交付给中国航司。这样一来,波音既能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又能省下一大笔税款。
但这套操作在 2025 年遇到了大麻烦。美国政府突然对华加征 125% 的关税,导致舟山交付中心从美国进口的 “白机身” 成本飙升。
更要命的是,中国航司发现按照新关税计算,即便接受飞机也会大幅增加运营成本,于是果断启动合同条款中的 “不可抗力” 机制,拒绝接收已完成喷漆的飞机。
这里有个关键的法律关系需要澄清:中国航司的订单是和波音美国总部签订的,舟山交付中心只是执行交付的环节。
根据国际航空制造合同惯例,卖方因自身原因延迟交付超过 90 天,买方有权解除合同并索赔。
这次事件中,波音既无法按时提供零部件,又无法承担关税成本,属于典型的 “卖方违约”。按照合同条款,波音不仅要退还中国航司支付的定金,还可能面临双倍赔偿。
更有意思的是,舟山交付中心本身也陷入了双重违约困境。它一方面要因无法接收美国总部的零部件而向波音总部支付违约金,另一方面又要因无法按时交付飞机向中国航司赔偿。
这种 “两头赔” 的局面,让波音内部焦头烂额。有分析指出,舟山交付中心的财务窟窿可能需要波音总部注资数亿美元才能填补。
那些担心定金打水漂的人,可能混淆了 “商业合同” 和 “地缘政治” 的关系。从法律层面看,中国航司的拒收行为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甚至可以说是一次教科书级的商业风险对冲。
而波音作为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其财务实力足以承担违约赔偿。
事实上,波音已经开始将被中国拒收的飞机转售给印度、沙特等国家,虽然每架飞机需要额外投入 250 万至 400 万美元进行改装和适航认证,但至少能挽回部分损失。
当然,这件事背后还有更深层的产业背景。中国商飞的 C919 大飞机在 2024 年交付近 50 架,订单量突破 330 架,国产飞机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航空市场格局。
而波音 737 MAX 虽然在 2023 年底恢复了对华交付资格,但接连发生的事故和持续的关税战,让中国航司对其信任度大打折扣。
说到底,这次拒收事件本质上是波音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一次战略失误。舟山交付中心的尴尬处境,暴露了跨国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脆弱性。
而中国航司的果断行动,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为国产大飞机的发展争取了更大空间。至于那些操心定金的人,与其担心中国航司的商业智慧,不如多关注波音如何在这场 “自己挖坑自己跳” 的戏码中收场。
信息来源:和讯网 中国拒收波音飞机,双方损失各有多少?
蔡菜
说的好像是你最聪明了,没合同约束那波音也能随时涨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