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标签不应成为舆论审判的通行证 5月12日鄂州滨湖东路的交通事故中,58岁的刘某因操作不当酿成悲剧,这本应是唤起公众对交通安全深思的警示案例。然而部分自媒体刻意突出“保时捷”标签的行为,却让舆论焦点从生命消逝的沉重转向了对财富符号的猎奇围观。 当“保时捷”成为标题关键词时,传播逻辑已然异化:事故责任尚未明晰,网络审判已凭车辆价格给事件贴上“为富不仁”的想象标签;伤亡者的个体命运被压缩成“豪车肇事”的流量注脚。这种叙事本质是对生命权的双重消解——既轻慢了逝者的尊严,又模糊了事故追责应有的理性边界。 《道路交通安全法》从未按车辆品牌划分责任轻重,司法公正的天平上,五菱宏光与保时捷具有同等法律重量。真正需要聚焦的是刘某究竟为何“操作不当”:是驾驶培训缺位?还是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这些追问才能推动公共安全进步。 血的教训不应成为流量游戏的素材。我们期待媒体报道能恪守人文关怀与专业精神,让每起事故的讨论都回归对生命的敬畏、对真相的追寻。毕竟在生死面前,所有交通工具的钢铁外壳下,都是同样脆弱而珍贵的人类血肉。
豪车标签不应成为舆论审判的通行证 5月12日鄂州滨湖东路的交通事故中,58
爱车的木木
2025-05-16 18:03:41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