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孝庄病逝。她一手带大的孙子:康熙哀号不已,捶胸跳脚。谁知,刚走出孝庄

寻墨阁本人 2025-05-16 17:25:00

1687年,孝庄病逝。她一手带大的孙子:康熙哀号不已,捶胸跳脚。谁知,刚走出孝庄的寝宫,他就命令侍卫:将太皇太后生前最喜欢居住的那5个宫殿给拆了,棺椁也不要下葬。结果,一直到康熙过世,孝庄都没能入土为安。

孝庄原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的一名格格。她在13岁时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后金皇族的一员。尽管姑父皇太极是多位妻妾的丈夫,但姑侄婚姻在当时的游牧社会中是为了加强部族间的联盟关系。因此,孝庄的出嫁不仅是家族繁衍的需要,也是政治权谋的手段之一。

然而,孝庄却没有得到皇太极的宠爱,她的地位在后宫中不断下降。尽管她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她的身份并没有得到保障,反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皇太极逝世后,孝庄之子福临即位,即顺治帝,但是由于顺治即位时只有6岁,实际上是由硕睿亲王多尔衮等辅政大臣掌权,顺治并没有亲政。

而也正是因为顺治年幼,各方势力也都想争夺对他的控制权。为了稳定朝廷,皇太极的弟弟们选择了让孝庄嫁给多尔衮,作为顺治皇帝的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孝庄无奈的同意了。

在这个过程中,她被迫背离自己的内心和尊严,忍受了一定的痛苦和苦难。清代作家孙洪伊在所著《皇孙大合府》中写到了孝庄的故事,他说“孝庄以凌辱自我为代价,以求保全天下安危。”,其实指的这就是这一段。

顺治在24岁的时候,患了天花,而当时的医学水平无法治愈这种病,由此驾崩,而后由玄烨即位。

而玄烨即位时只有8岁,由于他还太年幼,统治实际由内阁大臣和辅佐者担任,这是一个和孝庄密切合作的机制。孝庄在康熙年幼时垂帘听政,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同时也保护康熙的安全,成为康熙的亲密盟友和支持者。

然而,四大辅佐者之一的鳌拜在康熙的治下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野心,结党营私,藐视皇权。嘉庆年间《清史稿》中也将其评价为“奸猾不顾国法,勇毅不知人命”。

鳌拜越权的终点是对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的杀害。对此康熙深感愤怒和不安,在孝庄的支持和协助下,康熙命令侍卫逮捕了鳌拜,解除了他对皇权的威胁,这一事件为康熙皇帝正式亲政奠定了基础,孝庄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687年12月,孝庄突然病危,当时的康熙帝正值壮年,而孝庄已经75岁高龄。康熙深知祖母的重要性,他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让祖母尽快康复,为此他步行到天坛,亲自向上天祷告:我愿意来少活几年,换祖母健康无忧。

然而,孝庄的生命注定要结束,面对祖母的去世,康熙深感悲痛。在孝庄生前,她曾对康熙表示:“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你父子,务于孝陵近安厝,我心无憾矣。”

这个遗愿对康熙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在合适的情况下同时尊重孝庄的愿望、传统礼制和孝道?康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他最终还是决定遵从孝庄的心愿,并将她埋葬在康熙的父亲陵墓附近。

1687年10月22日,康熙将孝庄太皇太后升祔太庙、奉先殿,他将孝庄的牌位安置在太宗之庙。

为了让孝庄安息,康熙将下孝庄的棺椁暂时安放在孝陵附近。并决定修建一座崭新的陵墓。他不仅拆除了孝庄生前最喜欢居住的5个宫殿,还将拆卸下来的材料运至孝陵附近,以便用于修建陵墓。

虽然当时的工程规模巨大,但康熙却决心为孝庄修建一座壮观的陵墓。然而,康熙还没等到陵墓建成,自己就过世了。孝庄的陵墓成为了历朝历代皇帝接续施工的对象。直到雍正继位后,孝庄的棺椁才得以入土为安,陵墓也最终完工。

孝庄是一位具备出色智慧和谋略,高尚品德的女性。她为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的政治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并在幕后默默地给予适当的建议。孝庄始终恪守本分,不插手朝政和个人私利,尊重皇帝的权威,因此她的建议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同和接受。

历史也证明了,孝庄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人物,她的人格魅力、领导能力和底线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0 阅读:156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