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7岁的清朝摄政王载沣,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醇亲王府。四儿子溥任摔了当票,吼道:“这是祖宗家业!”然而他一句话就让儿子闭了嘴。 醇亲王府对于载沣一家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住所,更象征了他们曾经那高高在上的身份,可如今载沣竟然想要将其卖出,这样的决定根本无法让人接受。 溥任怒气冲冲的质问载沣:“父亲,你是真的想好了吗?这可是我们家族最后的颜面,是祖宗传下来的!” 载沣此时神定自若的回答道:“这件事情不要再继续争论下去了,我心意已决。” 殊不知正是载沣此刻的决定,竟然保全了醇亲王府最后的颜面。 作为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父亲,载沣亲眼见证了大清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挑战。 载沣身为道光帝的亲孙子,可谓是自小就享受到了各种荣华富贵,但此时的大清已经逐渐开始走向下坡路。 之后的同治、咸丰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大清,在咸丰皇帝驾崩后,实权就被慈禧紧紧握在手中,整天只顾着贪图享受的她哪里还把心思放到治国理政上。 外加西方列强的野心勃勃,很快大清就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各种割地赔款彻底伤了清朝的元气。 公元1908年,慈禧正式驾崩,在离世前她留下了一道懿旨,由载沣的儿子溥仪担任大清朝的皇帝,载沣则担任摄政王。 当载沣听到这道圣旨的时候,他的脸上没有一丝喜悦之情,因为他深知摄政王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自己身担其位,日后就必定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此时此刻,隆裕太后也在时时刻刻观察载沣的一举一动,毕竟溥仪如今只有三岁,宫里的一切大小事都只能由二人说的算。 但好在两人并没有争斗的不可开交,而是各司其职,隆裕太后负责管制后宫,载沣则负责处理前朝的政事。 在这期间,载沣一直都在积极寻找出路,经过和列强们的交涉,载沣非常佩服德国的军事实力,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向德国学习。 可奈何清朝的问题已经不是载沣一人就能解决,遗产辛亥革命,就彻底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在民国时期,载沣一家曾因为伪满政府的原因受到过优待,不过这样的日子也没有持续多久,新中国成立后,载沣一家就彻底成为了普通人。 这时已经六十七岁的载沣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用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王府,起初大家都不理解他的这个决定。 但载沣做这一切有他的原因,王府每个月的开销太大,他们现在根本没有能力承担,更重要的是,新中国已经成立,他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载沣的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醇亲王府在之后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864年7月,李秀成被俘虏,曾国藩有个疑问:“秦日纲能力很差,为什么能封王;罗
【5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