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若是没有克林顿的一再坚持,中国加入世贸可能会更为艰难!1998年,克林顿访华

陈士杰谈国际 2025-05-17 14:42:33

当年若是没有克林顿的一再坚持,中国加入世贸可能会更为艰难!1998年,克林顿访华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确认要不要让中国入世,而当时美国国会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1992年竞选总统时,克林顿曾将中国描绘成"人权暴君",甚至在1996年台海危机时派航母穿越台湾海峡。但到了1998年,这位民主党总统突然转变态度,在访华期间公开支持中国入世。

这种转变背后,是美国商界的集体施压。波音公司测算,中国入世后十年内将采购2000架客机,这相当于该公司五年的产能总和。通用电气、沃尔玛等巨头也纷纷游说,声称中国市场开放将带来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利润。

面对国内政治压力,克林顿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策略。一方面,他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承诺推动国会通过《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

另一方面,他授意财政部长鲁宾向中国传递"最后通牒",要求在1999年11月前达成协议,否则将面临更严厉的贸易制裁。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最终迫使中方在农业、电信等领域做出让步。

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美方突然公布了一份17页的谈判细节文件,试图通过舆论施压。这一行为激怒了中方,导致谈判破裂。

消息传回华盛顿,美国商界立刻行动起来。波音公司董事长菲尔・康迪特直接致电克林顿,警告"如果失去中国市场,波音将面临10万人失业"。英特尔公司动员6000名员工向国会写信,美中贸易商业联盟更是斥资1200万美元发起媒体攻势。

在国会山,反对声浪同样激烈。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宣称"中国入世将摧毁美国制造业",民主党议员桑德斯则指责"这是资本家的阴谋"。

关键时刻,克林顿亲自出马,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长达两小时的演讲,将中国入世与美国国家安全挂钩:"如果我们不把中国纳入WTO,那么21世纪的贸易规则将由北京而非华盛顿制定。"这番言论打动了摇摆不定的中间派议员,最终PNTR法案以237票对197票险胜。

如果没有克林顿的坚持,中国入世进程可能至少推迟五年。2000年大选中,小布什虽然口头上支持自由贸易,但他的核心团队中不乏对华鹰派。

若由共和党执政,很可能会以"人权问题"为借口,要求中国在劳工标准、知识产权等领域做出更多让步。欧盟方面,尽管在1999年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但美国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立场。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克林顿的决策重塑了中美关系的底层逻辑。他试图通过WTO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甚至幻想"经济自由化将带来政治民主化"。

但中国入世后的发展超出所有人预期:2001年至2020年,中国GDP从1.3万亿美元跃升至14.7万亿美元,成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种"以开放促改革"的模式,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克林顿的决策并非没有代价。为了换取国会支持,中国在农产品进口、汽车关税等领域做出重大让步,导致部分国内产业受到冲击。

更具争议的是《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该条款允许其他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做法,直到2016年才失效。这些妥协为后来的贸易摩擦埋下伏笔。

2025年,克林顿在回忆录中坦言:"我低估了中国的适应能力。"这位前总统或许未曾料到,他当年力推的中国入世,最终催生出一个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经济巨人。

0 阅读:365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59

用户14xxx59

3
2025-05-17 19:57

现在美国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又该怎么解释呢?

用户10xxx64

用户10xxx64

2
2025-05-17 18:52

从拉链门事件看得出,比尔克林顿是一个比较相信感觉的人

陈士杰谈国际

陈士杰谈国际

每日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