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必定手足无措?俄专家一句话敲醒西方。 在莫斯科一次国际军事会

陈士杰谈国际 2025-05-17 14:42:45

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必定手足无措?俄专家一句话敲醒西方。

在莫斯科一次国际军事会议上,俄罗斯军事专家阿列克谢·伊万诺夫抛出一句重磅言论,让西方媒体瞬间炸锅:中国军队无人能敌。此话一出,西方国家慌了神,马上重新评估中国的军事实力。

中国军队的底气,首先来自持续投入的“硬实力”。2025年国防预算达到1.81万亿元,连续三年保持7.2%的增长,重点投向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和军事电子等领域。

以海军为例,福建舰作为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2025年已完成六次海试,歼-35隐身战机、空警-600预警机等多型舰载机完成触舰复飞和弹射试验。这种“航母+隐身战机”的组合,直接让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跨上一个新台阶。

更值得关注的是“看不见的战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以10倍音速飞行,配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在2500公里外精准穿透敌方防空网。这种武器不仅能打击航母战斗群,连日本横须贺的美军基地都在射程之内。

2025年4月的环岛军演中,东部战区展示了“东风-16”导弹、远程火箭炮、歼-35战机等装备的协同作战能力,从导弹发射到战机拦截,整个过程在联合作战体系下无缝衔接。

有人质疑“中国军队40年没打仗,缺乏实战经验”。但现代战争早已不是“人海战术”的比拼。

中国每年组织数百场实战化演习,2025年的“海峡雷霆-2025A”演练中,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完成区域封控、精确打击等科目,甚至模拟了“围点打援”战术——先封锁目标区域,再利用东风-17拦截外部援军。这种“以战领训”的模式,让解放军的战斗力始终保持在高位。

国防工业的自主创新,更是中国军队的“底牌”。从055型驱逐舰的112单元垂发系统,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中国在关键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2025年亮相的歼-35A隐身战机,采用“空海孪生”设计,既能上航母又能陆地起降,这种通用性在全球都属罕见。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工体系具备“战时爆产能”的能力,淮海战役中“543万民工支援前线”的传统,在新时代演变为军民融合的快速动员机制。

西方媒体曾嘲笑中国“区域拒止”体系存在漏洞,但现实数据却给出了不同答案。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数量已超过美国,054B型护卫舰、GL6型坦克主动防御系统等新装备不断列装。

就连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也承认,在中国划定的“禁区”作战,美军将付出高昂代价。当然,中国始终坚持“积极防御”战略,军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正如俄罗斯专家所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不是为了侵略扩张,而是为了守护和平。

那些低估中国军力的人,或许该看看2025年环岛军演中,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台岛以东的实战化训练画面——当歼-35战机从甲板腾空而起,当东风导弹划破天际,这就是最好的回应。

0 阅读:382

猜你喜欢

陈士杰谈国际

陈士杰谈国际

每日分享好文章