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吉林一男子穿龙袍祭祖,手上戴着乾隆皇帝的扳指,经专家鉴定价值过亿,劝他无偿上交国家,谁知男子说了六个字,众人哑口无言。 这年春天,吉林市乌喇公园突然冒出一群穿清朝服饰的人。 领头的是个穿明黄龙袍的中年男人,后头跟着穿官服、皇后装、宫女服的上百号人。 这阵仗引得路人纷纷围观,有人嘀咕:“拍电视剧咋没见摄像机?” 可仔细一打听才知道,这是爱新觉罗·恒绍组织的满族祭祖大典。 这恒绍自称是乾隆皇帝第七代孙,家里祖辈传下个玉扳指。 这扳指可不简单,白里透青的玉料上雕着云龙纹,内圈还刻着乾隆年制的小字。 有文物专家上门看过,说这物件少说值三亿。 消息传开,不少人劝他把宝贝捐给博物馆,他脖子一梗甩出六个字:“这是我祖传的!” 这事儿得从恒绍的出身说起,1958年他生在吉林,打小家里就教满文、讲祖上故事。 客厅墙上挂着乾隆画像,逢年过节全家要行三跪九叩礼。 邻居常见他穿黄马褂出门,媳妇天天穿绣花旗袍,家里家具清一色雕龙画凤。 满族同胞东北不少见,可像他这么讲究的老辈做派确实稀罕。 2015年4月的那场祭祖闹得沸沸扬扬,恒绍戴着玉扳指,领着四百多号人按清朝老礼祭江神。 三跪九拜、献酒诵经的流程走了俩钟头,末了还让大伙给他行君臣礼。 围观群众举着手机直拍,有老爷子摇头:“宣统爷退位都百来年了,整这出给谁看呢?” 争议最大的还是那枚玉扳指,有文物专家在电视节目里见过这物件,说是正经乾隆御用。 扳指内壁的磨损痕迹、雕刻刀法都符合清代工艺,玉料也是新疆和田的老坑料。 消息传开,博物馆派人上门做工作,说私人保管容易损坏,捐给国家能更好保护。 恒绍当场翻脸:“我家传了七代的东西,凭啥上交?” 后来有记者查证,确实没有祖传文物必须上交的规定,这事儿才慢慢平息。 恒绍这人的路子也怪,正经是个中医大夫,在美国念过医学博士,回国开了中医研究所。 墙上挂着卫生部发的“特级名医”奖状,诊室里堆着《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集》。 可老百姓看病更在意他开的方子灵不灵,谁管他祖上是不是皇帝? 有老患者私下说:“方子倒是管用,就是诊金比别处贵三成。” 族谱的事儿更是一团迷雾,恒绍说有本乾隆年间传下来的家谱,可从不给人看全本。 吉林省满族联谊会档案里倒是记着他是副会长,宁安市政府组织的满族文化活动也常请他当嘉宾。 满族同胞恢复祖姓不算稀奇,东北姓关、郎、那的满族多了去了,可像他这么高调的实在少见。 玉扳指的风波过去后,恒绍消停了一阵。 可没过两年又搞出新花样,自费重修了祖坟,墓碑上刻着“清高宗七世孙”。 清明祭祖时拉来二十多辆轿车,车上下来的人个个穿黄马褂。 这事被网友拍上网,评论区炸了锅:“这是要复辟咋的?”“人家祭祖关你什么事!”两边吵得不可开交。 满族文化保护本是好事,北京故宫都办过萨满祭祀展示。 可恒绍这套明显带着私货,祭祖非要穿龙袍,治病非要扯皇族秘方。 有民俗专家私下吐槽:“正经满族祭江神是祈福丰收,哪有让活人当皇帝受拜的?这纯属个人炒作。” 眼瞅着争议越来越大,恒绍倒是淡定。照常坐诊看病,照常组织满族联谊活动。 玉扳指还天天戴手上,有患者问起就笑眯眯说:“老祖宗留下的念想。” 前些年吉林市搞非遗文化展,他带着那本《宫廷秘方集》参展,展台前围满打听玉扳指的人。 工作人员摇头:“正经来学中医的没几个,全是看热闹的。” 这些年东北搞文旅的多了,有人劝恒绍开个满族文化体验馆。 他摆摆手说没兴趣,转头却在自家院子搞起“宫廷药膳体验”,一桌八菜收费八千八。 来吃饭的大多是好奇的游客,真冲着药膳来的没几个。 有食客在网上吐槽:“人参炖鸡倒是实在,可这价够买二十只老母鸡了。” 关于那枚玉扳指,古玩市场传过不少消息。 北京拍卖会拍出个乾隆翡翠扳指,成交价破了两亿。有中间人找过恒绍,说愿意牵线搭桥找买家。 他给的回话硬气:“给十个亿也不卖,这是祖坟里传家的物件。” 这话传出去,倒让他在收藏圈里赚了把口碑。 如今恒绍六十多了,还三天两头组织满族文化活动。 去年重阳节搞了个“八旗子弟射箭大赛”,冠军奖杯做成玉扳指形状。 有年轻选手嘀咕:“这老头是真爱显摆。” 可不得不承认,经他这么折腾,吉林满族文化确实多了些关注。 只是这关注里头,总掺着点看热闹的味道。 说到底,恒绍这套做派透着股拧巴劲儿。 既要端着皇族后裔的架子,又得靠中医本事吃饭;既要传统文化传承的名声,又撇不清炒作嫌疑。 就像他天天戴的那枚玉扳指,看着是老祖宗的荣光,实际成了招摇的幌子。 可话说回来,人活一世谁没点执念? 只是这执念摊在明面上,难免惹来是非口舌。 信息来源: 自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档案 《吉林市满族志》编纂委员会访谈
2015年,吉林一男子穿龙袍祭祖,手上戴着乾隆皇帝的扳指,经专家鉴定价值过亿,劝
历史新潮观察
2025-05-17 10:12:50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