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北京团练大臣王懿荣患疟疾,吃药时发现“龙骨”这味药上有人工划痕,把大夫抓来审问,竟发现了一个天大秘密。
1899年的一天,团练大臣王懿荣从山东到北京,因为水土不服,刚开始就有些不舒服,像是染了风寒。
于是便吃了几贴药,可是再过段时间竟然身上忽冷忽热,难受得很,精通药理的王懿荣看了下身上的一些特征,一下子就确定了,自己是患了疟疾。
这病倒是不严重,只是需要多吃几天药,他拿出纸给自己开了个药方,便让儿子出去拿药了。
而这次玄机就出现在这张药方里面,药方中有一位药叫做“龙骨”的药材,世上当然没有龙,这也不是龙的骨头,而是一种动物的骨头,类似于化石,当时被中医发现可以入药,并且用途还挺广,对失眠,心悸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王懿荣的儿子当时拿着药方就直奔当时最大的药房“鹤年堂”去,拿了一大包一大包的药材回来。
因为对医药颇有研究,王懿荣每次喝药之前都要看看药包里的药,然而就是这一次翻看,他发现了玄机。
他仔细看着那个龙骨,竟然发现上边有些刻痕,这可不是正常动物身上会自己长出来的,除去这种可能性,那就只可能是人刻上去的了。
如果是普通人看见这个刻痕可能只会觉得是龙骨分块时不小心划上去的,但是这个王懿荣不仅仅精通药理,还是个金石学家,对于古代文字十分感兴趣,因此看到这个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念想就是:这可能是更早的先辈们留下的文字!
有了这么个想法,他看了眼一旁等着拿药去的小厮,万分激动地让他快去把剩下的拿回来的药包拿过来看看。
虽然小厮有些奇怪,但是还是照做了。王懿荣这动静也惊动了他的儿子,一进来见到的便是自己的父亲把所有的药包都拆开来,然后拿出里面的龙骨拼拼凑凑。
可能是因为是同一批,有那么几片还是能凑上的,那些神秘的符号越看越像是文字,原本还满面病容的王懿荣瞬间精神焕发,让儿子去将药房将所有的龙骨都买回来。
虽然龙骨在当时是大部分药房都有的一味药,但是这药材也不算便宜,儿子有些不理解,可是王懿荣直接将所有的家产都拿出来,让他快点去买。
儿子见父亲这激动的样子,孝顺的他只能赶紧去照办,到了药店时,店老板听闻他要所有的龙骨,还以为是王团练得了大病,赶紧将药材都装好,按照当时的原价卖出。
买完后,王懿荣手里还有点余钱,又跑到一些收藏家的家中去,将他们手上有文字的龙骨全部都买了回来。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王懿荣这么大波收集龙骨好像不是为了治病,王懿荣同样爱好金石收集的好友前来探望,顺便问一下他最近为何倾尽家产去买这些东西。
王懿荣则兴奋地将他拉到书房,宝贝似的将那些龙骨拿出来,此时王懿荣已经收集了将近一千块龙骨了很明显可以看出上面是写着文字。
好友十分震惊,这消息也不胫而走,龙骨的价格一瞬间被炒了上来,王懿荣为了仔细研究这些文字,还继续买着龙骨,以至于后来欠了不少钱。
而王懿荣作为发现龙骨第一人,学术界对此也十分震惊,有时也会来拜访他,一起探讨关于龙骨上的文字。
当甲骨收集足够多以后,王懿荣打算全身心地投入研究中,却发生了一件大事,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那场战争中,他被迫自杀了。
他的儿子在他死后,并没有如他一般一头扎进文字研究中,为了将父亲生前欠下的债全部还清,他将自己父亲辛辛苦苦收集来的一千多块甲骨全部出手。
不过好在他儿子并没有将甲骨卖给外国人,而是给了当时一样是金石学家的刘鹗手中,刘鹗可以说是甲骨文的发烧爱好者,买到这一批甲骨,他如获至宝,当即开始了研究,三年后,也就是1903年,他出版了一本书,名为《铁云藏龟》,这就是甲骨文的开山之作。
可是这批甲骨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在庚子之乱中,因为低价卖出仓库中的粮食,涉及到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于是招来了杀身之祸,与1909年客死乌鲁木齐,那些收藏的甲骨也因为他的死,流散而去。
因为甲骨文的出现,我国的可考证的历史直接往前提前了1000年,在这件事上,王懿荣与刘鹗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亮仔
甲骨文这个商标我们没注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