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关于白求恩,着重宜传的都是他如何高尚、如何伟大,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到底

史墨弦说说 2025-05-15 17:45:49

长期以来关于白求恩,着重宜传的都是他如何高尚、如何伟大,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要救助中国人?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故事要从1927年加拿大的一家疗养院说起。那时候,白求恩得了肺结核,这病现在看起来并不可怕,但放在九十多年前却跟癌症差不多,是个能要命的病。 白求恩当时不到四十岁,事业正旺,可病情却一天天恶化,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但他没有甘心认命,医生出身的他把自己当成了实验品,尝试着一种当时在医学界还不被认可的治疗方法——人工气胸疗法。 刚开始连疗养院的院长都不赞成,认为他在拿生命开玩笑,但白求恩态度非常坚决:“要死,也得试过再说。” 当时同病房的约翰后来回忆说:“白求恩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给自己打气,说自己能活下去。” 最终,经过无数次痛苦尝试,白求恩真的好了起来,靠的竟然是自己试验的新疗法。 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白求恩的想法,他亲身感受到了病人在无助时的绝望,这让他决心把自己救人的本事,用在那些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1938年,白求恩刚刚到中国不久,就被安排去了晋察冀前线的医疗队。 对一个外国人来说,中国北方冬天的严寒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住的地方墙上能结冰,吃的饭里掺着沙子土屑。但白求恩却似乎并不觉得苦,他一天到晚只想着给伤员做手术。 可他的翻译小刘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白求恩每次做手术前,都要低头看着地上的血迹发呆很久,嘴里念叨着听不懂的话。直到有一天晚上,小刘终于忍不住问他:“您是不是也害怕啊?” 白求恩转过头来,表情竟然有些无奈:“小刘,谁不害怕呢?医生也是人,见到受伤流血的场面,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白求恩说,他也会在半夜惊醒,梦见自己躺在手术台上,伤口流着血,没有人帮他治疗。 正因为自己懂得恐惧,才更明白别人受伤时内心的慌乱。所以他才拼命给伤员治病,仿佛这样就能驱赶自己内心深处的害怕。 1939年初夏的一次战斗后,八路军的一个年轻战士腿部中了子弹,骨头被打碎了,情况特别危险。 当时前线医疗点药品和器械严重不足,助手劝白求恩放弃,说这条腿保不住了。但白求恩却坚持要救,他亲自给那个战士做了三个多小时的手术,结果却还是失败了。 那天晚上,白求恩一个人坐在门口抽烟,旁边没人敢靠近。 小刘轻轻走过去,他头也没抬,说了一句:“知道我最怕什么吗?我不是怕日本人的子弹,而是怕自己救不了那些躺在手术台上的年轻人。” 正是这些细节,让人看到白求恩不只是个伟大的人物,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会害怕、会失望,但却始终不肯放弃希望的人。 后来,1939年11月初,他在涞源的一个战地手术台前受了伤,伤口感染,最终牺牲在唐县黄石口村。 临终时,他只留下了一封简单的信,信中没提到自己的病痛,只恳求国际援华组织能帮助一下他的前妻弗朗西斯,因为他知道自己以后再也照顾不了她了。 人们说白求恩高尚,说他伟大,但他自己从没想过这些。 他之所以救中国人,不是为了伟大,只是因为他曾经也是个无助的病人,只是因为他也知道害怕,只是因为他无法忍受那些本可以活下来的人却没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或许,白求恩的故事并不复杂,他只不过做了一个普通医生该做的事,只是做得更多一点,也更彻底一点而已。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白求恩自己也从来没有回答过。 也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根本就不需要答案。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关注我们,下次更新不踩空~ 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一起聊聊!

0 阅读:8
史墨弦说说

史墨弦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