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汤加王国,还是一个远离世界喧嚣的海岛国家。在这里,教育尚处于传统阶段

云端轻舞 2025-05-02 11:07:13

1965年的汤加王国,还是一个远离世界喧嚣的海岛国家。在这里,教育尚处于传统阶段,寄宿学校更像是宗教和纪律并重的机构,生活刻板、课程枯燥,对那些热血方刚、富有幻想的少年而言,简直是无聊到令人窒息的“牢笼”。 这六个少年——索帕、斯蒂芬、卢卡、科洛、戴维和马努,是学校里最要好的朋友。他们常常躲在校园后山谈梦想,讲着海上传奇。他们最爱的故事是《鲁滨逊漂流记》和《海底两万里》,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亲自踏上一场属于自己的冒险。 终于,他们决定付诸行动。他们“借用”了一艘渔船,准备航行650公里,前往他们心中的“伊甸园”——斐济。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没有航海经验,只有年轻人不计后果的冲动和一腔热血。 谁也没料到,这次逃学成了他们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经历。 他们的船在夜晚驶离汤加时,海面还是平静的,但仅仅几个小时后,命运便翻了脸。狂风骤雨突然袭来,浪高数米,将他们的小渔船像玩具一般掀翻。帆断了,舵没了,船锚也不见踪影。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海流把他们卷向未知的远方。 第八天,当他们几乎奄奄一息时,一座无人岛出现在他们眼前。这是阿塔岛,一个早已被遗弃的火山岛。少年们凭借最后一点体力游上岸,脱离了吞噬生命的大海。 岛上资源有限,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动手。起初,他们靠着吃海鸟、喝鸟血、舔雨水生存。他们用树枝扎陷阱,捕鸟、抓蜥蜴;用椰壳接雨水,存入竹筒中备用。他们不再是城市里的学生,而是自然里的求生者。 第90天,他们在一次高地探险中,意外发现了山顶的一个废弃村落。那是早年居民留下的遗址,那里有椰子、香蕉,还有几只跑得飞快的野鸡。少年们如获至宝,不仅改善了饮食,还获得了精神上的极大安慰。 他们约法三章,不许争吵、均分食物、集体决策。有人负责捕猎,有人负责取水,有人修缮房屋,还有人每天记录天气和海浪方向,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建航线回家。 他们用藤蔓编织网袋,用海鸟羽毛缝制披肩,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相互取暖。他们甚至自己编起了课程,由学得快的教其他人唱歌、锻炼、做手工,为的是保持理智,不让绝望吞噬信念。 岛上的生活渐渐步入规律,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他们几次尝试自制筏子出海求援,每次都因浪大而失败。但他们从不放弃。 每当有人想要放弃时,其他人便围成一圈,轮流讲述自己最期待回家后要做的事:有的想吃妈妈做的鱼汤,有的想再次摸摸父亲的胡须,有的则想回去重新认真上学。 他们学会了等待,也学会了忍耐。 第463天,一艘因海况临时改变航线的澳大利亚渔船“贾斯丁女士号”路过阿塔岛。船员们远远看到岛上升起浓烟,还以为是火山活动,靠近后却看见六个晒得黝黑、满脸胡子、身披树叶的少年在岸边高举双手,发出嘶哑的呼喊。 他们得救了。 消息迅速传回汤加,整个国家为之震动。家属的喜极而泣与媒体的大肆报道,让这六个少年成为传奇。现实并未对他们完全温柔以待。 由于他们“偷窃”渔船的行为仍属违法,警方不得不依据当时的法律将他们带走。船主最初坚持要追责。直到“贾斯丁女士号”的船长彼得·沃纳出面,不仅为他们作证,还主动赔偿了船主的损失,并提出要资助这些孩子未来的学业,这场法律风波才得以平息。 更令人动容的是,沃纳被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主动邀请他们成为他在汤加的航运公司员工。后来,其中几人真的成了水手和导航员,甚至一人后来投身教育,把“荒岛求生”的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汤加孩子听。 他们没有成为科幻小说的主角,也未变成电影明星。他们回到了现实生活,带着荒岛给予的智慧与坚持,继续他们未完的青春。

0 阅读:21
云端轻舞

云端轻舞

云端轻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