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平息仅十天,局势非但没缓和,反而火药味更浓!印度先是封锁最后通商口岸,让巴方贸易瞬间断血,紧接着又对盟友伊朗、伙伴美国出招。背后藏着什么盘算? 印巴冲突结束已经过去了十天,气氛没有缓和,反而在升级。 印度没有直接动用武力,选择换了一种方式开始反击。 第一个是经济层面的报复。 在5月3日,印度政府宣布封锁与巴基斯坦之间的阿塔里-瓦加口岸,这是两国之间最后一个开放的陆路商业通道。 这道口岸一关,断了货物流通,也让两国间残存的一点民间往来彻底停滞。 新德里给出的理由是“安全风险”,没有人怀疑这背后就是对巴基斯坦的政治施压。 印度还调整了港口政策。 自5月5日起,所有悬挂巴基斯坦国旗的商船,运载何种物资,都被禁止停靠印度任何港口。 这对巴基斯坦的轻工业出口是个不小的打击,还有那些依赖印度中转的产品,比如纺织品、零配件。 但真正让莫迪政府“压力上头”的,是伊朗的态度。 印度与伊朗长期合作的查巴哈尔港开发计划,在今年4月刚刚进入关键阶段。 这个港口位于伊朗东南部,是印度绕开巴基斯坦、连接中亚和阿富汗的重要战略节点。 印度对查巴哈尔港投入了数亿美元,承诺提供港口建设技术与物流支持。 但印巴冲突爆发后,伊朗突然“降温”。 在4月28日,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在德黑兰会见巴基斯坦外交特使,双方强调“区域稳定”和“深化双边合作”。 同一周内,印度驻伊朗查巴哈尔项目的技术人员被紧急撤回了一部分,原因是“项目安全环境恶化”。 伊朗虽然没有明确违约,明显开始顾忌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这让印度感到被“架空”。 查巴哈尔的风险上升,意味着印度连接中亚能源走廊的计划被迫搁置。 印度本是希望通过这一通道,绕过陆地障碍,引入土库曼天然气和中亚矿产。 现在不得不开始寻找替代方案,比如阿曼的杜库姆港,但这将带来更多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成本。 更微妙的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的走向。 这个联盟成立于1985年,成员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阿富汗。 按原计划,2024年上半年将在喀布尔召开一次外长级会议,讨论区域经贸协作机制。 就在会议前夕,印度单方面宣布暂停与巴基斯坦在SAARC框架下的所有合作项目。 这个决定让原本就功能衰退的SAARC几乎名存实亡。 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小国对此表示“理解但遗憾”,尼泊尔则公开表示“区域机制不能因双边矛盾停摆”。 印度显然不在意这些“劝说”。 莫迪政府的思路是明确的:要么按印度的方式合作,要么就别合作。 实际,印度早就不满SAARC在地缘博弈中无法为其提供足够支持。 这次索性借着冲突的余波,一鼓作气地重新定义地区合作的规则。 而对于美国,印度也没有完全放松。 两国表面上还是“战略伙伴”,印度却已经悄悄提高了部分美国产品的进口税。 像加州杏仁、华盛顿苹果这些高价农产品,在印度市场的价格一夜之间上涨近15%。 印度商务部的解释是“保护本地农户”,但华盛顿那边显然不买账。 美印之间近期原定的投资谈判也出现延期,双方还没有撕破脸,气氛确实紧张起来。 印度现在确实更有底气了。 在2024年,印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GDP突破4万亿美元。 可它对外资依赖依然严重,尤美资在股市和高科技领域的占比接近七成。 这让莫迪政府在表现“强硬”时,还不得不时不时踩一脚刹车。 如果说对巴基斯坦是直接报复,对伊朗是防范未然,那对SAARC和美国的操作,更像是一种姿态管理。 向外表明立场,向内稳住人心。 对莫迪而言,这场冲突之后的“多线出击”并不只是情绪宣泄,更是一次区域战略的重新布局,这样说起来似乎有点靠谱。 印度也知道,硬碰硬打不下去的时候,最终回到谈判桌是必然选项 但在那之前,莫迪必须先完成一个目标:不让人觉得印度只是一个被动反应的大国。 不过也希望莫迪在面对美国的时候能一直这么硬气。
印巴冲突平息仅十天,局势非但没缓和,反而火药味更浓!印度先是封锁最后通商口岸,让
霜狼踏雪寻梅香
2025-05-16 11:20:34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