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乾隆正在木兰围场狩猎,听到皇后去世,他没有表现出一丝悲伤,不仅没回宫

寻墨阁本人 2025-05-15 17:00:23

1766年,乾隆正在木兰围场狩猎,听到皇后去世,他没有表现出一丝悲伤,不仅没回宫,还对儿子说:葬礼从简,不必以皇后之礼安葬。200多年后,清东陵的一处妃园塌陷,才解开乾隆的一个宫廷秘闻。

乾隆时期有那么一位皇后,生前被打入冷宫,死后丧事降级,关于她的所有画像都被销毁,就连史书记载也寥寥无几,人们现在甚至还没有搞清楚她到底是姓乌拉那拉还是辉发那拉,她就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

富察皇后薨逝之后,乾隆就将那拉氏立为继后,在为数不多的史书记载中,只能看出继后的性格温柔,但是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官方夸奖,因为性格温柔的人,在封建社会,是断然不可能做出断发这种大逆不道之事的。

先来看看那拉氏为何被打入冷宫?

“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

乾隆本人好大喜功,喜欢热闹,在乾隆三十年的时候,开始第四次南巡,对于皇帝而言,南巡是一件既可以游山玩水,又利于向百姓展现皇家威严的事情。

南巡行至杭州的时候,那拉氏忤逆圣旨,悍然断发,然后就被乾隆遣送回京,于第二年驾崩。

断发在对于满族而言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汉人传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断发为不孝,满族断发,则指的是国丧。皇帝,太后,皇后有人死亡才能称之为国丧。

谁也不知道皇后为何而断发,众大臣们议论纷纷,尤其是在那拉氏崩逝之后,乾隆将皇后的丧事规格降为贵妃规格,这和富察氏的丧仪相比,差距太大。

而且乾隆还不许大臣们为其求情,基本到了谁提那拉氏谁倒霉的地步。

乾隆四十一年,有一个小官写了一封奏折,里面提及那拉氏是为了规劝皇帝才断发的,因为乾隆在南巡途中想要立一个妃子,那拉氏阻拦被皇帝训斥,这才愤而断发。

乾隆意识到,对于这件事必须要做出解释,不然这种负面舆论就会抹黑皇家颜面。于是乾隆又再次澄清,可惜这次依旧没有说明皇后为何断发。

“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

这话里话外说的是,皇后任性,朕多次的包容她,没想到她竟然不知悔改,她死之后,朕只是削减了丧事规格,并未褫夺封号。

其实关于皇后断发一事,乾隆一直未说明原因,就侧面证明这个原因,说出来可能比较丢人。

但是我们可以站在女性的角度去想想,要不是失望到极点,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皇后不当,非要断发?

由于乾隆对那拉氏的态度,销毁画像,不许人提等,很多人会往“爱之深,恨之切”猜测,但是乾隆对于那拉氏其实没那么爱,立她为继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皇考所赐之侧福晋”。

富察氏死后,后位不能空着,挑来挑去,也就是那拉氏,家族显赫,还是雍正亲自赐婚的侧福晋,可以胜任皇后之位,这对乾隆来说,是必须要做的公事。

那拉氏即位之后,皇帝和皇后维持着表面的和谐,生育了两子一女。要知道,那拉氏成为皇后的时候,她认识乾隆已经十七年了,要是有感情早就生孩子了,何必等到现在?

“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这句诗是乾隆用来怀念富察氏的,也说明了那拉氏不如富察氏合他心意。

对于那拉氏而言,前有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的富察氏,后又地位日渐提高的魏佳氏,自己的夫君还动不动就写诗怀念别人,种种原因积聚在一起,就在南巡那天,某一件事情将不满的情绪点燃,于是就断发了。

作为女人,那拉氏其实挺值得佩服的,她敢抵抗天底下权利最大的男性,敢用自己的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在封建社会,确实难得。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