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监狱中,特务给女共产党员邓惠中上老虎凳时,无意中碰了一下她的脚底板,邓惠中猛地把腿收了一下。这一下,让特务眼前一亮,好像找到了折磨人的新招。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1948年深秋,重庆的冷风吹进监牢时,邓惠中觉得身上的伤疤格外疼。她斜倚在牢房的墙角,浑身疲惫得厉害,嘴唇干裂得说不出话,心里却在牵挂几个孩子。 邻近的牢房里,她的小儿子邓诚偶尔轻轻地喊一声:“妈,你还好吗?”她竭力平静地回应:“妈没事,你放心。” 可是,每到深夜,她还是会悄悄抹一把泪。 想起被捕前的那个傍晚,她刚做好饭,隔壁邻居突然闯进来,身后还带着几个陌生男人。邻居眼神躲闪,不敢看她,只说:“邓老师,对不住了。” 她一听这话,顿时心头就明白了,但她没怨恨,只轻声叮嘱孩子们:“记住,咱们家没有胆小鬼,遇到什么事,都得挺住,谁也不能连累同志。” 孩子们惊慌失措,她却像平常那样轻轻安慰:“没啥好怕的,做对的事,问心无愧。” 渣滓洞的审讯室,向来阴森压抑。这天特务又一次绑邓惠中上老虎凳,皮带勒紧她的腿骨,剧痛如电流一般穿过全身。但她咬紧牙关,不愿多叫一声。 就在那时候,特务不小心碰了一下她的脚底板,她竟下意识地猛一抽腿。这小小的反应,被特务迅速捕捉到了。 “嘿,这女人不怕疼,怕痒!”一个年轻特务忽然露出一丝狡猾的笑意。 他马上换了个法子,用一根细细的竹枝挠起她的脚底心来。那种痒不是平常挠挠那种,而是钻进骨子里的痒,让人全身麻酥酥的,邓惠中浑身剧烈颤抖,汗水瞬间湿透了衣服。 “说不说?你的联系人是谁?”特务一边折磨一边追问。 她咬着嘴唇,不让一丝声音泄露出来。见她不屈服,特务又拿出了一把沾了水的硬毛刷,疯狂地刷起她的脚底。 那种如同千万只蚂蚁啃咬般的感觉,钻进她的神经深处,她一阵一阵地晕过去,又一阵一阵地醒来。 “你就算再折磨我,也白费劲!”她终于艰难地吐出一句话。 特务见她死不松口,眼睛里满是不解与愤怒:“你怎么就这么倔?说句话不比吃苦强吗?” 邓惠中冷冷地回了一句:“你们不懂,我说了,那才是真的生不如死!” 1949年11月,解放战争快要结束了,渣滓洞里的特务更加疯狂。 每到夜深,牢房里总会传来惨叫声。有些被折磨到极限的人,哭喊着想结束这一切。邓惠中总会小声告诉牢友:“咱们是共产党人,就算死,也得挺直了腰杆,不能让敌人看笑话!” 一天晚上,特务再次拖出她的小儿子邓诚威胁她:“你再不招,今天就弄死他!” 邓惠中站直身子,看着满脸泪痕的儿子,声音清晰而有力:“诚儿,咱们家的人,不怕死,怕的是活着对不起良心!” 她这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刺得特务心慌意乱。 就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夜,敌人恼羞成怒,下达了杀害监狱中全部共产党员的命令。那天深夜,枪声接连响起,邓惠中与儿子邓诚牺牲在了渣滓洞。 消息传回岳池老家,她生前教过书的江西馆小学,学生们听到她牺牲的消息都哭了。一位曾经的邻居老太太念叨着:“惠中这孩子,从小就有骨气啊,死得太冤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她为了心中的信仰,忍受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折磨。有时老人们聚在一起,都会不禁想起那个坚强的邓老师,不由自主地叹息:“她这一辈子,活得值啊!” 这些年过去了,岳池县九龙镇的街头巷尾,依旧有人讲着邓惠中的故事。 人们谈起她时,不是当作传奇,而是当作邻家的一个普通妇女。她的英雄气概,恰恰就在于平凡与不平凡之间的那份执着与坚韧。 她曾在课堂上教过孩子们的一句话,一直回荡在岳池这座小城的记忆里:“人生最重要的是,有些东西永远不能丢掉,比如骨气,比如良心。” 她的话,依旧活着,永远活着。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关注我们,下次更新不踩空~ 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一起聊聊!
渣滓洞监狱中,特务给女共产党员邓惠中上老虎凳时,无意中碰了一下她的脚底板,邓惠中
史墨弦说说
2025-05-15 17:45: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